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縫紉機與透析機:尿毒症工廠裡的生存實驗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老裁縫終於坐回縫紉機前,生計和尊嚴都回來了。


兩年前,聽說廣州有服裝廠專收尿毒症病人,待業多年的43歲尿毒症病人張順,從江西老家趕來。沒帶什麼行李,除了三支縫紉用的舊錐子。

廠裡都知道來了個“狠人”——早七點多到,晚十點多才走。攬最多的貨,布料把縫紉機桌面鋪滿,剩下的堆在腿上。踏板“踩到飛起”,“下一件永遠要比上一件快。”再後來,他要和“普工組”的健康工人爭貨單,比試工作量。


“風吹不著,雨打不著,讓咱們病人過正常人一樣的生活”,張順一直記著員工大會上,主管說過的話。

這家“收留”尿毒症患者的工廠,其實是廣州城郊的一家民營透析中心開的。二三層是透析室,四層就是服裝廠。尿毒症工人——最大的60歲、最小的18歲,每日上上下下,把服裝廠裡掙到的錢用來交透析費,透析完的身體再繼續投入工作。

在廣州這不是個例。3年來,邊打工邊透析的外地尿毒症病人,占據數十家民營透析中心近半數床位。他們在這座城市,開辟出以工養醫的生存路徑,也過上抱團取暖的集體生活。

但這不僅僅是尿毒症病人希望以更“體面”的方式生存的故事。

根據中國腎臓疾病數據系統統計,截至2024年底,我國有超200萬尿毒症病人,其中大陸地區透析患者總數達118.3萬例,年新增患者約2萬人。大量鄉鎮縣城尿毒症病人,仍面臨著就業、就醫和經濟上的困境。

在廣州這個生態圈裡,民營透析中心和病人彼此依存。一方面,民營透析中心提供的食宿、就業、補貼等福利,為病人提供生存空間;另一方面,靠福利吸引來的病人,又為透析中心帶來醫療營收。

與此同時,這個生態圈也處在規則的灰色地帶。




▲夜裡十點半,張順在加班。新京報記者 吳瑜 攝

━━━━━

病人與工人


距離廣州市中心20公裡,一家五層民營透析中心臨街坐落,日曬雨淋後,招牌褪成灰藍色,在往來的車流中並不打眼。每個清晨,一群尿毒症工人簇擁著鑽進這棟樓,天黑,又四散消失在背後的握手樓群中。

樓內運轉著一個精密的醫療工業系統——四層是服裝廠,58名尿毒症工人在此工作,日產能最高可達兩千件;二三層是透析室,50台透析機並列排開,可供200人輪班透析;一樓是理療室,為病人提供推拿按摩服務。電梯入口,掛著街道辦事處頒發的“愛心工廠”證書,上面寫著“幫助病人回歸社會”。

餐飲、手工、醫療耗材組裝,廣州幾家民營透析中心提供的就業類型各異。張順所在的服裝廠,開辦得早,規模較大,在圈裡小有名氣。

每早八點半,四樓工廠裡,隨著縫紉機的聲音吱吱呀呀響起,58雙黑瘦的手忙碌起來。技術好的車褲子,細心的剪線頭,眼力好的查貨,年紀大的打掃地面的廢布條,最後熨燙、打包。這天,共產出1000多條褲子。工人們比畫著過大的褲腰,猜測,這批貨最終要發往海外。

除了速度慢,外行人也能一眼看出工廠的特殊。

每一雙勞作的手臂上,用於透析的血管丘陵一般凸起;零星的水杯裡混著蛋白粉,防止手腳抽筋耽誤幹活;頭部車間裡,十幾名健康的熟練工人帶動產量,近九成腎友工人堆積在尾部,幹技術門檻低的碎活,他們圍坐在一張方形大桌子邊,穿腰帶,釘扣子,掛吊牌,貨不夠分時,“把活兒讓點兒給家裡有小孩的”,大多只拿底薪維生。
覺得新聞不錯,請點個贊吧     還沒人說話啊,我想來說幾句
上一頁1234...7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57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20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