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雍正王朝:原來李衛抗旨闖刑部大牢揍曾靜這事,參與者不止他一個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在《雍正王朝》中,到了雍正帝執政後期,發生了一件震驚朝野的離奇大案,這個案子的離奇程度,把一向堅強的雍正帝都給氣哭了。


它就是將清朝文字獄推向高潮,迫使雍正帝親自下場打擂台,還特意編纂了一部《大義覺迷錄》全國宣講,為自己辯解的“曾靜案”!

在劇中,李衛為了替主子出氣,特意跑到刑部大牢,胖揍了曾靜一頓,並惹得圍觀眾臣哈哈大笑。但是,隨後趕到的雍正帝的態度、弘歷的態度,以及張廷玉的態度卻非常有意思,耐人尋味。


看懂了這裡面的幾個細節,才恍然大悟,難怪《雍正王朝》被譽為職場教科書!

幸虧我看過《大明王朝1566》,不然真不懂李衛抗旨揍曾靜,為何圍觀的卻遭殃?



一、

曾靜是何許人也,為什麼要罵皇上,又為什麼被關進了刑部大牢?

這些問題,我們之前有講過,這裡簡單一帶而過。曾靜是一個落魄的秀才,估計也是久考不中,心生怨恨,看過幾本書,又聽到了一些流言。感覺大清要亡,於是跑到了西北岳鍾琪那,勸說其起兵。

結果岳鍾琪耍了個心眼兒,表面上答應了對方,背地裡卻設下圈套,將曾靜和其同伙一網打盡,並急速押送至京城。

其實這種案子,並不怎麼稀奇,畢竟大清疆域那麼大,這裡造反,那裡叛亂的,並不少見。但曾靜之所以能氣到雍正帝,主要還是因為他給岳鍾琪寫的信中,列舉了雍正帝的十大罪狀,這可要了親命了。

劇中的劇情也是從這裡開始的,自從雍正帝看過了信件後,是茶不思,飯不想,睡覺睡到半夜都能氣醒咯。

但這些雍正帝還能忍受,更讓他無法忍受的是,其他官員們全都看他笑話。明知道曾靜的信裡在罵雍正帝,可一個個都不願意站出來分擔,也不願意接手審理此案,甚至還給出了一個冠冕堂皇的理由:

“如此悖逆之言,非臣下所敢聽,非臣下所敢問!”

其實大臣們說的這句話也蠻搞笑的,且存在一個悖論,如果他們沒看過這封信,又怎麼知道裡面寫的是悖逆之言?

可如果看過了信,知道了裡面的內容,又哪還有臉說非臣下所敢聽,非臣下所敢問?



二、

雍正帝也算開明,也很清楚這種事要大臣們去審理,也確實強人所難,所以又開始學康熙帝,想把這個案子交給皇子們去審理。



是啊,當年的自己還懂得替皇阿瑪分憂,又是南下賑災,又是追繳戶部欠款的,現如今,自己遇到事了,怎麼辦?

可惜,弘歷是儲君,這種麻煩事不想讓他去參與,畢竟稍有不慎,就會落人口實,不利於以後接班。弘時嘛,又太讓人失望了,因為八王議政逼宮和派人刺殺弘歷的事,雍正帝還在猶豫留不留他呢,更不可能讓他去辦案。

於是,他趁著調查豐台大營被關外王爺接管的事,想讓弘晝看看信,說說自己的看法。

是啊,雍正帝這段時間實在太憋屈了,他就是想找人訴訴苦,希望有人能安慰一下自己,能明確指出來,曾靜說的話都是屁話,皇上根本不是這樣的!

可惜,弘晝同樣看都不肯看一眼,也是回了一句前後矛盾的話:

“這些狂犬吠日的瘋話,兒臣不屑一看,請皇阿瑪也不要理睬!”

不理睬,這封信就不存在了嗎?

當然不是啊,這封信已經扎到雍正帝的心上,不把它拔出來,他根本就過不去這個坎兒。

好在,機會還是讓他等到了,李衛跟圖裡琛一路護送弘歷回京後,有了一次跟雍正帝單獨交流的機會。要不怎麼說人家李衛能成為心腹,從一個小叫花子,一路做到封疆大吏,聽聽人家見面後的第一句話:

“主子,這,這才多久沒見您呐,您,您怎麼就瘦成這樣了?”



三、

雍正帝也是人,是人就得有感情,就有被關懷的需要,雖然平時也不缺阿諛奉承之人,但這話從李衛嘴裡出來,怎麼聽怎麼舒服!

但面對李衛的這句話,雍正帝卻不知道該怎麼回復,既不能順著他說,也不能逆著他來。於是緩和了一下氣氛,沖身邊的喬引娣講,你看你面前這個赫赫有名的兩江總督,竟然在朕面前哭鼻子。

隨後,又突然問了一句喬引娣:

“引娣,你能看出來朕瘦了嗎?”

