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温哥华资讯

温哥华地产

温哥华教育

温哥华财税

新移民/招聘

黄页/二手

旅游

"土地的价值不只与老一辈农民息息相关"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离开土地,人类无法生存”


环球时报:小说里写到土地崇拜曾经是农民的精神寄托。现在的农民还有这样的寄托吗?年轻一代对土地崇拜观念逐渐淡化,会对我们的未来生活和国家发展带来怎样的影响?

赵德发:现在一些村子还保留了土地庙,但很少有人去祭拜。如今农民的主要寄托就是如何安排好自己的生活和后代的生活,让家人过得更幸福。


现在的年轻人,尤其是生活在城市里的年轻人确实不再觉得自己属于土地。但是通过看这部剧,一些年轻朋友可能会意识到,土地的价值不只是与老一辈农民息息相关。土地在今天还有它的意义和价值,它是“土生万物,地载群伦”的根基,人类的一切关系和生存都发生在土地上。所以,我认为离开土地,人类无法生存。

环球时报:如果续写小说30年后的故事,您会怎么展开?


赵德发:小说结尾,封大脚听到铁牛嚎叫,那是我设置的预言——土地关系又将发生重大变化。现实中土地流转的变化也印证了我当时的“预言”,它推动了规模化、农场化经营,农民能通过租金和务工获得收益,这是农业发展的积极意义。只有让农民收入增加,让农民重新感到土地能带来收益和尊严,他们才会重新热爱土地。


环球时报:除了乡土题材外,您还写了海洋题材小说《大海风》。与土地相比,海洋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未来中国还会涌现出什么类型题材的文学作品?

赵德发:《大海风》写的是1906年至1937年间北方沿海的历史风云,描写了抗日战争背景下一个渔家子弟的成长故事。土地象征着农耕文明的保守与守护,而海洋则象征着冒险、探索与开拓精神。在传统观念里,中国人对海洋多是敬畏甚至畏惧。不过历史上也有例外,例如郑和下西洋就体现了探索精神。自近代以来,随着西方军舰和商船驶来,中国人意识到海洋可以跨越,可以进行贸易、传播文明。于是我们提出“向海图强”,发展海洋产业和贸易,开辟新的海上丝绸之路。这些成就都值得文学去记录和表现。我个人希望能在这一领域有所贡献,于是花3年时间写成了一部以海洋为主题的作品。

中国文化深受农耕文明影响,过去的作家们更多关注土地上的故事。随着城市化发展,城市文学、海洋文学以及科幻文学近年来逐渐兴起,以后肯定更加发达。
您的点赞是对我们的鼓励     无评论不新闻,发表一下您的意见吧
上一页123下一页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332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23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