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想不到啊,老公竟然是個深藏不露的股神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我和桑姐夫都屬於物質欲比較低的人,小孩又只有一個,整天只想荒野求生,根本沒有什麼搞錢的動力。尤其是在國外生活久了,當看到costco的衣服越來越順眼的時候,我就知道我徹底完蛋了。


我倆也都不喜歡管錢,跟做家務一樣,誰看不下去了就來弄兩下——當然,這個活最後一般是輪到我幹。

報稅、養老金這種瑣事,在我決定接手之前,他一直是每年到了deadline的最後幾天,急吼吼地去找會計師外包解決。我接手後,發現他竟然當了那麼多年的漏財童子,幾張表三分鍾上傳一下就搞定了。怪不得每次再緊急會計師都笑眯眯地欣然應允——傻子又來白送錢了。


我經常吐槽姐夫,你一個商學院的教授,怎麼就沒有一丁點對錢的敏感度呢?那麼多做對沖基金的老同學,你就不想取取經?

他面露難色:好麻煩,算了。

那沒辦法,只能我來。

我對錢的態度很保守,風險厭惡型,不虧就是賺。

因為我在最清澈愚蠢的年紀,就體驗過2008年的過山車。

在一萬點的歡呼中,把人生的第一桶金3萬塊悉數投入大A,從此被套牢了十年。



一進場就交學費的人,其實是幸運的,因為年輕的時候窮,虧一兩萬塊就覺得天塌了。回頭去看,一萬塊算個啥啊,一頓社會的毒打能免過以後傾家蕩產。至於那些初入場就覺得自己割了別人韭菜的00後小散,我想說,這頓打晚挨真不如早挨。


人到中年,財富累積起來了,容易把行業的光環和風口的紅利當成自己的能力,對自我的判斷日益自負和堅固。

就像一個連贏多把的賭徒,籌碼堆得越高,就越相信自己有“手感”和“方法”。可真正危險的,不是輸光的那一刻,而是開始以為贏是理所當然的那一刻。

前幾年,朋友圈每天都有人曬收益,紅彤彤的甚是好看,杠杆直接拉滿。2022年一來,大家都沉默了,不僅收益悉數虧了回去,連辛辛苦苦創業、做號、倒騰房子的錢也賠了進去,觸手可及的財富自由又一次溜走了。

我對風險的恐懼注定發不了大財,但好處是,我會守財。


十年前在周圍的人都開始買p2p的時候,我因為害怕取出了所有的本金和收益,賺了十幾萬逃頂了。在2021年8月股市烈火烹油的時候,我又因為害怕,把大頭盈利的基金選擇了止盈離場。

本來到這裡,功德圓滿了。但是到了12月,又在理財經理的游說下,手欠追漲了一波,一套就是三年多,割肉清倉虧了20多萬,每次想起這段敗筆都是關於人性貪婪難改的歎息。與A股周旋猜忌了18年,我還算僥幸正收益的那個。

近兩年開始,我為了身心健康,只投大額存單、貨幣基金、固收、債券、定投標普了。收益確實不像牛市中那樣刺激,但中年人也不需要太多刺激,只想把手頭已有的守住了,對沖下貶值就行。

去年開始不斷降息,銀行利率已經不到3.5。我讓桑姐夫把閒錢定投了一個納斯達克一個標普。

沒想到,就這個小小的入門,一下子讓他嘗到了賺錢的甜頭。

他每隔幾天,就興沖沖地跑來告訴我,今天賺了30。今天又賺了60。

投資的人有一種對資本市場的單純感,只知道錢能不勞而獲,從來不知道虧損時的肉痛。
點個贊吧!您的鼓勵讓我們進步     好新聞沒人評論怎麼行,我來說幾句
上一頁12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09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14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