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世界末日: 阿富汗數千人遇難!"以為世界末日到了"....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上圖:9月3日,阿富汗楠格哈爾省一處受損房屋的廢墟。圖/新華


下圖:9月3日,阿富汗庫納爾省努爾加爾,一名地震傷員在一所學校內的流動診所接受治療。圖/IC

庫納爾省災害管理局則對媒體表示,幸存的村莊也接連被摧毀,暴雨引發的山洪沖走了殘存的廢墟,當地已有“數十個村莊完全消失”。


當地醫院人滿為患,阿富汗臨時政府已派出直升機將傷員送往賈拉拉巴德救治,但民眾普遍認為救援速度遠遠不夠。

據測定,8月31日的主震後,當地還至少發生了六次余震。9月2日的5.2級余震引發進一步山體滑坡,嚴重阻塞道路,延緩救援;9月4日至5日間的五次余震,最高5.6級,又造成庫納爾省、楠格哈爾省和拉格曼省2人死亡、51人受傷,330棟房屋被毀。

阿富汗紅新月會副會長哈菲茲·阿齊茲·拉赫曼指出,本次地震已造成至少約2500人遇難,近5000人受傷。世界衛生組織9月6日發布的報告,則顯示死亡人數已近3000,傷者約4000人。另據美國地質調查局估計,最終死亡人數可能在1000至10000人之間,近89萬人遭受了強烈的地震沖擊。

拉蘇利如今唯一的願望,是讓家人得以安息。“我只求空中支援,幫我把這些遺體運到平地安葬。”他說。

更多的人則擔心,持續余震會引發新的山體滑坡。很多居民被迫逃離村莊,前往開闊地帶或河岸避難。“我們什麼也沒有,連個遮風擋雨的地方都沒有。”一位幸存者說,“山上的巨石隨時可能滾落,哪怕一場普通的雨,也可能帶來新的崩塌。”

“建築物會殺人”


“地震不會殺人,建築物才會。”澳大利亞紐卡斯爾大學副教授伊夫泰卡爾·艾哈邁德對《中國新聞周刊》強調。

阿富汗農村地區建造房屋,普遍使用當地易得的天然材料,如泥土、石頭和生木材等。絕大多數房屋,並不符合抗震工程設計、建築規范或專業標准。

通過調研,伊夫泰卡爾·艾哈邁德發現,當地一種常見的建築形式是“整體式”結構:將泥磚或石塊層層堆疊,泥漿接縫強度不足,且沒有任何加固構件;屋頂通常由厚重的泥土鋪設於粗糙的木框架上。這種建築無法抵御地震引起強烈左右搖晃的側向力,一旦瞬間倒塌,就會將室內居民壓於廢墟之下。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2011年新西蘭基督城地震。那場6.3級地震震中距市區僅10公裡,震源深度僅5公裡,直接襲擊人口密集的城區,造成185人死亡,是新西蘭歷史上最嚴重的自然災害之一。相較於阿富汗此次地震數千人遇難,基督城地震傷亡較少關鍵在於抗震建築標准的普及。地震後,基督城在重建過程中更是全面引入鋼結構和現代抗震技術,使城市整體抗震能力進一步顯著提升。

新西蘭類似,阿富汗同樣位於全球最活躍的地震帶之一,即歐亞板塊與印度(专题)板塊的碰撞帶,並受阿拉伯板塊擠壓影響。自1990年以來,阿富汗已發生超過355次5級以上地震。數據顯示,地震是阿富汗最致命的自然災害,平均每年造成約560人死亡。

近三年,阿富汗發生兩次6級以上地震。2023年,阿富汗西部赫拉特省發生了系列地震,造成約1300人身亡;2022年,阿富汗東部山區的地震,造成至少1000人遇難。

伊夫泰卡爾·艾哈邁德指出,與尼泊爾印度等周邊國家相比,阿富汗幾乎從未推廣過抗震建築設計,貧困與戰亂讓他們停留在“用泥築屋”的時代。此外,因為缺乏預警系統、救援設備不足、交通與信息阻塞,再加上國際援助的協調有限,“每一次地震都被‘放大’成更為慘烈的社會災難”。


覺得新聞不錯,請點個贊吧     還沒人說話啊,我想來說幾句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66 秒 and 3 DB Queries in 0.0010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