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道光對18歲女王"致命誤判" 種下大清百年屈辱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1839年,一場震驚世界的烈焰在虎門海灘熊熊燃燒,欽差大臣林則徐一舉銷毀大量鴉片,道光皇帝與大清朝廷以為一勞永逸地解決了“國本”之憂。然而,他們或許不知,在遙遠的西方,一個由年僅18歲女王統治的島國,正准備以工業時代的鐵甲堅船,徹底粉碎這場“天朝上國”的舊夢。這場戰爭的悲劇,從道光皇帝對這位女王的致命誤判,就已注定。


禁煙勝利的錯覺:當天朝的威嚴遇上工業革命

維多利亞(Alexandrina Victoria),自1837年6月20日起成為英國女王,直至1901年1月逝世。她長達63年216天的在位時間超過所有前任君主,開創了維多利亞時代。見證了英國在工業、政治、科學和軍事領域的變革,並伴隨大英帝國的大規模擴張。


她是肯特和斯特拉森公爵愛德華王子(喬治三世第四子)與薩克森-科堡-薩爾費爾德的維多利亞公主之女。1820年父親與祖父相繼去世後,她在母親及王室主計長約翰·康羅伊的嚴格監護下成長。由於父親的三位兄長皆未留下婚生子嗣,維多利亞在1837年繼承王位,芳齡18歲。

這場遙遠的王位更迭,在遠方的清帝國並未引起太多波瀾。當時,大清正深陷財政危機與鴉片泛濫的雙重困境。鴉片之風從廣州十三行蔓延至全國,甚至軍隊都深受其害。

道光皇帝忍無可忍,於1838年任命林則徐為欽差大臣,前往廣州鐵腕禁煙。林則徐的果斷行動,尤其是在1839年虎門銷煙的壯舉,讓道光龍顏大悅。他認為大清的國威已然確立,並著手准備回信英國女王,信中雖言詞莊重,卻難掩天朝上國的訓斥口吻。

然而,當大清君臣還沉浸在勝利的喜悅中時,一場以利益與國會為名的戰爭機器已悄然啟動。英國的鴉片商人、東印度公司與國會議員聯手,強大的海軍艦隊迅速集結,劍指大清沿海。




維多利亞女王登基時才18歲,正值豆蔻年華的少女,據說道光還想納她為妃。(影視圖/翻攝自百度百科)

致命的認知盲點:從“彈丸之地”到“君主無權”的誤解


一個流傳甚廣的歷史傳說,稱道光皇帝在得知英國統治者是位女性時震驚不已,實則不然。史料證明,清廷早已知曉“英國女王”的存在,然而道光皇帝與其臣子的真正誤判,並非在於性別,而在於對英國政治體制的根本性無知。

林則徐在廣州禁煙期間,曾設立翻譯機構,試圖搜集英國的政情資訊。他上呈的報告中,提到了“國會”、“內閣”等新興概念,並說明英國“政務多由會中議定,女王為之署名”。道光皇帝在批閱這份報告時,將其解讀為:“略同軍機處”。他錯誤地認為,英國女王只是個虛位君主,實權被權臣或大臣把持,這完全符合他熟悉的“君權旁落”概念,也讓他輕視了這個“彈丸之地”背後所代表的現代國家力量。

這種認知偏差,讓道光帝自始至終無法理解,為何一個“君權旁落”的國家,能因一筆區區的鴉片利益,就動員如此龐大的艦隊,發動一場全面的戰爭。


點個贊吧!您的鼓勵讓我們進步     這條新聞還沒有人評論喔,等著您的高見呢
上一頁12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29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33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