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温哥华资讯

温哥华地产

温哥华教育

温哥华财税

新移民/招聘

黄页/二手

旅游

金融科技十年血色史:千亿坏账,万企覆灭,1.2万人入狱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2015年,深圳某股份制银行分行1个月内流失3位部门总级高管,转投金融科技,年薪翻5倍。


一个金融科技公司的CEO坦言,他们当时只招两种人,一种是传统银行的人,“他们可以平台背书,投资人会很信任。”

而另一类人,就是归国精英,他们是投资人的最爱。韩青是从华尔街回国的精英,彼时的中国,真的有无限魔力,让远在大洋彼岸的金融精英们,不得不频频回首。


Capital One、花旗银行、富国银行、Discover、美国运通、渣打银行、摩根斯坦利等在各个华尔街金融机构任职的华人,都开始涌现了归国潮。

其中以Capital One最为突出,因为其曾经被美国称为金融科技的黄埔军校,而这次,也成为中国金融科技的黄埔军校。

在2015年前后,先后有近百位Capital One的华人精英归国。

某VC投资人回忆,当时看金融科技项目不用做尽调,只要团队里有“Capital One背景”“银行高管”,PPT里写“大数据风控”,估值就能翻三倍。

有个团队刚注册公司,还没开发产品,仅凭这么一份PPT,就拿到了5000万Pre-A轮融资,投资人抢份额时甚至要托关系“插队”。

整个产业链,都开始疯长。

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金融线上化趋势崛起后,技术赋能型公司也顺势乘风而起。

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以后,切入金融场景的大数据公司高达数千家,而以“助贷”为口号的风控技术公司,高达1200家。

在他们看来,数据保护法尚不健全的中国,简直就是“数据天堂”。

他们获取数据的方式,也足够野蛮。黑客盗取、无授权爬虫、数据贩卖,他们用最粗暴的方式完成了数据的原始积累。

据媒体报道,2018年高峰时,98家头部风控公司掌握公民信息超60亿条。


一个黑客透露,他曾经被一家公司聘请,去这家公司的竞争对手楼下,入侵他们的内部网站,偷走了几千万条企业数据。

如此荒诞的故事,在当时的年代,并非个例。

资本觉得“大数据公司”“大数据风控”等概念,足够性感。

2015年,全行业融资超50亿人民币,涉及51家大数据公司。

2018年,头部风控公司融资额破70亿人民币,百融、同盾等巨头单笔融资均超10亿。


那个时代,有太多属于他们的高光时刻。

2015年,林恩民当选了“福布斯中国30位30岁以下精英”,公司年交易额破80亿。

而同样被誉为金融科技四大帅哥之一的刘雁南,也辞去有利网的CEO,创办了美利金融。



刘雁南创办美利金融

这一年,红岭创投交易额破2000亿,成行业第二,周世平更是豪言“银行不做的业务我来做”。

周世平自认为自己给行业树立了一个标杆,却不知自己的“英雄主义”已将行业拖入深渊。

其实,在P2P出现之初,它们给自己的定位是“信息中介”,一端提供借款需要,一端提供贷款需求。

中国的金融用户,缺乏最基础的风险教育,他们天生就认为,存在银行的钱,放在任何金融机构的钱,就必须保本——某种程度上,这也是他们骨子里残留着“计划经济”的因子。
您的点赞是对我们的鼓励     还没人说话啊,我想来说几句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404 秒 and 7 DB Queries in 0.0078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