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ontact Us | CHT | Mobile | Wechat | Weibo | Search:
Welcome Visitors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Home

温哥华资讯

Realty

Education

Finance

Immigrants

Yellow Page

Travel

破产的威马复活!10万车主有救了?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首先,品牌信任是最大短板。经历过破产、停产、用户维权,很多消费者很难再毫无保留地买单。


其次,产品竞争力不够突出,新能源车市场早已进入“内卷地狱”。从比亚迪、特斯拉,到蔚来、小鹏、理想,再到一众新品牌,大家都在拼智能化、续航、配置、价格甚至“情绪价值”。威马现在的车型和体验,拿什么去打赢这场仗?

更别说,新能源车企的造血能力,远不是喊几句口号、复产几万辆就能解决的。新车型研发、供应链重建、销售网络铺设,每一步都需要真金白银。


在行业洗牌加速、融资难度提升、政策补贴逐步退坡的当下,造车新势力的容错空间其实越来越小。威马虽然有新东家加持,但如果没有持续的产品力和市场号召力,复工复产很可能只是阶段性的回光返照。

其实,这几年新能源行业的风景变了又变。回头看,造车新势力里能活下来的,基本都经历过大浪淘沙。

蔚来靠换电和高端服务站稳了脚跟,小鹏、理想各自找到了自己的用户群体,哪吒、零跑、极氪等后起之秀也卷出了各自赛道。


被市场淘汰的品牌远比活下来的多,赛麟、拜腾、爱驰、天际……太多曾经的“明日之星”都销声匿迹。

传统车企也在疯狂转型,比亚迪、吉利、长城、广汽、上汽、电动化进度一个比一个快。再加上华为、小米等科技巨头跨界造车,整个市场竞争门槛越来越高。


从威马的起落,其实能看到一个行业真相:造车是个长期的苦活,拼的是持续进化的能力,不是短暂的风头。你可以靠融资赢在起点,但能不能走到终点,拼的是产品、品牌、渠道、用户体验,还有企业自身的韧性和自我修复力。

说到底,新能源车的赛道比拼到最后,拼的不只是钱和规模,更是对市场趋势的感知、对用户需求的把握,还有企业的自我革命能力。

威马这次能不能翻身,还是要看自己能不能真正放下过去的包袱,跑出新的节奏。对于每一个行业参与者来说,唯一能做的,就是不断学习、不断进化、不断用产品和服务赢回信任。
觉得新闻不错,请点个赞吧     还没人说话啊,我想来说几句
Prev Page12Next Page
Note: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_VIEW_NEWS_FULL
    _RELATED_NEWS:
    _RELATED_NEWS_MORE:
    _POSTMYCOMMENT:
    Comment:
    Security Code:
    Please input the number which is shown on the following picture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Page Generation: 0.0305 Seconds and 5 DB Queries in 0.0022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