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縣城相親局,開始流行"共享前任"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在互聯網沖浪久了,有時候真的懷疑:


我們是否已經進入愛蕭條時代。

一邊是市面上的交友軟件層出不窮,另一邊是年輕人在擇偶這件事上選擇無能。被經濟壓力、心理問題等現實困境掏空的人,談起戀愛來根本有心無力。


於是,大家一邊疲於篩選,一邊又期待著被真愛之神眷顧。

在互聯網的某個角落,相信“辦法總比困難多”的年輕人研究出了一套戀愛內推制:

共享前任。



在每一條內推前任的評論區,你都可以看到網友們心無嫌隙地推銷、點評、預訂各自的前任,那架勢很容易讓人以為自己誤入人才市場。

這種看上去既六親不認又大愛無疆、既抱有幻想又講究利益至上的相親方式,乍一看很前衛,但我們仔細一品卻驚訝地發現:

這不過是縣城婚戀的傳統模式。



在縣城談婚論嫁,都是熟人局

縣城的婚戀市場,相親就是一場“前任對對碰”,或者說“熟人消消樂”的游戲。

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網看似盤根錯節,但只需輕輕一捋,就會發現都有重疊。

有人相親八輪,查重率高到對方要麼是前任的朋友,要麼是朋友的前任。

一段親密關系還沒起步,就已經喪失了排他性和神秘感,毀於要跟熟人親嘴的尷尬想象。



縣城沒有老死不相往來的虐戀土壤,只有聚是一團火的鄉土人情。

分手的時候你說前任的名字從此是你的人生大忌,一年後人家結婚你還得跟著爹媽去吃席,到場一看發現新娘原來是你親戚。

你倆的羈絆兜兜轉轉,始終沒走出象牙山。



這不是狗血的婚戀文學,而是縣城的真實生活。



28歲的小薰遵循著大部分縣城年輕人的洄游路徑,在結束五年北漂後回了老家。

她發現回到縣城,相親碰到的不是前任就是熟人。

“我可能叫不上他的名字,但我還記得他前女友叫什麼,我們當年是一個補習班的。”

高中同學告訴小薰,自己去年在媒人的介紹下,又跟學生時代的前男友面對面坐到了一張桌子前。

在一起吃了幾頓飯後,雙方都有意復合。

因為他們都覺得,與其在一堆彼此看不上的陌生人裡挑挑揀揀,不如選個知根知底,還有感情基礎的。



“小縣城跟外面的社會有時差,只要過了25歲,你在長輩看來就是虛歲27,半只腳邁進30的人了。”

作為一個“大齡”返鄉女青年,小薰明顯能感覺到:

縣城裡最優質的那幾撥人早早就完成了配對。

如今還在相親市場上流通的無一不焦慮。

所以熟人之間並不避諱誰跟誰有過一段往事,而是將“換乘相親”視為常態。

大家的道德感和邊界感都很模糊,你很難定義對方的身份:

他確實是你的相親對象,但同時也可以是別人的。

哪怕你覺得跟對方不合適,還可以直接把他/她內推給正在相親的其他熟人。



在很多討論縣城相親的帖子下,有人驚歎於自己半年前聊掰了的相親對象,半年後已經成了單位同事的老公;

有人說起兩年前拒絕了好友的那個女孩兒,即將跟自己談婚論嫁。





熟人相親局毫無隱私可言。

頭天兩個人在飯桌上說的話,第二天可能就傳進了單位同事或是父母長輩的耳朵裡。

小薰就在這一點上吃過虧,“絕對不能說實話。我之前沒經驗,相親對象問我在北京談過幾段戀愛,我老老實實回答說四段。結果吃完飯還沒到家,我媽就電話轟炸我了,質問我怎麼瞞著他們談過這麼多個。”

同樣從大城市回到縣城的馬利也發現這一游戲規則,“對方問我為什麼跟杭州的女朋友分手回老家,我說因為前女友的父母看不上我的家庭條件。對方覺得我是在杭州混不下去,回縣城撿漏來了,就不願意跟我聊了。現在我一律回答說,因為父母年紀大了,想回他們身邊盡孝。”



小薰和馬利都從熟人社會出走過幾年,撒個小謊尚且能夠自保。

但對於那些幾乎沒離開過縣城的人,想要隱瞞點什麼,就像用紙包火一樣徒勞。


跟小薰住在同一條街上的女孩,好不容易被家人說服和隔壁縣的相親對象交往,對方雖然離過婚,但有錢,在當地開酒樓。

沒成想在訂婚之際暴了雷,隔壁縣一年到頭沒怎麼聯系過的親戚打來電話說,男方因為賭博進過局子,還有一個五歲的女兒,跟著爺爺奶奶養在鄉下。

女孩無論如何也不肯跳火坑,最後婚事告吹。

“半個縣城都知道他意圖騙婚,從那之後再沒有聽媒人跟誰介紹過他。”

