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中產最體面的崩潰方式:去酒店健身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眾所周知,人一旦愛上健身,就發狠了,忘情了,不知天地為何物了。

眾所周知,中產對健身的追求,永遠年輕,永遠下一站——


重要的不是肌肉,而是展示肌肉的場景。

而在這個夏天,中產圈最熱門的健身場景,

不是在山野citywalk,不是飛盤腰旗匹克球,而是在五星級酒店的健身房裡回血。



小紅書上關於“酒店健身房”的筆記暴漲,仿佛不擼鐵就等於白住;

崇尚“舒適圈最重要的就是舒適”的姐妹,開始曬酒店泳池邊拉伸+讀書的vlog;

朋友圈裡,某位事業小有成就的朋友突然帶著定位,閃現在凱悅的跑步機上……



北京國貿到成都太古裡,從上海外灘到杭州西溪。

五星酒店的健身房,正在被一撥既要健康體面、還要舒適降噪的中產悄悄攻陷。

健身房不再是訂房時可有可無的配套,而變成中產吃餃子前那一瓶關鍵的醋。

不理解的人覺得這是倒反天罡,而中產則陶醉在“不愧是我”的氛圍裡。





也有人認真總結:

“感謝酒店健身,全了我在高壓生活中崩潰的體面。”

不管怎麼說,中產的身體管理,已經悄悄把主戰場搬進了星級酒店的那一扇玻璃門裡。



酒店健身,其實沒那麼貴?

網友曾說過:“如果你想做個高端人士,切忌跟別人說你是節食減肥的,因為節食就意味著你沒啥社交飯局。

所以,健身是樹立高端形象的重要標志!”



〓圖片來源:小紅書@駐地球人類行為觀察員

所謂人靠衣裝馬靠鞍,三分長相七分打扮。

健身不只是肌肉充血,更是一種生活方式。

很多人發現,與其在自己小區的健身房“對付”,不如直接去配備專業健身房的品質酒店。

環境好、設備新、人少還安靜,最關鍵的是:還能順帶拍出高質感的健身照。



於是,萬豪系、洲際系、高端民宿配套健身房開始成為打卡熱地。

白領Echo自從體驗了一次酒店健身房,

就懂了“由奢入儉難”這句真理。

“小區健身房空氣悶得人上不來氣,連鎖健身房動感單車班還得靠搶,但五星酒店的健身房,它把我當上帝。”

環境堪比度假村,跑步機正對無邊泳池,瑜伽墊背靠高空觀景窗。





想泡湯,可以去泳池邊的熱水池裡待著,想汗蒸,大酒店的健身洗浴區,都有桑拿房。

更別提夏日最搶手的頂流項目——游泳池。

現在刷小紅書、抖音,各大酒店泳池簡直是斷層級的打卡熱門,直接把老牌游泳館甩在後頭。



〓圖片來源:小紅書博主@大大大大泡泡卷

畢竟,在酒店泳池游泳,就像別墅裡唱k,不過是play中的一環。

在無邊泳池拍照,沙灘椅上曬太陽,才是本次健身之旅的重點項目。

(順便一提,酒店泳池的水質也大大降低了誤喝別人洗澡水或尿湯的幾率。)



〓圖片來源:小紅書博主@馬紅火

不怪網友感歎,“現在的五星酒店健身房,才是真正屬於打工人的自律版洗浴中心。”

練時一提,一舉,一深蹲,

練完一泡,一搓,一醃漬,一站式身心放松,人生就倆字:

舒坦。



也是自那天起,她和相戀三年的小區健身房分了手:

“有時候,錯過了,就是一輩子。

match上酒店健身房清冷金屬信息素的我,怎麼敢靠近一身汗味的你?”

當然,真要天天住酒店健身,誰都扛不住。高端體驗歸高端體驗,錢包也要喘口氣。

於是她開始研究,如何“只用不住”。

結果一搜才發現,原來不是她一個人在琢磨這事,“只用不住”早就成了懂行中產的集體默契。





〓圖片來源:小紅書博主@張張張小姐啊

越來越多的中產意識到,五星酒店健身房不僅出片、舒適,關鍵是——

好薅。

只要你思路夠開,就會發現:

用健身房,非得住店嗎?