貌似不經意的一句話,其實是給喬引娣出了道難題,順著李衛講吧,就會留下敷衍了事,隨聲附和的印象。不順著李衛說吧,李衛倒不會怎麼樣,關鍵不能睜著眼睛說瞎話,硬說皇上沒瘦吧?

但喬引娣也是高人,人家一句天天在皇上身邊伺候,自然不像李大人一樣,一眼就能看出來問題,但也不能回避問題:

“不過,這一兩年來,皇上的確憔悴多了!”

隨後,喬引娣便很有眼力見的走開了,給李衛和雍正帝單獨交流的機會。也正是在這次交流中,李衛知道了雍正帝有三個心病沒解開,並陷入了極度焦慮之中。

而且,整個交流的過程,隨著李衛的一句“主子”,雍正帝的一句“狗兒”而變了性質。從正兒八經的君臣關系,搖身一變,成了手拉手的主仆關系了。





四、

此時的雍正帝有三個心病難解,第一個心病便是該如何處理弘歷被弘時刺殺之事,這也是當務之急:

“狗兒,暗殺弘歷的人是誰,你也應該知道了,你說說,朕該怎麼辦呐?”

這個問題太高端,且是皇家的私事,就算是絕對心腹的李衛也沒法回答,因為怎麼回答都是送命題:

勸皇上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咋,你什麼時候跟弘時攪合在一起了?

勸皇上嚴懲凶手絕不姑息,咋,你什麼時候跟弘歷攪合在一起了?

所以他只能剛坐下的屁股又挪開,一下子跪下去,先認罪,再解釋自己為什麼不能回答這個問題。

雍正帝也清楚,非逼著李衛問也是強人所難,是啊,自己都難以解決的事,何必問李衛呢?

既然如此,那就先把這個心病放一放,抓緊時間將另外一個心病抖出來,問問李衛,看看他能開導一下自己不:

“來,朕給你看一樣東西!”

這回雍正帝學精了,不說什麼東西,也不說這東西的來歷,也不容李衛拒絕不拒絕,直接就先拿給他看了。

這下子李衛沒轍,只能硬著頭皮看下去了,要知道有關雍正帝的流言就是從李衛任職的江浙這邊開始流傳的。又是雍正帝親自拿給李衛看的信,用腳指頭想想,也知道是寫誰的,但人家李衛就硬裝糊塗:

“主子,這信裡說的是誰啊,又害父害母,殺兄殺弟的,還貪財好色?”



五、

我(楊角風)又要誇李衛了,看看人家的回答,天衣無縫,滴水不漏,盡顯智慧!

他就是明著告訴雍正帝,自己從來沒聽過有關任何雍正帝的負面消息,如果有,早就送他見閻王了,根本就不可能傳到皇上耳朵裡,更不會有什麼信件出來。

在李衛的心目中,雍正帝就是至高無上,就是純潔無瑕,就是十全十美的帝王,容不得任何人說半句壞話。不僅表現如此,連心裡都是這麼想的,甚至連雍正帝都想當然的認為,李衛就是這麼單純的一個人:

“不知道吧?這個人說的就是朕!”

李衛一聽,頓時就炸毛了,一蹦老高:

“怎麼會,哪條瘋狗,敢這樣辱罵主子?”

雍正帝感動的都快哭了,自己等待了這麼多天,可算是等到知心人,終於可以一吐最近的不快了。於是,雍正帝帶著一種委屈的語氣,一五一十將事情的經過全都講了。是啊,朕實在是太委屈了,根本就不是信中說的那樣,可是有個叫曾靜的胡說八道,現如今還在刑部大牢關著,等候發落呢。

這下子李衛更來勁了,好啊,原來這個罵主子的人就在大牢裡待著呢,看我怎麼收拾他:

“主子,你把這條瘋狗交給奴才,我把他的牙一顆一顆拔下來!”

凡是跟主子作對的,就是我李衛的仇人,這個仇不共戴天。只要主子一句話,我管他是誰,非讓他知道知道我李衛的厲害!





六、

這就是雍正帝的第二個心病,也是近段時間一直在折磨他的心病,但這個心病還有起因!

啥起因?

雍正帝的新政!

因為他推行新政,那些利益受到損害,被剝奪了特權的人,沒有一個不恨雍正帝的。所以,除了曾靜跳出來罵街以外,還有很多人在背地裡罵呢,罵的內容也是不堪入目。

這就要提到雍正帝的第三個心病了,那就是自己被罵,而大理寺和刑部的官員竟然看熱鬧,一個個都不願意去審理此案。

為什麼這個心病,雍正帝最傷心?


