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温哥华资讯

温哥华地产

温哥华教育

温哥华财税

新移民/招聘

黄页/二手

旅游

电影: 总导演于鹏谈纪录电影《山河为证》:光影铭刻抗战史诗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难点其实在于容量,《山河为证》是一部纪录电影,不是电视系列纪录片,可以充分铺展开去讲。一部院线电影,片长不能太长,又要全景展示14年抗战,我记得开策划会的时候,很多专家都表示这太难了,装不下14年的内容。所以在前期准备阶段,包括整个撰稿期间我都在反复思考如何去搭这个框架,不能顾此失彼,又要详略得当。现在全片是104分钟,掐头去尾正片部分是100分钟,开头就是展现东北抗联,这部分占了大概十来分钟。




剧照 东北抗日联军游击战


澎湃新闻:2017年,教育部正式要求将中小学教材中的“八年抗战”一律改为“十四年抗战”,强调“九·一八事变”至抗战胜利的完整历史过程。《山河为证》可以说是这之后首部全面反映抗战历史的纪录电影,在展现东北抗联上有什么难点?电影开篇的场景就设置在了隆冬时节的黑龙江小兴安岭,这有什么讲究吗?

于鹏:东北抗联的对日作战,从地域范围上讲是局部抗战,尚且没有上升到全民族、整个国家的抗战层面。我们给于这部分的呈现篇幅也是充分听取了专家意见,有一点大家是早就达成共识的,那就是抗联的作战、生存环境异常艰苦,从最初的三万余人到最后不到两千人,牺牲十分惨烈。

我们去实地考察的时候,发现很多抗联战士的武器还是大刀、长矛和梭镖,面对的是日军的飞机大炮。在抗战的历史上,东北抗联不仅牵制、消灭了大量的日军、伪军,更成为一个号召抗战的精神符号——即便东北被日寇占领了,但东北人民并没有屈服,燃起的抗日烽火久久不息,对全国人民来讲是精神上极大的鼓舞和感召。


你提到电影开场场景设置的具体问题——东北抗联的活动区域遍布黑吉辽三省和内蒙古部分地区,小兴安岭地区是其中重要的活动区域之一,属于李兆麟、赵尚志领导的北满游击区核心地带。平常我们一提到东北,有个形容词“白山黑水”挂在嘴边,“白山”就是长白山,“黑水”就是黑龙江,这也是东北抗联存续、发展的典型环境。面对日寇动辄搞“蓖梳山林”(拉网搜山)、“铁壁合围”的绞杀,抗联战士搭建的“密营”是其在极端恶劣环境下独创的生存与战斗体系,具有典型意义。

澎湃新闻:通过研究抗战历史,你认为其间哪个阶段对于中华民族的存亡最是危险?


于鹏:那肯定是战略相持阶段,现在去回顾那段历史,确实是中华民族很危险,也很难熬的很长的一个时期。这个阶段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包括日本国内政治、经济、民生各方面的压力,都让日军急于尽快结束侵华战争,但越是妄图速胜,越是被中国军民拖入了持久战。

这期间,日本对国共两党以及两党领导的抗战力量的态度出现了分化。我们找到了很多当年的日本军官也好、政要也罢,都在回忆录里提到,他们并不怕跟国民党部队正面交战,因为日军的武器装备和单兵战斗力,整个军事素养要全面超越我们,这在战争初期表现的尤为明显。道理也很好理解,彼时日本是强大的工业国,我们还是落后的农业国。但他们“强”有强的瓶颈,我们“弱”有弱的韧性,怎么辩证地看待这些?在毛泽东的《论持久战》里写得明明白白,揭示出战争胜负的本质在于“人心的向背”与“矛盾的转化”。

在相持阶段,日本国民党是既打又拉(拢),对共产党军队却不敢抱有幻想。日本华北方面军参谋长笠原幸雄是最早明确提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力量是日军心腹大患”这一观点的将领。他在1939年主持制定1940年“肃正计划”时,向军部提交了系统性分析,强调中共势力已构成“华北治安战的致命祸患”,其核心论点聚焦于中共广泛动员了农民群众形成“无法消灭的存在”。以致于日本的讨伐重点逐渐转而指向共产党的军队,一度将70%以上的兵力都投入到对中共根据地的“清乡”扫荡上。
觉得新闻不错,请点个赞吧     无评论不新闻,发表一下您的意见吧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356 秒 and 3 DB Queries in 0.0011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