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ontact Us | CHT | Mobile | Wechat | Weibo | Search:
Welcome Visitors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Home

温哥华资讯

Realty

Education

Finance

Immigrants

Yellow Page

Travel

藏马熊群垃圾场觅食,"什么都往嘴里送"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司机摁下按钮,刮板滑下,将垃圾铲进箱内压实,再开往下一条街道。


这样的压缩循环操作,每名司机每天要执行数十次。全县6辆载重十到二十余吨的压缩车、9辆载重十吨的摇臂车,一天驶过主干道四五趟,收取沿途2000多家商户及临街居民的生活垃圾。一名垃圾车司务负责人介绍。

在治多,垃圾及其相关事物,或许是除了高山白云和野生动物外最常见的东西。


这里不缺丢垃圾的容器:绿色的是生活垃圾桶,黑色的是餐厨垃圾桶,井盖般的是地埋式垃圾桶。街角巷口,摆着四五方容量的铁皮垃圾箱;路上有数不清的小型环卫车。在街头环顾,总能看到穿橘色制服的环卫工人在捡垃圾。

垃圾治理宣传物料随处可见。车身、墙上印着的“全域无垃圾”,是出现次数最多的标语;路口的标牌上,写着“参与垃圾治理,享受健康生活”;小学外墙半人高的照片里,是孩子们在野外捡拾塑料瓶。

当地人对垃圾治理的重视不言而喻。如今,塑料袋在治多几乎绝迹,可降解袋和布袋取而代之,尽管成本要比塑料袋贵两倍。学生要交班费,必须用捡垃圾卖掉的钱。

2025年,治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全县在去年投资748万元,购置了137套乡镇垃圾转运配套设备。“巩固提升全域无垃圾、禁塑减废专项行动”,是政府今年的首要任务之一。

不断提升的重视程度背后,是一直在加剧的垃圾增长速度。

上午,当垃圾车驶过聂恰河北岸时,沿途的快递网点前早已排起长队。10年前,网购要一个月后才能送达治多,“现在最晚一个星期,快的只要两三天。”

这两年县城的快递网点,已经从邮政一家,发展到近10家不同的快递公司。“每个网点平均每天来七八百件快递,多的时候上千件。”一家快递网点负责人说。

中午,外卖员迎来送餐高峰。这座高原小城每天产生约2000个订单,隔壁县的年轻人也被吸引来跑外卖。一位骑手回忆,订单几乎全和餐饮相关。县里数不清的餐馆、上百家超市和十多家饮品店,让他每天都有送不完的单。


他仔细算过,“一天至少上千个食品包装经我的手。”

下午,垃圾车陆续开进填埋场。白天的填埋坑,被流浪狗、秃鹫和乌鸦占领。垃圾车背向填埋坑,液压臂“吱吱呀呀”地抬起,接着后盖打开,垃圾被推进在坑中。倒完固体垃圾,司机打开污水箱阀门,黑褐色的液体倾泻而出。

秃鹫最先展翅扑去,双爪牢牢扒在垃圾堆顶宣告主权。十余只流浪狗紧随其后,争抢着骨头和剩饭。乌鸦站在防护栏上,不时发出嘶鸣。

腐烂的蛋白质、方便面调料包和辣条的味道席卷着四周的空气。泪腺最先承受不住刺激,“辣眼睛”,一名研究者当场闻过后,觉得“那味道在肺里一整天都散不去”。


走进填埋坑,来到靠近山脊的上风向,熊粪味逐渐变浓。那是糖、谷物和蛋白质共同发酵产生的酸味,闻着像“泡坏的酸菜”。

密集的熊粪和掌印一直向山脊延伸。垃圾场周边的铁丝围栏被扯开一米多的空隙,看起来熊正是从此进出。连接填埋坑的坡地因为被熊踩过太多次,草皮已经褪去,变成土坡,有了台阶的形状。

“已经被熊群踏成一条清晰的兽径了。”近些年,学者周鹏(化名)也曾来到此地田野调查。自2017年以来,他一直在青藏高原从事生物多样性研究,持续关注人熊关系及区域生态安全问题。

填埋坑的白色防渗衬层上,散落着先被熊叼走、后来遗弃的垃圾。有面粉袋、鸡蛋盒,各种零食包装袋,其中辣条和巧克力出现的次数最多。扒开一团熊粪,常能看到辣椒碎、玻璃碴和糖果包装。

这让周鹏感到担忧。近年来,他在对西藏棕熊食性分析时发现,个别西藏棕熊的粪便中出现微塑料,主要来自塑料瓶和编织袋。“长期摄入微塑料,势必会对西藏棕熊的健康造成不利影响。”

垃圾填埋场的值班记录表显示,八月的一天里,8辆压缩垃圾车共运来36吨生活垃圾。9月17日15时许,记者在现场看到,一个小时内,有13辆垃圾车来倾倒垃圾。除了政府运营的垃圾车,也不乏牧民或商户的私家车。因为周边没有垃圾回收点,他们便定期自行清理垃圾,运到填埋场倒掉。

在国标《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中,有两项规定与觅食的熊群有关。一是应在填埋场附近建设围墙或栅栏等隔离设施;二是每天都要填埋垃圾、覆盖作业面,保证没有垃圾长期暴露在外。
点个赞吧!您的鼓励让我们进步     这条新闻还没有人评论喔,等着您的高见呢
Note: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_VIEW_NEWS_FULL
    _RELATED_NEWS:
    _RELATED_NEWS_MORE:
    _POSTMYCOMMENT:
    Comment:
    Security Code:
    Please input the number which is shown on the following picture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Page Generation: 0.0331 Seconds and 5 DB Queries in 0.0022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