〓酒店,被逐漸開發出“不住只用”的新屬性

連鎖品牌酒店如萬豪、洲際系本身就開放會籍卡,價格嘛,動輒五位數,主打一個勸退。

但只要你願意動手搜,某點評、某海鮮市場、甚至各種小紅薯筆記裡,都能淘到高性價比。

某點評上,百來塊的價格,就能薅到一份健身房體驗券。

健身月卡990,換算下來,甚至都不夠五次私教的錢。



要是去逛逛某海鮮市場,就更能體驗撿漏的快樂。

轉讓會籍的比比皆是,三折四折都有。

重慶萬豪游泳健身年卡,原辦兩年卡一萬,現在一年3500,算下來一天不到10塊錢。

比買奶茶還便宜……還順帶送你泡澡和大毛巾。



不用擔心卷款消失,五星酒店的“物業管理”管你管得妥妥的。

有網友拍著桌子說:“這個好,至少不會跑路。”





這就叫“不是五星住不起,而是只用健身房更有性價比”。

更別說,酒店健身房是真·體驗拉滿。

抱著健身的目的住進酒店的那一刻,它不再是硬著頭皮完成KPI,而是一次對自己生活秩序的重置。

器械區空曠得能聽見自己的腳步聲,訓練時沒人圍觀、沒人排隊、沒人來搭話推銷。



有網友說,“我終於不用在健身的時候想著待會兒如何拒絕教練的續卡邀約了。”

而當連鎖健身房的“自帶毛巾,等人下器械”VS酒店健身房的“香氛毛巾、茶水水果、空調輕音”出現時,簡直是送分題。

就像游戲裡開了vip,附贈祝無雙服務buff,每次練完都像一次療愈,

省錢、省力、省情緒成本,順手還能治個中年焦慮。



echo也是後來才發現,自己根本不是為了練出馬甲線才來的。

她只是想找個地方喘口氣,不要社交,不用排隊,不被打擾。

在五星酒店的健身房,她不再是職場裡的“echo老師”,也不是樓下保安口中的“張姐”。

在這裡,練得越狠,出汗越多,越能恢復能量的。



有時候她甚至覺得,就算專門為了健身住一次酒店,也不虧。

不需要去龍虎山修道,健身房就是都市隸人的精神道場。

早上有氧,中午自助;

下午擼鐵,晚上在桑拿房裡沉思人生,再加上幹淨的更衣室、柔軟的毛巾、微涼的空調風、輕緩的背景樂……





“你說便宜,那它客觀上是不便宜的,畢竟健身本身就是非必需的消費行為——但是你說性價比,那肯定是無敵的。”

此時,健身不只是享受,更是一種理想自己的象征。

“住酒店健身,就像扮演另一個我,一個更優秀、更清醒、更有掌控感的我。”




當你在拉伸時望著一整面窗外的城市燈火,會突然升起“我是世界之王”的權力感。

好像這幾個小時的沉靜和篤定,不只是出了一場汗,更是在重啟人生。



健身房,酒店續命新路徑

說到底,不只是中產變聰明了,酒店也越來越“會算賬”了。

在競爭日趨白熱化的一二線城市,傳統“住宿+早餐”的基本服務早已不能打動挑剔的客人。



行業自己也意識到了,想把人“留久一點”,靠的絕不僅僅是房間有多大、床有多軟。

於是,健身房,開始從過去默默無聞的配套設施,搖身一變,成了酒店們“搶用戶時間”的新入口。

尤其是健身人群,他們不只是“花錢的人”,更是“願意分享的人”:

愛打卡、會安利,還能順帶送上一張落地窗自拍





〓圖片來源:小紅書博主@皮卡老師

現在酒店卷什麼?卷生活方式。

社交、健康、松弛感、療愈感,一個不能少。

健身房這塊地盤,直接被抬成了C位出道。

一線酒店們個個動作頻頻,華住旗下的禧玥、美居直接敞開健身房大門,



什麼“住客專享”早成過去式,誰都能來擼鐵,只要買卡。

萬豪則推出“城市健身卡”,不住店也能進JW、W酒店揮汗如雨,還能邊做深蹲邊幻想自己是金融精英,

操作上也很絲滑,小程序預約、刷臉進場,方便得像上班打卡,只不過這回打的是腔調的卡。



當然,開放歸開放,牌面還是要有的。

高端酒店的身份不能因為跑步機太普通就塌房,於是大家開始在“專業”和“腔調”兩條線上狂沖刺。

凱悅甩出“健身器械界的法拉利”,國際高端設備Technogym、Life Fitness,



“當時一眼相中那台跑步機,回家一查20多萬。”





