|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年薪10萬和年薪100萬,居然殊途同歸了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人生切割術》第二季


當然,打工人之所以擁抱消費主義,也不全是因為廣告的誘導和操縱,也因為打工人需要通過消費來安慰自己。很多打工人的工作強度和壓力都很大,也沒有辦法從這些工作中獲得意義感或成就感。

很多人會想,工作很艱辛,只能忍著,等不工作的時候在生活中對自己要好一點。而“對自己好”的主要途徑,就是消費。比如說,有些人會購買各種不太必要的東西來裝飾自己和自己的房子,有些人會花大價錢去購買奢侈品來犒勞自己。


在一定程度上,只有從“工作自我”切換到“消費自我”的時候,打工人才能感受到生活的意義,感受到自己有做選擇的自由。

馬克思在1844年的“巴黎手稿”中說,工人運用人的機能也就是工作的時候,因為缺乏自由自主,所以覺得自己不過是動物;而工人只有在運用自己的動物機能,也就是吃、喝、生殖,還有居住、修飾的時候,才覺得自己在自由活動,才覺得自己像個人。

除了自我安慰的目的,消費主義在很大程度上還來自於攀比心。一方面我們被遠處的廣告所引誘,另一方面,我們被“近處”的鄰居和同事刺激,總怕自己落在後面,怕新買的鞋子、衣服沒有品味,怕新買的車子夠不上檔次。

這種攀比心也會激發我們的不滿足感,想要通過購買和升級消費品來滿足我們的虛榮心。

這種消費主義當然是有問題的。消費給我們帶來的快感和自由是轉瞬即逝的。櫥窗和購物車裡的商品永遠是最美好的,一旦到了我們手裡,很快就會失去它的魅力,變得平平無奇。

消費主義造就的是永遠沒有辦法滿足的消費者,因為我們在內心深處認為,生活總是缺乏某些東西,有了這些東西,我們的生活就會更加美滿幸福。但是我們會發現,我們總是找不到這些東西,總是在沒完沒了地尋找。

有研究指出,如果一個人的消費主義價值觀過於強大,就會過度看重占有,很容易導致焦慮、抑郁等心理問題。


德國哲學家阿多爾諾看來,現代社會存在著這樣一種行為規范,一方面要專心工作,不要分神或者胡鬧,這是雇傭勞動的規矩,也是必須被內化的法則;另一方面,休閒時間應該跟工作不一樣,這樣才能保障工作的效率。

工作是全情投入的,所以休閒的時候是精力渙散的,不能太耗費精力。在工作之外的自由時間裡從事的休閒活動,就是所謂的業余愛好。業余愛好主要通過消費性的“休閒產業”得到滿足,比如逛商場、逛購物網站、看電影、打游戲、觀看各種比賽和演唱會、出門旅游等等。

這就意味著,自由時間內的休閒活動基本都是消費活動。




《極度空間》

02.

自由時間的工作化

自由時間的消費化同時也會帶來自由時間的工作化。當我們不斷追求更多的消費品,就必須努力提高自己的購買力。為了提高購買力,就會主動延長自己的工作時間,更加努力地賺錢。

就這樣,很多人陷入了工作-消費的惡性循環:主動壓縮自己的自由時間,把一部分自由時間變成工作時間,並且在很大程度上把剩下的自由時間轉變為消費活動的時間。

比如說,有些人可能遵循努力工作、盡情玩樂的原則,在自由時間通過高消費和強烈的娛樂刺激來補償工作時的付出,這是一種看起來非常充實的生活方式。
您的點贊是對我們的鼓勵     還沒人說話啊,我想來說幾句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29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14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