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法國第一夫人站上法庭,證明自己不是男人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9月10日查理·柯克遭槍擊身亡,美國首都華盛頓白宮降半旗致哀/新華社記者胡友松攝

日本,柯克曾與保守派政黨參政黨對話,槍擊案發生後,該黨領袖借機宣傳了疫苗懷疑論還有反LGBT言論,稱科克是“共建未來的同志”。甚至在南非白人飛地奧拉尼亞,鎮議會也降半旗致哀,將此事包裝為“全球基督徒受迫害”的象征。


不同版本的說法彼此矛盾,卻不妨礙它們共同塑造出一個模糊而強大的敵人形象。

但這些說法的生命力遠不止於“制造者”本身。它們在發布的那一刻起,就脫離了原本的語境,被截取、拼貼、再傳播,成為無數普通人理解世界的素材。

社交平台上,那些本該互相抵消的說法反而在評論區並肩出現——“以色列暗殺了查理·柯克”的帖子下,緊接著是“疫苗是政府控制工具”的視頻;“跨性別恐怖組織”的指控,會被轉發到討論“深層政府”的論壇裡。


這種看似混亂的拼貼,在受眾眼裡卻構成了一個“整體真相”的輪廓:他們相信,正因為一切看似矛盾、無序、撲朔迷離,所以才證明“真相”被深藏和掩蓋著。




《監視資本主義:智能陷阱》劇照

《衛報》曾用整整一年追蹤英國一個網絡社區中的反移民情緒和錯誤信息傳播鏈條。數據調查顯示,極右翼的Facebook群組正在成為本土激進化的主要引擎。2024年夏天,英國多個城市爆發騷亂,導火索正是社交媒體上瘋傳的一條虛假消息,矛頭直指尋求庇護者和穆斯林。

一家安置庇護者的酒店被人縱火,暴力的規模和參與者的面貌都令觀察者震驚:許多鬧事者並非極右翼組織成員,而是普通的本地居民。他們拒絕“極右”的標簽,高舉著“我們不是極右,我們只是對的”的橫幅。

這正是當下最令人不安的轉變:陰謀論不再只是匿名論壇上的偏執產物,也不再只是邊緣群體的口號。它開始成為街頭暴力的理由,它滲入日常,成為家庭餐桌上的談資,成為人們理解復雜世界的默認方式。而極端的信念,也正是靠著“質疑”“討論”“尋找真相”的姿態,一點點披上了“懷疑精神”的外衣,堂而皇之地站上了主流舞台。
覺得新聞不錯,請點個贊吧     無評論不新聞,發表一下您的意見吧
上一頁123456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47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30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