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香港: 香港大學N號檔深偽圖片受害女生:"這是一個法律黑洞"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馬來西亞的同類事件,令Emily感到“原來有同路人”,她獲得勇氣,在個人社交媒體發文提及港大有同類個案,後經朋友轉發公開,惹來大眾關注。




馬來西亞今年爆出中學生以深偽技術制作並售賣同學不雅照片,Emily受啟發決定公開港大個案。


Emily糾結過要否再挺身而出,“我的傷害已經接受了......我不希望這樣就算了”。不想“算了”的還有小光及詩慧,她們組成一個小組,將事件命名為“N號folder”,開設一個社交帳號交代詳情。

其後,香港大學連發兩份聲明確認事件,指涉事男生承認其涉嫌行為,校方向他發出警告信,要求他向受影響同學正式道歉。聲明又指,該人對其行為感悔意,已退出下學年海外學術交流。

校方表示,對任何形式的性別歧視、騷擾或不當行為“零容忍”,處理案件時按《香港大學條例》、規程及法律法規評估,並澄清“不代表投訴結案”,相關部門近期再與相關同學聯系,港大亦會配合執法機構;另會加強教育和宣傳,提升學生法律意識和道德操守。

香港行政長官、議員及不同機構亦迅速回應事件,但坊間也有言論認為:男同學沒有犯法,是吹哨者太多事,不公開就沒有傷害;受害者是“女權”、“思想警察”……

這些批評再次將她們卷入一場法律與道德的思辨。

詩慧自言是三人之中自我懷疑時間最長的人,受訪過程中一直戴著帽子,再用風衣蓋著頭頂。


她看過自己被生成的圖像後,有一段時間不敢使用社交媒體,“你越想越發覺這件事是避無可避,甚至你都不知道,究竟可以怎樣預防這件事的時候,就會開始害怕。”

詩慧理智上知道,社會慣常審視性暴力受害者的言行舉止,自己不需要有同類想法,但還是無法阻止腦中的輪回,“是不是我貼的那張照片、我自己的衣著打扮、我的什麼有任何問題? 導致他們會有這樣的想法、做這樣的行為呢?”

相比詩慧的自我懷疑,小光則笑言自己“過於理直氣壯”,是“完美受害人”。


小光直言詩慧的自我審視荒謬,“我們竟然要在這裡不斷強調自己社交媒體發的東西好正常。我穿什麼不代表他要整我,不(要)合理化這件事”,並批評社會對待性暴力的行為太過寬容,常以合法與否作為判斷對錯的標准 。

“法律未跟得上這個位置,我們著眼的不是‘What the law is’(法律是什麼),是‘What the law should be’(法律應該是什麼)。”小光說。

詩慧曾與朋友分享案件,但得到“他好像沒有犯法”的回應。她一度動搖,“沒有案例、沒有法律去跟我說這件事是錯的,那我怎樣說服自己這件事是錯的呢?”甚至質疑“可能是我自己太敏感呢?難道我要刑事化所有有性幻想的人嗎? ”

詩慧一度失語,“這件事是你知道出了問題,但是你講不出究竟它哪裡是問題”。後來再細想,她直指,制作後便有被發布的風險,而且過程沒經過當事人同意,已剝奪性自主權。她認為這種行為不止是“性幻想”,“當你真的將你的思想變成一個實質上的圖片,然後保留在你自己的電腦裡。整件事的性質都不一樣。”


不錯的新聞,我要點贊     無評論不新聞,發表一下您的意見吧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61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17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