就是因為,在古代,君為臣父,曾靜罵雍正帝,就等於罵百官的父親。君父被罵,作為臣子竟然無動於衷,甚至有點幸災樂禍,這才是雍正帝最難過的事。

在《大明王朝1566》中,也有類似的劇情,嘉靖帝被海瑞上了一份《治安疏》,也是被痛罵了一頓。同樣,百官們避之不及,即使嘉靖帝逼著大家寫辯疏,也僅有趙貞吉和石公公上陣跟海瑞辯論,但全都失敗了。

最終嘉靖帝也是親自出馬,到大牢裡跟海瑞對決,並送他八個大字:

“無父無君,棄國棄家!”

既然百官不認為海瑞有罪,那皇上先給他定個基調,隨後下令讓百官再給海瑞定罪!同時,嘉靖帝又寫了“好雨”和“明月”四字,讓人拿給裕王。

裕王一開始還不明白啥意思,還是徐階明白其中的奧秘,馬上勸裕王:

“人人都可以說不殺海瑞,唯獨王爺一定要殺海瑞。”



七、

同樣的道理在《雍正王朝》中也適用,但跟裕王最終放過了海瑞不同。曾靜雖然也被雍正帝赦免了,但弘歷登基後,第一件事就是把他凌遲了。

回到劇情,由於散布雍正帝謠言的人中,有老八胤禩和老九胤禟,這也是一件非常棘手的事,讓雍正帝痛苦萬分。

而李衛也豁出去了,竟然說了這麼一句話,算是一口氣解決了雍正帝的兩個心病:

“主子,不是奴才斗膽敢說祖宗的不是,先帝爺千般都好,就是太寬容了。明知道八爺他們一個個心術不正,還一個個親王貝勒的加封,把這些難題都留給了主子!”

你看,李衛即使豁出去了,也是懂得分寸,還是喊老八胤禩為“八爺”,而不是“阿其那”。是啊,不管老八胤禩幹過什麼,都是皇上的親弟弟,他可以隨便罵,但李衛不行。如此一來,既表達了自己的態度,又懂分寸,知道自己的身份是奴才。

李衛可謂一句驚醒夢中人啊,雍正帝立馬就明白自己該怎麼做了,不僅打算親自處死弘時,還打算親自去審理曾靜案。

畢竟讓李衛去審理案子,一不合規矩,二也確實難為李衛,甭管怎麼說,李衛就相當於他的半個兒子,也是舍不得啊。

可是,雍正帝還有一個心病沒解決呢,平白無故被曾靜罵了一頓,他心裡還憋屈著呢。

咋辦?

替皇上出氣!

於是便有了全劇最後的一個精彩片段,李衛跑進刑部大牢,胖揍了曾靜一頓!





八、

但是,在這場李衛暴揍曾靜的過程中,又有三個細節非常耐人尋味!

第一個細節,李衛離開皇上寢室後,並沒有第一時間去刑部大牢,而是先去了軍機處找張廷玉,被張廷玉拒絕之後,才抗旨闖了刑部大牢。


那麼,第一個問題也就來了,李衛想當初都敢不打招呼,直接帶兵圍了科舉考場的主。現如今正在氣頭上,又是替皇上出氣,怎麼卻突然懂規矩,先去找張廷玉了呢?

除了軍機處就在雍正帝的隔壁以外,更重要的是他這是跟張廷玉打一個配合,讓他在合適的時機,將自己要闖刑部的事匯報給雍正帝。

而且,這個選擇匯報的時機很重要,也將決定著李衛胖揍曾靜的效果好壞,畢竟這可是替皇上出氣,皇上要是看不到,那這頓揍豈不是白打了!

為什麼說這次胖揍曾靜,張廷玉也有參與呢,關鍵點就在這裡。

我們都知道,雍正帝在李衛離開後,還去了一個地方,那就是暢春園,當年康熙帝傳位的地方。在這裡,雍正帝特意把弘時叫過來,並“親手”將其解決了以後,才口吐鮮血,被圖裡琛背回了皇宮。

而張廷玉什麼時候才匯報雍正帝這事?

是等雍正帝回到寢宮,休息了一段時間後,才選擇了匯報。可是,這中間可隔著一個暢春園,隔著弘時的一條命,他又怎麼保證李衛此時正在刑部揍人呢?



九、

也就是說,李衛已經猜到雍正帝會去處理弘時,並掐好時間,在他即將回來的時候跑到軍機處跟張廷玉說了這事。

就算他沒跟張廷玉商議好這事,那也是利用了對方,就是為了讓張廷玉代他向雍正帝傳話。奴才要去刑部大牢揍曾靜,替皇上出氣去啦,主子快來看!

為啥我(楊角風)又說張廷玉也是此事的參與者,也有胖揍曾靜的責任呢,就在於他向雍正帝匯報時,是這樣說的:

“臣等見他火氣很大,擔心他做出什麼逾格的事來,就沒有答應……”

看了沒?

