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北京: 啥意思?北京閱兵在即 川普突然喊話 要去中國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原作品聲明:內容來源於@人民網


據人民日報報道,9·3大閱兵只剩下不到一周,白宮那頭突然傳出川普主動表達“期待近期訪華”。法新社第一時間在北京的外交部記者會上提出了尖銳提問,外交部的發言人穩妥回應,話術裡分寸拿捏得恰到好處。沒有人會小看這個時機點上的外交動作,尤其是日本,剛剛還在忙著勸盟友們“不去北京”,美國總統卻自己當頭一棒。日本的算盤,從這一刻起,算是徹底落空了。

川普申請訪華這件事,表面上看像是他一貫的個人風格。這個人嘴上說得比誰都熱鬧,什麼“百日訪華”“帶商界豪團訪問中國”,這些年反反復復說了無數遍。貿易戰打得正熱的時候,他一句“沒興趣訪華”的傲嬌話丟下,但沒過多久,又開始念叨“只要中方邀請我就去”。川普的外交是“交易型”的,永遠帶著濃濃的籌碼味。這回,媒體發現他對涉華議題興趣高漲,幹脆順水推舟,問他到底啥時候飛北京。川普又玩起了“或許很快,也可能明年”的曖昧態度,順便還拉上韓國總統李在明,說不如一起乘專機訪華,理由還冠冕堂皇,說是“節能減排,保護臭氧層”。




表面玩笑,內裡是精心的算計。自2018年中美貿易戰以來,稀土、關稅、科技脫鉤這幾個詞已經成了全球經濟安全話題的高頻詞。中國手裡的稀土牌分量有多重,全球都心知肚明。中國掌握著全球85%的稀土加工能力,出口占全球市場七成以上。2024年美國中國稀土依賴度依然高達83%。美國喊了好幾年“稀土供應鏈本土化”,但現實就是,澳大利亞、加拿大這些“替代選項”,不管是礦石品位,還是加工能力,差得不是一星半點。美國高科技產業、高端制造、航空航天、軍用雷達,哪一樣能離開稀土?川普嘴上威脅“200%關稅”,實際上比誰都清楚,如果中國真收緊稀土出口,他這邊的產業鏈就要“斷氣”。


這次外交部的回應,比以往多了不少“含金量”。相比那些“沒有消息可提供”式的標准回復,這次的四句話信息量相當大。第一句,重申“相互尊重、和平共處、合作共贏”三原則,並且強調“堅定維護自身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這不是外交辭令,這是底線劃得明明白白。誰想用中國核心利益去換所謂的“關系緩和”,門都沒有。第二句,中方直接說“希望美方相向而行”,把球踢回美國半場。你要真有誠意,就拿出點真章,別總想著中國單方面讓步。第三句,點明“元首外交”的不可替代性,為川普訪華、兩國高層互動留下了空間和想象。只要美國不搞事,中國這邊的大門從來沒關過。第四句,坦承中美元首一直保持著溝通,雖然沒見面,但熱線沒斷。只要時機成熟,見面是遲早的事。


這一套外交回應,既有原則,又有彈性。對川普這種“反復橫跳”的老對手,外交部的回應堪稱滴水不漏。既沒讓外界抓住“中方急於改善關系”的把柄,也沒給美方留機會繼續打太極。要談,可以,先把誠意和底線擺上桌。要訪華,也不是隨便一句話就能成行,氣氛、准備、議題全得真刀真槍來一遍。

中國這邊戰略主動權相當明顯。郭嘉昆的話說得很直白,主權安全不能碰,合作共贏才有路走。商務部副部長李成鋼敲定赴美行程,一邊高層互動,一邊經貿談判,雙線並進,為後續的實質性合作埋下伏筆。中國不急於求成,但絕不放棄任何可以掌握主動權的機會。美方這邊,嘴上說得挺好聽,行動上卻總是反復橫跳。打貿易戰、搞科技封鎖、在台海南海挑事,哪一條不是在試探中國底線?但每次到關鍵時刻,華盛頓總會有人跳出來說“要談判、要溝通”,理由無非是:美國自己扛不住壓力了。

這個節點上,最尷尬的要數日本。前腳還在四處張羅,勸盟友們“別去北京”,後腳就發現老大哥自己要飛去。日本政府的算盤是想通過美日同盟,把中國鎖死在“被圍堵”格局。可惜,川普隨時能“變臉”,日本卻只能被動跟著起舞。日本在對華策略上,長期高估了美方的承諾,低估了中方的定力。每當中美出現緩和苗頭,日本的聲音就變小,動作就慢半拍。安倍到岸田,政策上沒什麼新意,依舊是“抱大腿”,結果美方一旦自我調整,日本只能陷入新一輪的戰略焦慮。
1     已經有 2 人參與評論了, 我也來說幾句吧
上一頁12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共有 2 人參與評論    (其它新聞評論)
    評論1 游客 [水.教.士.二] 2025-08-30 20:22
    最好牽著秋田犬一塊兒去。
    上一頁1下一頁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529 秒 and 4 DB Queries in 0.0015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