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Z世代的抗議:我們付出沉重代價 讓政府48小時倒台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尼泊爾Z世代抗議者在接受BBC采訪時表示,上周那場震撼全國的抗議行動,讓他們既感到自豪,也心碎不已。https://t.co/SB9w1A6KnE — BBC News 中文 (@bbcchinese) September 20, 2025 尼泊爾的Z世代抗議者在短短48小時內推翻了一個政府,但他們在這場勝利付出了沉重的代價。


“我們很自豪,但同時也帶著創傷、後悔和憤怒的包袱。”24歲的抗議組織者塔努加·潘迪(Tanuja Pandey)說。

上周的抗議造成72人死亡,成為這個喜馬拉雅國家數十年來最血腥的騷亂。官方建築、政要住宅以及2024年7月才開幕的希爾頓等豪華酒店被縱火、破壞和洗劫。前總理夫人在家中被縱火焚燒後仍在搶救。


“這是對尼泊爾當前政治階層的全面否定,他們數十年來治理不善並掠奪國家資源。”國際危機組織(International Crisis Group)高級顧問阿希什·普拉丹(Ashish Pradhan)說。但他也指出,對政府服務的破壞“可能與2015年奪走近9,000人性命的大地震的代價相當”。

這些破壞不僅限於首都加德滿都,全國至少有300個地方政府辦公室遭到破壞。

據《加德滿都郵報》估算,經濟損失可能高達3兆尼泊爾盧比(約合213億美元;156億英鎊),接近國內生產總值的一半。該報社辦公室本身也被人縱火攻擊。

“權貴二代”

在9月8日致命抗議爆發前兩天,24歲的環保行動者潘迪上傳了一段影片,畫面顯示的是楚爾山脈的一處采礦場,那是該地區最脆弱的山脈之一。

她寫道,尼泊爾的資源應該屬於人民,而不是“政客的私人有限公司”,並呼吁同輩“走上街頭,反對貪腐和國家財富的濫用”。

與許多亞洲的青年運動一樣,尼泊爾的Z世代抗議是“無領袖”的。在政府宣布禁止26個未在本地注冊的社交平台後,不少人發出了與潘迪相似的呼吁。

數月來,民憤不斷累積,矛頭直指所謂的“權貴二代”,即各路政客的子女。他們被指控在社交平台上炫耀來路不明的財富。


其中一張最廣泛流傳的照片顯示,一名省級部長之子索加特·塔帕(Saugat Thapa)站在路易威登(Louis Vuitton)、古馳(Gucci)和卡地亞(Cartier)等名牌包裝盒堆成的“聖誕樹”旁。他聲稱這是“不公平的誤解”,並說父親“已把所有公職所得的金錢歸還給社區”。

潘迪看過幾乎所有“權貴二代”的相關內容,其中一段影片尤為觸動她:一邊是政治家族的奢華生活,另一邊是被迫到海灣國家打工的普通尼泊爾青年。

她說:“看著(這影片)很令人痛苦,尤其是知道即便受過教育的年輕人,也不得不離開國家,因為這裡的薪資遠遠不足以維持有尊嚴的生活。”

尼泊爾是一個年輕的民主國家。2008年在長達十年的毛派內戰後成為共和國,該場戰爭奪走超過17,000人的性命。


然而,政客承諾的穩定與繁榮並未到來。在之後的17年內,尼泊爾換了14屆政府,沒有領導人完成過完整的五年任期。政治像是“音樂椅游戲”,共產黨與中間偏左的尼泊爾國大黨輪流執政。包括因Z世代抗議辭職的KP夏爾馬·奧利(K.P. Sharma Oli)在內,至少有三人多次重返總理之位。

尼泊爾人均GDP仍低於1,500美元,是南亞第二窮國,僅次於阿富汗。估計該國有14%人口在海外工作,三分之一家庭依靠匯款維生。

潘迪出身於東部一個中產家庭,父親是退休教師。三年前她被診斷出腦瘤,至今仍在接受治療,醫藥費幾乎拖垮家庭,姐姐因此遠赴澳洲打工養家。

在抗議活動前,她與其他人制定了非暴力和互相尊重的准則,提醒參與者保持警惕,防止“騎劫運動”。

9月8日清晨,潘迪與友人抵達加德滿都市中心的邁提加曼達拉(Maitighar Mandala)交通環島。她原以為最多會有幾千人參與,但人潮不斷湧入。

26歲的阿克麗蒂·吉米雷(Aakriti Ghimire)回憶道,最初氣氛和平而融洽。“大家都坐著唱老尼泊爾歌,喊的口號和一切都很好笑,我們都很享受。之後開始游行??警察在旁確保沒有車輛打擾。”

不過,潘迪和吉米雷均說,到了中午情勢開始轉變,抗議人群移往國會所在的新巴內斯瓦爾(New Baneshwor),兩人都注意到有騎摩托車的人加入,潘迪說他們看起來比Z世代年輕人年長。
您的點贊是對我們的鼓勵     還沒人說話啊,我想來說幾句
上一頁12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72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54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