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愛潑斯坦"蘿莉島"幸存者們將公開犯罪大佬名單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美國媒體又一次被“愛潑斯坦案”刷屏。

傑弗裡·愛潑斯坦,這個名字在歐美幾乎成了“權力黑幕”的代名詞:表面是華爾街金融家,實際上靠操控、性侵未成年少女,搭建了一個牽扯名流政要的地下網絡。


他的私人飛機、豪宅和加勒比海“蘿莉島”,長期被指是權貴的淫亂場所。

2019年,愛潑斯坦被捕,不久卻在牢房裡“自殺”。

官方給出結論,可證人接連出事、監控錄像缺失,讓真相更撲朔迷離。外界最關注的“客戶名單”——據說裡面記錄著大量政客、富豪的名字——始終沒能公開。

今年2月,美國司法部長還在電視上保證:“名單就在我桌上。”外界一度以為秘密終於要揭開。

但幾個月後,司法部突然改口:根本不存在所謂的名單,也不會公布新文件。

就在否認引發爭議時,馬斯克又在社交平台爆料:川普的名字也在其中,還不斷放話要“全部公開”。

可歐美民眾的期待,一次次被辜負:先等警方,再等法庭,再等政府,再等川普的承諾,最後甚至寄望於馬斯克……但誰都沒有給出真正的答案。

這份名單,就這樣被推三阻四,直到徹底“消失”。

更諷刺的是,美國司法部和FBI在7月公布的備忘錄裡承認:愛潑斯坦案的幸存者超過1000人,但依舊拒絕透露任何文件中的名字。

就在官方一次次關上大門時,故事卻出現了轉折——9月初,十幾名愛潑斯坦幸存者集結在國會山,宣布如果政府不肯公開,那就由她們自己來編寫和公布名單,把真相呈現給全世界。

2025年9月3日,國會正在推動一份由民主黨議員羅·卡納和共和黨議員托馬斯·馬西提出的“釋放請願書”。

這份文件的目標很直接:迫使聯邦政府解密、公開所有仍被封存的愛潑斯坦檔案。只要有218名議員簽名,就能繞過黨派領導層,直接進入全院表決。

而截至當天上午,簽名數已經逼近門檻,只差兩票。

就在這關鍵時刻,十幾位愛潑斯坦案的幸存者和家屬集結在國會大廈前。

對於愛潑斯坦案的幸存者來說,這也許是她們二十年來最接近“公開真相”的時刻——所以,她們願意公開身份站出來,把血淋淋的傷口扒開,讓塵封二十多年的被侵害經歷,再去提醒其他人。

最受關注的,是來自巴西的瑪麗娜·拉塞爾達——2019年起訴書中的“未成年幸存者1”。

2002年,她只有14歲,因為家境貧寒急需掙錢,經人介紹被帶進愛潑斯坦的紐約(专题)豪宅。那時的中介人告訴她這是個通過按摩“賺錢養家”的機會,甚至可以帶著家人擺脫移民(专题)身份。

“我沒想到那天會發生什麼,”她說,“可是一旦你走進去了,不管你願不願意,你都會和他們發生關系。”

從那以後,她的人生被徹底改寫,愛潑斯坦經常打電話給她,導致她從高中輟學——而她被迫和這名“大人物”保持關系兩三年,時常遭到侵犯,直到她16歲,被愛潑斯坦嫌棄“太老”,才得以脫身。

“他家就像旋轉門,總有女孩進進出出,每天五到八個,甚至更多。”

2008年,愛潑斯坦因為性侵罪名被捕時,20歲的她想要站在證人席作證,但那一次庭審卻被對方通過關系壓了下去,達成了臭名昭著的“不起訴協議”。



直到2019年,案件重啟,她未公開身份提供的證詞才成為關鍵。

如今,她第一次不再匿名,站在國會山的鏡頭前說:

“我們需要透明度,需要檔案公開。這不僅是為了幸存者,也是為了美國人民。”

