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年費十幾萬,年輕人紛紛走進禪修班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想要緩解焦慮的人占比最大;第二類人是想借助宗教智慧答疑解惑的;第三類人,有精神世界的追求,想系統學習,方便尋找人生明確方向。”


張麗是上海做圍巾的60後創業者,年營收七個億,但有個長期的剛需,聽人講國學。

從2011年開始,她在這件事上已投進去四十多萬元。每一兩個月一課,地點不一,內容主要有禪學、道學、儒家思想等。


另一個在大連從事室內設計和園林景觀的70後創業者孔瑞,在今年初一口氣砸了12萬元,准備用一年時間系統學習禪修。每月一次課,一次課在3天左右。

在張麗、孔瑞們重金投入的背後,是一個更加大眾化、普適性的短期禪修班市場——與之相關的話題和照片充斥社交網絡,玩法豐富,市場熱度漸起,由此構成了一個層次豐富、頗為完善的禪修及國學市場。



圖源:小紅書

比如,90後白領周迅告訴小巴,她當年花了3800元入坑,已經陸續花去了十幾萬元。

據《寺廟禪修行業洞察報告》數據顯示:禪修游市場規模從2019年的500億增至2024年的900億元。

這是新版“智商稅”還是“療愈經濟”下的新物種,小巴走訪一線,並與從業人員進行了深度探討,試圖揭開其“神秘”的面紗。



一種精神迷茫的解決方案

回憶起最初的場景,張麗記憶猶新。

“一開始朋友給了3980元的三天兩夜的課程,當場我付了128000元,覺得是我未來想學的方向。”

原因分析來說:“離開學校以後,不可能系統地去自學,需要有一個人給我花時間做脈絡的梳理。”

因為所處行業原因,孔瑞接觸過一些禪文化和應用了部分禪元素,但一直缺乏深入,僅限於修身養性。

“接觸禪修後,對一個人的影響在方方面面,它會讓你活出自由覺醒的生命狀態,更有幸福感、安全感。”他對小巴總結道。

“一開始覺得假和花哨,後來覺得講的東西溫和而治愈。”周迅對小巴說起類似的心路歷程。

據孔瑞觀察,周邊同年齡層次的人裡面越來越多人去禪修,主要基於生活閱歷、物質基礎、精神追求等因素。





江西九江,禪修營

“2023年下半年行業進入高速發展期,去年變現4500萬。”一位資深文旅創業者若晗對小巴透露。他有多年在普陀山、茅山、武當山等地運營短期禪修班的經驗。

一般來說,運營方會選一個山清水秀、有天人合一之感的地點,如著名寺廟或自然風景景區等東方傳統美學的生活場景,用一周左右時間,通過向受眾解讀佛教等傳統文化,輔以低欲望的生活,幫助受眾獲得精神解壓和放松體驗,價格從免費到幾千元不等。

據總結,禪修班的受眾可以分為三部分人群:第一部分是想要緩解焦慮的人,這部分人占比最大;第二類人,是想借助宗教智慧答疑解惑的;第三類人,有精神世界的追求,想系統學習,方便尋找人生明確方向。

“但凡上班能解決問題,上進能解決問題,就不會選擇上香。”若晗調侃道。

現代生活令人們面臨著較過往更大的心理和精神壓力,尋找情緒出口和定力來源,成了無奈的“剛需”。

比如,據《中國企業家韌性指數報告(2020—2023)》:過去三年半企業家及管理者群體的抗壓能力平均下降4.8%;2020年企業家及管理者認為“經常或總是因壓力而更強大”的人數占比最高為71.07%,此後逐年下降,2023年上半年為65.36%。



2025年上半年的“企業家四連跳”,更暴露該群體正面臨近年最為嚴峻的心理與精神挑戰。

此外,智聯招聘《2025職場人加班情況調研報告》數據顯示,38.7%的職場人幾乎每天都要加班。而62.5%的職場人表示加班導致了焦慮、煩躁、內耗等不良情緒的增加,60.8%的職場人因加班打亂了飲食/睡眠節奏,影響健康

