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鬼吹燈》裡的"昆侖神宮"找到了?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西藏考古從20世紀20年代起始


歷經百年歷程,在近年取得重大突破

6月,夏格旺堆終於抽出一天時間,前往拉薩河的上游。這一趟是受老同事——西藏第一代考古學者、如今已經80多歲的更堆之托,老先生一直惦念著,37年前,他在那一帶的山谷,看到過一處疑似史前文明的遺址。在當地文旅部門和村幹部的幫助下,夏格旺堆跑遍了山谷的上下左右,遺址沒找著,倒是順道去探望了一下切卡日墓地的露天石碑。


石碑在墨竹工卡縣止貢區諧拉康寺正對面山坡上的墓地裡,是吐蕃王朝赤德松贊時期的人們,用一塊自然長方石塊,以古藏文楷書鐫刻的祭祀文字。曠野裡,它與山巒長風相伴了一千多年。今年,它有了一座專屬石頭棚子,遮風避雨。

在西藏,很多“寶貝”,就像切卡日墓地刻石一樣,藏在靜謐山谷的一隅。它們守護著千年、萬年前的傳奇和秘密——遠古人類如何登上青藏高原,發展出適應高海拔環境的生存技能,又是怎樣安居於此,建立了文明。西藏考古從20世紀20年代起始,歷經百年歷程,在近年取得重大突破,證實距今10萬年前,人類已經踏上青藏高原腹地,至少5000年前,已融入中華文明圈。

幾代考古人的足印,踏遍雪域的山川河谷、古刹荒原。石器、陶片、經卷、壁畫……在他們的一鍬一鏟中,從深埋的壇城、風蝕的摩崖裡漸次蘇醒,不再是凍土岩穴裡的廢墟,而是遠去的文明在時間長河中投下的、終於被我們捕捉的倒影。




古格王國遺址(1985年) 圖/受訪者提供


叩開西藏考古之門

從楚魯松傑下山,離開岔路口,山路上飛雪狂舞。隨著海拔降低,雪漸漸小了,濃霧卻又升起,那個遠遠的、走在喜馬拉雅西部山路上的人,不得不下馬徒步。在象泉河流經喜馬拉雅山脈形成的一個山系缺口處,一陣凜冽的風把他破舊的帽子吹入山澗,撩起凌亂的頭發,可是他卻充滿喜悅,沿著雪霽濃雲中的那道神秘光縫,終於進入喜馬拉雅腹地的奇妙之境——西藏。

他叫朱塞佩·杜齊(Giuseppe Tucci),一個談到西藏考古就無法繞開的人物。早在20世紀初甚至19世紀後期,西方有不少人對漢學、佛教以及東方歷史感興趣,一批探險者和傳教士進入西藏,他們在國外公布根據親身經歷和調查所獲的有關藏區歷史、宗教、民俗等資料,成為西藏學的研究先驅者。當時的學者大多具有較好的藏文功底,重視藏文文獻的收集整理,並與考古調查資料結合起來研究西藏的古代歷史,留下了一批豐富文獻。其中,在1926年至1948年間先後八次進藏的意大利學者杜齊,具有深厚的藏文、哲學、宗教、考古、藝術等學術背景,是西方學者在西藏考古與藝術領域最高水平的代表。


覺得新聞不錯,請點個贊吧     無評論不新聞,發表一下您的意見吧
上一頁1234...7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26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24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