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歐美不願提起的歷史:"人類動物園"真相曝光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在人類歷史的長河中,“人類動物園”這個詞聽起來令人毛骨悚然。15世紀起,歐洲人為了滿足好奇與賺取金錢,不僅將動物圈養起來展示,甚至把來自新大陸與非洲的原住民當作“展品”,供人們購票觀賞。這段歷史不僅揭露了殖民時代的殘酷,也折射出人性最陰暗的一面。


哥倫布帶來的第一批“展品”

1492年,哥倫布在航行中意外發現一座島嶼,島上生活著印第安人。雖然無法溝通,但哥倫布卻心生一計:把這些原住民綁上船,帶回歐洲當作“奇觀”。


這些印第安人被當成異國奇物,與動物一起展示給歐洲的貴族們看。那一刻,原住民的身份被徹底剝奪,只剩下“供人消遣的對象”。這個行為,無意間為日後的“人類動物園”開了惡劣的先例。

人類動物園的誕生

到了15世紀中期,意大利人伊波利托看准了其中的商機。他購買了許多原住民,把他們“圈養”在專屬的展區,讓游客花錢入場觀看。

為了讓表演更“逼真”,展覽場地還會仿造原住民的生活環境,逼迫他們重演捕魚、烹飪、跳舞等日常場景。這些人失去自由,食物與生存都掌握在商人手裡,完全淪為賺錢的工具。

土著的悲慘命運

在這些被展示的人當中,有一位南非女子薩拉。因為她的身體特征符合當時歐洲貴族的獵奇心理,成了倫敦“人類動物園”的明星展品。商人甚至出售昂貴門票,讓游客能夠“觸碰”她。


然而,當新鮮感退去,薩拉被轉賣到馬戲團,過度勞累和疾病讓她最終客死異鄉。更殘忍的是,她死後的屍體仍未獲得尊嚴,竟被解剖並展示在博物館裡。

黑暗風潮的蔓延

隨著時間推進,19世紀到20世紀初,法國美國等地紛紛出現大規模“人類動物園”。甚至巴黎還興建整個村落,把原住民“放養”其中,讓游客以為自己置身異國部落。


觀眾們帶著好奇與優越感觀看這些人,就像看待動物一般。黑人、亞洲人、乃至更多少數族群,都成為這種展覽的犧牲者。



“人類動物園”揭露了殖民時代的殘酷:圖為1904年聖路易斯世界博覽會期間,在人類動物園展出的伊哥洛特人。(圖/翻攝自維基百科)



1889 年,領班將火地島(阿根廷巴塔哥尼亞)的原住民帶到巴黎。(圖/翻攝自維基百科)
覺得新聞不錯,請點個贊吧     好新聞沒人評論怎麼行,我來說幾句
上一頁12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27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14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