當難以克服的困惑、迷茫在人們的日常生活、工作、人際關系中普遍地產生,價格高昂、主打長期賦能的國學班,以及主打解壓的短期禪修班應需而起,形成了一門可觀的生意。



一個新建社交圈、增強信念感的新出口

中國是一個受儒釋道文化長期浸潤的文明古國,有著上千年文化底蘊及沉澱的禪修等國學內容,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精神療愈和促進認知的作用,這是市面上一般的商業知識類和心理學產品未必能夠提供的價值。

除此之外,一些擊中人們更深層次痛點的價值也浮現出來。

◎首先,一個經濟社會地位、價值觀相似,主要依賴轉介紹形成、具有較強凝聚力的新式社交圈由此發展起來,媲美傳統MBA體系所塑造的社交價值。

周迅提到,其同學大多數是注重投資自己、生活精致、有錢有閒的家庭主婦、企業管理層,久而久之,資歷可以成為一種社交貨幣。





禪修活動

“我觀察到的同期同學,絕大多數都對生活充滿熱情,他們積極、陽光、向上、好學、善良。有一定的物質基礎,有相當的精神追求。”孔瑞說道,他對這樣的新式集體頗為滿意。

十多年來,張麗的同學圈已經擴大到四千多人,無形之中增添了別樣社交形態和蘊含商業合作的潛力。

“我需要到哪邊去,跟師兄(指圈內說法,不分男女)打一個電話就OK了,就會來接你,是無形之中的資源。大家都非常簡單、真實。在這個平台,一旦撒謊就待不下去了。”張麗總結道。

◎其次,禪修班裡的一些內容,對工作與生活上難題,有一定啟發,有的還能答疑解惑。


孔瑞提到喬布斯馬斯克。“喬布斯把禪宗的極簡、直覺與專注,融入到產品的設計與商業哲學。這幫助他過濾了幹擾,直達了本質。”他說道。異曲同工的觀點是馬斯克強調的“聚焦信號,過濾噪聲”。

類似的直抵本質的商業頓悟是作為創業者的孔瑞們需要的。“我從事的行業需要有靈性和創造力,非常有必要深入系統性學習。”他說道。

張麗的長期學習方法論是:不盲從授課老師,客觀中立看待對方傳播的文化精神,在不同階段一定程度結合進個人的工作與生活。

“我本身就是一個企業主,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有人生的經歷、見解,一定是在學習中拿回一些東西為我所用。”她強調道。所以,她所學雜糅,不拘一格。

換言之,參加禪修班,幫助她更好地處理作為企業主、為人母親、為人子女、為人妻等各類復雜角色關系,盡好本分,堅定“人在事上踐行與磨煉”的理念與價值。

◎第三,增強人的長期主義信念。

最典型的還是張麗的故事。2016年,是張麗人生的拐點。她決定搏一把,打造一個圍巾品牌,此前她停滯在缺乏品牌力的供應鏈末端的角色。國學的價值在於堅定了她“內心的信念”。

比如,“我比較相信所有的東西是你自己的因,有因,果才能顯現出來,”她對小巴說道,“如果你堅持長期主義,你是能從中找到支撐的。老祖宗的東西拿到一點,其實就順了。”

“流行文字上的一些句子寫得再漂亮,無法把它變成自己內心流動的思想來指導我們人生,也是無濟於事的。”她繼續道。

如今,這家企業在今年上半年的經濟形勢下營收增幅仍然達到40%,彰顯著她的轉型成績。與此同時,十多年來,她仍然熱衷學習國學,並未倦怠。由此構成了她追求長期主義人生的多個側面,盡管未必可以與所學一一掛鉤。