北京瑰麗配了私教、身體數據分析系統,跑個步可能比去一次美年大健康還有用,

上海Bulgari則搞了個全玻璃的高空跑步區,別說鍛煉,光走進去心跳就先加速一拍。

還有酒店直接和健身品牌搞聯名,連課程都安排上了。

阿麗拉烏鎮和超級猩猩搞快閃課,安達仕和Lululemon、Keep開了“酒店瑜伽日”,



香格裡拉一邊帶你晨跑,一邊給你安排早餐健康與油條並存,儀式感拉滿……


這種跨界聯動,不光薅來了不少本地健身愛好者,還順帶提升了住客“住一次不過癮”的復購率。

現在酒店,不滿足只讓你“動起來”,還想順手把你“養起來”。

威斯汀搞了全套運動裝備租賃服務,筋膜槍、阻力帶、負重手環,花樣整得比健身房還齊。



四季、文華東方、悅榕莊這些頂奢品牌開始主打“身心健康”,

從健身房蔓延到SPA、冥想、冥想完泡澡、泡澡後吃輕食,一整套Wellness體驗直接搬進酒店。



Therabody甚至自己下場搞了美容業務,健完身還能做臉,主打一句“身心都得通”。





這波酒店界的工業革命,不僅提升了用戶黏性,更直接改寫了酒店的收入結構。

比如錦江旗下的繽躍酒店,靠“健身+功能房”直接讓非房收入占比飆到30%以上。

結果大家發現,健身房不只是“甜點”了,而是“主菜”了,以一種恨不得幹掉傳統健身房的架勢拼刺刀。

未來可能直接買酒店健身卡,一邊擼鐵一邊擼房券,堪稱生活方式一體化套餐。



這時,中檔酒店也紛紛下場。

亞朵S搞了“健身+辦公+下午茶”套餐,適用於每一個格子間女工,白天擼稿,晚上擼鐵,

全季雖然被說健身房小,但至少也塞了三台跑步機。

有網友調侃,“你就說有沒有吧。”



桔子酒店也和絕影 x enjoy合作,房間裡放上了便攜式健身設施,“健身自由”直接原地實現。



從“來住店順便健個身”到“來健身順便來住個店”,酒店正在進行一場安靜而激烈的品牌重塑。

而這波,就是用戶和酒店的一次雙向奔赴:

你想揮汗如雨,它滿足你對高端器械的向往,

你想打卡拍照,它給你濾鏡加柔光,

你想薅羊毛,它把自己養得肥肥壯壯。

大家各取所需,還都覺得彼此高貴又值當。

這不就是新中產理想生活的模樣嗎?





人們把酒店玩明白了

過去住酒店,是為了“出差有地兒睡”,

現在住酒店,是為了“活著有地兒逃”。

中產們開始集體上演《我在酒店過周末》,不為奔波,不為旅行,只為暫時告別日常生活。



〓圖片來源:小紅書博主@TheMuse暮炘

酒店成了城市裡的“第三空間”:吃飯、泡澡、帶娃、會友、辦公、拍照、做SPA,

住不住反倒成了次要的,關鍵是挖掘出那套體面又省錢的生活方式。

被ddl和熊孩子雙重暴擊的中產,視酒店為避世烏托邦。



就像《戲夢巴黎》的安全屋,外面吵吵鬧鬧,屋裡嘻嘻笑笑。

工作日的流程主打一個“養命式薅羊毛”:

中午來到泳池邊躺椅上,沐浴著陽光閉目養神20分鍾,神清氣爽地醒來後跳進泳池游30分鍾,激活肌肉也喚醒腦子,為下午的任務ready go。



等到周末,北京中產最優雅的選擇不是河北,而是家附近的高端酒店。

畢竟哪怕不住店,也能享受酒店無差別向你提供的均消2000元的尊貴服務。

門童引路,倒水拿濕巾,健身後的電解質飲料和白煮蛋:

“不管多大的人,在這套操作下都被哄成胚胎了”。

“咱就是說,離了你誰還把我當小孩?”





“下午check in後,先去健身房擼鐵一小時,再到SPA房做個背部放松;

晚上穿浴袍窩在床上點杯調酒師特調,看一場不被打擾的電影,隔天早上還可以吃自助早餐吃到打烊。”



只要你膽大嘴甜臉皮厚,“延遲到兩點”基本是標配,甚至三點退房也不是夢——

懂玩的人,還會把酒店當成洗衣房。

有些酒店的自助洗衣間配齊了洗衣液和烘幹機,洗一次衣服,省一筆幹洗錢,還能順便躺在洗衣房的按摩椅上卷個文檔,生活工作兩不誤。

還有人幹脆拎幾箱臓衣服入住,把攢了一冬天的衣服,床上四件套都洗了,主打一個“幹淨出逃,值回房費”。



他們不過是用一晚的價格,租了一份24小時的松弛感。

“30歲前喜歡和朋友去KTV和酒吧釋放,現在就愛一個人在酒店放空。”

等到離店的時候,帶上前台送的小禮物,和房間裡薅到的洗漱用品、茶包,這就叫連吃帶拿,賊不走空。

這不是貪小便宜,而是一種生活智慧。

因為在中產字典裡,“摳門”從來不是貶義詞,而是高段位的理財哲學。

不住總統套房,但能在下午茶區坐出年薪百萬的精致感,

是沒點貴菜,但靠會員券吃出性價比;

不跟風花冤枉錢,但能靠積分住網紅酒店順便拍時尚大片。

這些看似碎碎念的薅羊毛操作,其實背後是:我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也知道每分錢該怎麼花。

畢竟,媽媽早就說過了:

“該省省,該花花,白天泡湯做spa,晚上自助炫龍蝦。”
點個贊吧!您的鼓勵讓我們進步     這條新聞還沒有人評論喔,等著您的高見呢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427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44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