張廷玉用了“逾格”這個詞,就是越格,過分的意思。可是,以李衛當時的神情看,就算用腳指頭想想,也明白,他這是要違規闖刑部,還要抗旨揍曾靜。

人家曾靜挨揍時,都說過:

“皇,皇上都有旨,不許對我用刑,你是誰,竟敢打我?”

看了沒有,李衛打曾靜這是抗旨,是誅九族的大罪,到了張廷玉嘴裡,成了越格了。而且,等他到了刑部大牢,非但不阻止李衛揍人,連“逾格”這個詞也不說了,一下子變得沉默寡言,躲到一邊了。

而且,寶親王弘歷是越過雍正帝,直接沖張廷玉下達將圍觀官員罷免的命令。張廷玉聽到命令後是毫不猶豫,聲音洪亮,不假思索,直接一個“嗻”!

等到雍正帝下令將李衛罰俸一年時,張廷玉卻是略一遲疑,有點不太相信的樣子,隨後眼皮翻了一下瞅了雍正帝一眼,才輕輕應了一句“嗻”。





十、

李衛揍曾靜的過程中,還有第二個細節,非常有意思,那就是一直托著李衛官帽的小衙役!

李衛在揍曾靜之前,是讓小兵把牢門鎖上,並把鑰匙扔進來的。理論上講,如果李衛不想開門,其他人根本進不來。

但是在揍曾靜之前,或許是不太方便施展拳腳,也或許是不想以官員的身份揍曾靜,想用奴才的身份揍,以減輕罪責。而選擇了脫掉官服,摘掉官帽,並隨手遞給了門口的小兵。

由於牢門鎖上了,小兵是兩只手伸過來接的官帽,這就導致他一松手帽子就掉,不松手又把帽子拿不出來,只能一直兩只手托著。這個動作直到雍正帝到了刑部大牢都沒變,依然穩穩托著帽子。

這說明什麼?

這說明李衛這官啊,依然當的穩穩的,地位相當穩固,根本不用擔心!就跟當初他當上鹽道回京述職,經過坎兒的住處後,鄔思道勸說他一樣:

“多少人讀書十年寒窗求之不得這官帽,狗兒,你要好自為之。”

作為對比,康熙帝最後一次南巡時,太子胤礽在送行時,帽子突然掉了,也預示著他的太子位置已經等不到康熙帝回來了;還有孫嘉誠,這個官員的帽子就從來沒戴正過,也難怪立場不正,最後被年羹堯砍了;對,還有這個年羹堯,他被罷免前騎著大馬去跟蒙古王公會晤,那帽子就一直在掉,也預示著他的大將軍就要丟了。



十一、

那麼,李衛揍曾靜的第三個細節,是什麼?

冷場的十六秒鍾!

雍正帝一進刑部大牢,就聽到一陣陣哄笑聲,又見一群官員圍著李衛和曾靜。李衛逼著曾靜在說雍正帝是古往今來最好的皇帝,每說一句話,周邊的官員就笑一聲。

最終雍正帝火了,是不是曾靜罵朕的話很解恨啊,你們才大笑不止?

“身為刑部大人,對於這種無君無父之人,居然沒有半點憤慨之心,居然圍觀取樂?”

這哪是說曾靜無君無父啊,明明是在說在場的各位無君無父,君父被罵了,當臣子的竟然還笑。就像前面我(楊角風)提到的《大明王朝1566》一樣,其他大臣可以不發表意見,但身為兒子的裕王必須得發表意見。

同樣,雍正帝話都說到這份上了,身為兒子的弘歷就得表態,這才有了罷免諸位大臣的指令發出。

但是,弘歷處理完這些大臣之後,竟然出現了十六秒鍾的冷場,大家全都愣在這裡,沒有人說話。

為啥?

因為還有一個人沒處理呢,他就是抗旨不遵,跑進大牢揍曾靜的李衛。

但這個人,弘歷不能處理,張廷玉也不能發表意見,只能等雍正帝下令。雍正帝先是慢慢抬起頭,隨後又往前走了幾步,還特意咳嗽了兩聲,經過這十六秒的思考,他終於想到了一個罪名,這才發話:

“身為封疆大吏,如此不顧官體,張廷玉……將他罰俸一年!”





看了沒?

李衛明明是抗旨,結果張廷玉先給李衛定性是越格,弘歷索性沒說話,雍正帝卻給了個不痛不癢的“不顧官體”罪名。

這就是張廷玉的聰明之處,要是他之前找雍正帝匯報時,就說了李衛抗旨闖刑部大牢,那可就闖了大禍了,後面雍正帝想圓,都圓不回來哦。

你說我們這種人要是進了《雍正王朝》,能撐幾集,又會落得什麼下場呢?
覺得新聞不錯,請點個贊吧     無評論不新聞,發表一下您的意見吧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24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14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