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温哥华资讯

温哥华地产

温哥华教育

温哥华财税

新移民/招聘

黄页/二手

旅游

电影: 受高墙内的正义守望——电影《最后防线》展现新时代检察官使命担当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资料图片

记者|□吴亦有


责编|李旭

正文共3318个字,预计阅读需10分钟▼

“人世间悲苦万千,你紧握着忠诚信念。明知往前一步很危险,也无法动摇你的防线……”当电影《最后防线》的主题曲在影院响起,许多观众的眼眶已悄然湿润,沉浸在影片带来的震撼与感动中。

在第六届新时代检察宣传周之际,《最后防线》全国公映。影片讲述了年轻的驻监所检察室检察官安亚与同事们一道,为十年前无辜入狱的卢淮生洗刷冤情的故事。影片将镜头对准鲜有影视作品触及的“驻监所检察室”,生动展现了检察人员“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的职业风采,塑造了有情怀、有担当、有本领的新时代检察官形象,让公众看见了正义在“最后一公里”的坚守。

“十年淬炼”真实法治故事

《最后防线》的诞生,堪称“十年磨一剑”。安徽省人民检察院二级巡视员、影片总监制吴贻伙告诉记者,从酝酿创作到登陆银幕,影片历经波折,前后跨度近十年。

影片取材于安徽省检察院监督纠正的一起真实案例。为让故事真正“立得住”,编剧、导演等主创人员数次深入安徽某驻监狱检察室采风,沉浸式体验驻监检察官的日常;更邀请一线办案检察官与主创人员座谈,力求精准还原检察官的日常工作生活,让每个细节都扎根于现实土壤,每个办案环节都经过反复推敲。


剧本的创作更是“精雕细琢”,凝聚了众人的心血。本片导演高伟宁向记者介绍,剧本前后七易其稿,仅参与讨论修改的专业人士就达30余人,力求还原最本真的职业状态。

这份对真实的执着,更渗透在演员对角色的诠释中。扮演蒙冤者卢淮生的肖宗灵,为贴近角色在监狱中“低沉、自闭”的状态,不仅剃短头发、反复揣摩压抑的身形步态,更深入研究人物背景,多次与检察系统工作人员沟通,细致捕捉角色被朋友作伪证陷害、因家人受威胁而被迫顶罪的复杂心理,最终精准呈现了卢淮生这一角色。

为了更好入戏,肖宗灵几乎每天都穿着囚服,“收工后走在街上,甚至被误认成越狱人员”,他笑称,“这或许是对自己沉浸式表演的另类认同。后来上街必须戴帽子、换便服,才能避免误会。”


饰演检察官安亚的栾蕾英,同样为角色下足功夫。“检察官不是我日常能接触到的群体,最初对他们的工作内容确实不了解。”她坦言,除了研读剧本、分析角色,栾蕾英还特意翻看了大量与检察官相关的纪录片,只为从真实影像中捕捉他们的职业状态与精神特质。

2020年寒冬,影片正式开机。摄制组在有关单位支持下,克服封闭管理、人员调度、场景限制等多重困难,连续奋战一个多月完成拍摄。

高伟宁介绍,为还原监狱场景,剧组克服重重困难,在真实监狱取景拍摄。受疫情影响,后期制作断断续续花了一年多时间才完成,之后又用近两年时间走完所有审查流程,直到2025年才正式公映。

“选择在监狱这种相对封闭的空间展开故事,人物的情感和命运被刻画得更加真实可感,这也是影片比较下功夫的地方。”高伟宁说。

这份对真实的坚守,最终收获了观众的共鸣。一位检察机关工作人员表示:“电影中检察官巡视监区、翻阅卷宗、倾听申诉的场景,分明是现实生活的再现。”

精准展现新时代检察官形象
点个赞吧!您的鼓励让我们进步     好新闻没人评论怎么行,我来说几句
上一页123下一页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340 秒 and 3 DB Queries in 0.0009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