小薰覺得,身處縣城婚戀市場的體感就像是活在《模擬人生》破解版裡。

人不是人,而是可以任意調動的資源,你的存在只是為了服務於社會給你設定的劇情。

但她很快發現,這似乎並不是獨屬於年輕人的游戲。

縣城裡的中老年人也在深度參與。

唯一不同的是,年輕人或許還搖擺不定,但中老年人卻早已甘之如飴。





縣城婚戀,一場巨大的消消樂游戲

縣城對對碰的本質,是消消樂。

年齡相仿的男男女女在一個相對穩定的縣域空間內不斷組合、解構、重組。

只是在這場“共享前任”的縣城婚戀游戲中,年輕人和中老年人有著不同的擇偶需求。



劉姐是北方某縣城有名的“社區媒人”。


所謂“社區媒人”,是指在縣城中以社區為劃分的基礎上,包攬社區內幾個小區的婚戀匹配。

劉姐說:“現在留在縣城的年輕人,基本都是已經進體制內的,或者正在備考,准備進體制內的。所以他們在擇偶方面根本看不上其他行業的人,就算退而求其次,對方至少也要是教師、醫生這類有編制的。”

“我之前幫忙搭線過一個准公務員,還沒考上呢,就要求女方必須是公務員,家裡父母也要是公務員或者有編制的。”



這些年來通過高考考到省會城市或外省的年輕人鮮少再回到縣城,女性意識覺醒也成為加劇縣城男女比例失衡的一大原因,更多女性願意走出縣城,選擇留在大城市工作。

女性的外遷比例大,也導致縣城中適婚男女的比例失衡。

陷入一種縣城婚戀的資源困局。

而在留在縣城的年輕人中,一邊面對著更強烈的催婚,一邊在人員有限的情況下,在同學、同事圈子裡擇偶。

劉姐說:“本來留在縣城的年輕人就沒多少,這個的前任就是那個的現任是很常見的事情,還有一個單位裡低頭不見抬頭見的,會互相介紹前任,也沒什麼尷尬的,資源有限嘛。”



在劉姐所在的北方小縣城裡,中老年人的選擇其實也不多。多數人要麼跟著親屬大部隊一起去南方小城市養老了,要麼跟著子女去他們所定居的城市了。



那些還留在縣城裡的,社交空間有限,社交活動也很貧瘠,基本集中在本地的廣場、公園打發時間。

很多家庭都是獨生子女,孩子去大城市打拼,只留老人在家不放心,就會盤算著給獨身的老爹、老媽找個伴兒,遇到事情能有個照應。

基於這個考慮,大部分中老年人提出的條件就比較現實。

既要求對方是知根知底的縣城土著,也希望對方起碼要有基礎退休工資,彼此不拖累。

對於縣城中年人來說,有過兩段以上的婚史不算污點,離過婚也不等於失敗者。

在這個前提下,熟人介紹成了縣城擇偶有信用背書的手段,“共享前任”也很常見。



眾所周知,縣城是個“熟人社會”。

哈佛大學心理學家斯坦利·米爾格拉姆曾提出過六度分隔理論?,認為任何兩個陌生人之間最多通過六個中間人即可建立聯系。??

但在縣城,為兩個獨身男女快速匹配對象,根本用不上六個人。

對於縣城中老年人來說,再婚本身不是為了追求黃昏戀,而是出於搭伙過日子的現實考慮。

很多離異、喪偶的中老年男女,都渴望在熟人中找到可以降低生存風險的另一半。



因此,中年人的縣城對對碰的本質是建立生存共同體,而非婚戀中的情感邏輯。

如果對對碰碰成功了,那就是互相托舉的關系。

在都市,盛行著上百種親密關系。

人們懼怕擁有確定的關系和責任,人們的婚戀觀念在不婚不育和注重效率間流轉。

而在縣城,“前任”“熟人”成了一種再配置資源。

雖然前任內推聽起來十分超前,但穩定的關系依舊是縣城婚戀的目標。

在這裡,人們有著更加明確且清晰的擇偶目標,也更注重婚戀對個人生活的幫助。

對縣城來說,穩定的生存效用才是婚戀最優解。
點個贊吧!您的鼓勵讓我們進步     好新聞沒人評論怎麼行,我來說幾句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70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47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