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2025諾貝爾經濟學獎,解釋了為什麼要"反內卷"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恐懼與希望的平衡,才是創新的原動力。”




文 / 巴九靈


這幾年,我們的生活像是被按下了快進鍵。

生成式AI從論文走進現實,不到兩年,便讓語言、藝術、法律、教育、金融等領域重新洗牌。仿佛都在驗證熊彼特那句一百年前的預言:

“資本主義的本質,就是創造性的破壞。”

這種情況下,經濟學家在關心什麼呢?當人工智能也能創造的時候,經濟增長的引擎是不是也在悄然發生改變?國家應該如何厘清創新、競爭和增長之間的關系?

今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公布前,瑞典皇家科學院的秘書長也是有意在賣關子,在宣布得獎名單的時候,先拋出一個關鍵詞“創造性破壞”,然後停頓了幾秒,翻頁,念出今年三位得獎者的姓名:

菲利普·阿吉翁、彼得·豪伊特,以及喬爾·莫基爾。



三位經濟學獎獲得者


在這樣的語境下,諾貝爾經濟學獎在2025年頒給“創新驅動增長”這個方向,就顯得意味深長。

潮二代出身的經濟學家

先說說阿吉翁。


他是一個典型的法國經濟學家,和布朗大學教授豪伊特合作了數十年,一起系統性地提出了“創造性破壞”的內生增長模型。

他的個人經歷頗具傳奇色彩。

阿吉翁出生於巴黎,母親加布麗埃·阿吉翁是法國時尚品牌蔻依Chloé的創始人。這個品牌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引領了巴黎輕奢風潮,卡爾·拉格斐早年就是該品牌的首席設計師。

可以說,他一出生,就站在時尚與財富的浪尖。他的人生本應當在左岸的咖啡館與藝術沙龍之間左右逢源,而不是在數理經濟的推導式中徜徉。但命運似乎總愛反諷,阿吉翁選擇了經濟學,選擇了模型,選擇了冷靜的推理。

他曾經來過筆者博士讀書的學校——圖盧茲經濟學院訪問過一段時間,也給我們講過課,指點過論文。

他身上不僅帶著一種典型的巴黎式傲氣,那種相信自己是房間裡最聰明的人的自信;還帶有傳統富貴之家的疏離感。但是,傲氣和疏離的背後,阿吉翁在經濟學方面驚人的工作熱情和理論直覺是掩蓋不住的。


點個贊吧!您的鼓勵讓我們進步     還沒人說話啊,我想來說幾句
上一頁12345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13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17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