這也幾乎是每一個幸存者願意掀開傷疤,一次又一次地重復自己被侵犯的經歷的初心。

溫迪·皮桑特說:

“幸存不是新聞,而是我們的生活,沉默只會庇護掠食者,而不是孩子。”


如果這份名單不公開出來,就會有更多的權貴,一直逍遙法外。

這些站出來的幸存者表示,如果連這樣都換不來公開,那她們就會自己動手,把“客戶名單”寫出來,公布給全世界……

模特麗莎·菲利普斯說得最直接:

“他不僅是連環掠奪者,更是國際人口販子,他身邊很多人都知道這一點,很多人都參與其中、從中獲利,但他們卻受到庇護。

我知道那些文件裡寫著這些人的名字——只是因為財富和名氣,他們至今仍逍遙法外。”

——甚至,在阻止著這份名單的公開。

(麗莎)

愛潑斯坦生前的朋友圈裡不乏重量級人物——這也是很多分析人士直言為什麼他必須死掉,而名單過了這麼久仍然沒有公開。

事實上,很多人都認為,川普就是其中一個很明顯的阻力。

在不久前,司法部放出了與愛潑斯坦的女性同伙麥克斯維爾的深度對話,其中,她特意替川普撇清,說自己從未目睹過川普有任何不正當行為,稱贊他彬彬有禮。

而不久之後,川普便表態,自己雖然尚未考慮赦免麥克斯維爾,但他有權力這麼做,也未排除這種可能。


但是,這樣的輿論,也引起了幸存者的憤怒。

已故幸存者,今年4月自殺的弗吉尼亞·朱弗雷的家人,指責政府給麥克斯韋爾“發聲機會”。

(弗吉尼亞)

“如果我們的妹妹今天還能發聲,她會最憤怒於政府居然去聽一個眾所周知的偽證者的話——一個在宣誓下屢屢撒謊、只要對自己有利就會繼續撒謊的女人。”

“麥克斯維爾是個怪物,她應該在監獄裡爛掉,度過余生。”

(弗吉尼亞的家人)

多名幸存者共同作證,稱麥克斯維爾是個“monster(怪物)”,利用女性身份騙取未成年女孩的信任,負責招募、安撫、操縱幸存者,把女孩們推到愛潑斯坦面前。

“政府和總統絕不應該考慮給吉斯蘭·麥克斯韋爾任何寬恕。她毀掉了無數年輕女孩的生活,而她被判的罪行只覆蓋了她所犯下的一小部分罪行。

她必須繼續留在監獄裡——任何寬大處理都會成為司法史上最大的恥辱之一。”

如果政府考慮減刑,是對幸存者的二次傷害。

不過,川普卻並未回應這個說法——事實上,幾個月來,他不斷敦促支持者不要再談論此事,本周三,他再次將整個愛潑斯坦事件斥為“民主黨的騙局”。

“他們試圖用愛潑斯坦的騙局來轉移注意力。我們正經歷有史以來最成功的八個月,這才是我想談的。”

但在國會大廈外,幸存者們的回應擲地有聲。

“我誠摯地邀請您來國會和我面對面,”幸存者海莉·羅布森回擊道,“這樣您就會明白,這不是騙局。我們是真實的人,這是我們真實的創傷。”

她進一步強調:

“我們知道誰參與了,我們知道這其中的套路。二十年來,我們一直在等待真相。”

“有些人竟然把這場案件變成政治工具,利用我們的創傷來制造機會——真是可恥。”

在真相與謊言的拉鋸中,時間已經過去了多年。

如今幸存者聯合起來決定整理公開自己的那份名單,需要莫大的勇氣,承擔著巨大的風險。

名單還在,檔案還在,幸存者們的創傷也還在。可權力、金錢與政治的角力,卻一次次阻斷了真相的出現……
不錯的新聞,我要點贊     無評論不新聞,發表一下您的意見吧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15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12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