一個年輕化但政策逐漸收緊的趨勢

日益剛需化、消費力不可小覷的禪修及國學市場,如今也在發生深刻變局。

前不久,執掌少林寺38載的方丈釋永信被查事件,將遭遇商業文化強烈侵蝕的佛教正式拉到了聚光燈下,使得“該不該使佛教商業化”這個重大問題重新產生懸念。




釋永信

禪修的商業化形勢同樣也不遑多讓。比如,一般來說,寺廟方並不方便推廣佛事、供燈等高客單價產品,而禪修班的運營方自帶精准流量,可以與寺廟方采取五五分賬的合作方案,形成利益共同體。

而“低門檻收進學員以後,涉及賣一些宗教用品,比如賣香、賣串兒,做一些法事,比較亂、涉及一些詐騙。”一位業內人士提到行業亂象時說道。

此外,法律法規的調整,佛教商業化迎來拐點。

比如,6月30日由中國佛教協會第十屆常務理事會第四次會議通過的《漢傳佛教活動場所禪修活動管理辦法》第十、十一條明確規定:

“場所不得對禪修活動以任何方式進行商業化運作,不得以任何方式與企業等非佛教界主體合作舉辦禪修活動,不得允許其他組織和個人為場所代理禪修活動人員招募。”

“場所發布關於禪修活動的信息應遵守《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管理辦法》的有關規定,不得在互聯網上組織開展禪修活動,不得在互聯網上發布禪修活動招募信息。”

春江水暖鴨先知。若晗向小巴透露,今年上半年禪修市場忽然遇冷,據他4月份對小巴估計流量下滑四分之一,而近期更是預估可能再下滑至一半。如此形勢下,低價班縮減、客單價被推高——此前訂單主要集中在2500元以下,如今已經漲到3000元。



禪修茶道活動

具體表現在:普陀山、五台山等名山在嚴控禪修班數量;宣傳層面,“禪修”成為敏感詞。

“我們對外從來不說上的是禪修,而是東方智慧的課程。要做這個市場一定是弱化任何宗教的。”另一位杭州業內資深人士說道,她們的課堂並不局限於宗教場所,“即便是去法喜寺、永福寺,也是把它們當成心靈的媒介,不是說我們在傳佛道。”

在這一背景下,產品的多元化、客群的泛化變得迫切而不可避免。

“一般用旅修來代替,跟非遺,比如手工制品、香皂、精油做結合。”若晗說道,“最近的思路是把握經典,講經典,然後加入體驗,以游學來組織課程,目前在新疆實踐。”

更年輕的群體成為發掘對象。“很多國際學校的學生,對中國文化的熏陶是一片空白。如果在十八九歲就能夠對自己有非常深入的了解,有助於少走彎路。”靜一國學創始人劉振羽對小巴說道。此前他們的客群集中在女性與企業家群體,目前正在籌備青少年課程



與之呼應的是,艾媒咨詢2025年調研數據顯示,69.64%的消費者表示去過寺廟,其中19—30歲年輕群體占比達47.57%。



結語

歸根結底,它們是近些年傳統優秀文化復蘇的表現之一。

禪修班、國學班、漢服、寺廟游、博物館游興起,舞蹈詩劇《只此青綠》《典籍裡的中國》等節目走紅,乃至走國風的奶茶品牌茶顏悅色、霸王茶姬,均是其中側面或者突出表現之一。



舞蹈詩劇《只此青綠》

可以肯定的是,這股勢頭並不會因為一次孤立的事件而停滯,只會推動佛教文化更好地與現代化經濟生活融合。

它更多將起到淘汰落後產品和服務,篩選出經得住時間考驗的產品與服務。“好老師是不可多得的,沒有辦法實現標准化。”一位業內人士強調。

它將使得經濟活動和當代人與傳統優秀文化更多更廣地融合,從而積蓄更多元化的發展動力與爆發出更長久的精神力量。

當然,求助於傳統文化,背後根源是生活工作中難以調節的缺陷。

遠水解近渴,是無奈之舉,或也是社會發展和人生成熟的必然。
點個贊吧!您的鼓勵讓我們進步     無評論不新聞,發表一下您的意見吧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66 秒 and 7 DB Queries in 0.0020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