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馬斯克: 馬斯克拋6.85億美元訂單 中國成Optimus重要供應商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特斯拉CEO埃隆·馬斯克(Elon Musk)斷言"Optimus的價值將超越特斯拉汽車"時,全球資本市場的目光再次聚焦人形機器人賽道。


10月15日,特斯拉中國供應商三花智控拋出6.85億美元執行器訂單的消息,直接點燃A股機器人板塊——三花智控漲停,產業鏈上下游企業集體飆升。

這並非偶然:從Fremont工廠的測試裝配線到鎖定核心供應鏈,Optimus的商業化進程已進入倒計時。華創證券研報直言,這場"機器換人"的革命將重塑制造業、服務業甚至家庭場景的底層邏輯,而中國供應鏈正成為馬斯克野心的關鍵支點。


雖然人形機器人距離應用落地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但就像馬斯克說的,“每個家庭都會有一個人形機器人”的目標,也一定是必然實現的。因此,馬斯克也在加大人形機器人的投入。

從汽車到機器人:馬斯克的"第二增長曲線"邏輯

馬斯克從不掩飾對Optimus的野心。在2025年第三季度財報會上,他首次披露"小批量測試裝配"進展,並明確2026年交付目標。此次三花智控的巨額訂單,則進一步驗證了供應鏈的成熟度——線性執行器作為機器人的"關節",其精度和成本直接決定量產可行性。



資本市場用真金白銀投票:人形機器人賽道已從概念走向業績兌現期。據特斯拉內部測算,若Optimus單價控制在2萬美元以內,其全球市場規模將突破百萬台,對應千億美元級營收。而馬斯克的終極目標更宏大——通過規模化量產壓低成本,讓機器人像智能手機一樣滲透至家庭、醫療、物流等場景。

值得注意的是,特斯拉在機器人領域的布局並非一時興起。早在2021年的人工智能日上,馬斯克就首次展示了人形機器人的概念。經過四年的技術積累和迭代,如今的Optimus已經具備了更成熟的運動控制能力和更強大的AI算法支持。


從技術參數來看,第二代Optimus的關節靈活度提升了40%,能耗降低了25%,這些改進都為其商業化應用奠定了堅實基礎。

從產業發展的角度來看,特斯拉選擇此時加速推進Optimus量產計劃,也反映了其對未來勞動力市場的預判。

隨著全球人口老齡化加劇和制造業用工成本持續上升,能夠24小時工作、不會疲勞的機器人將成為解決勞動力短缺問題的重要方案。根據國際機器人聯合會(IFR)的預測,到2030年,全球工業機器人市場規模將達到1000萬台,其中人形機器人的占比有望突破15%。


拆解Optimus產業鏈:誰在分食萬億蛋糕?

三花智控的漲停僅是序幕。Optimus的量產將帶動三條核心賽道爆發:

三花智控的線性執行器訂單僅是冰山一角。Optimus全身需搭載28-40個關節模組,涉及諧波減速器(如綠的諧波)、伺服電機(匯川技術)等關鍵部件。中國廠商憑借成本優勢和技術迭代速度,已占據特斯拉供應鏈70%份額。

以三花智控為例,其研發的線性執行器在精度和耐用性方面已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公司財報顯示,2025年上半年機器人相關業務營收同比增長320%,毛利率維持在35%以上。這種高增長、高毛利的特征,正是資本追捧的重要原因。

除三花智控外,國內諧波減速器龍頭企業綠的諧波也在加速擴產。據了解,該公司新建的蘇州工廠將於2026年投產,屆時年產能將達到50萬台,足以滿足Optimus初期量產需求。在伺服電機領域,匯川技術、埃斯頓等企業也在積極布局高精度伺服系統,這些產品不僅應用於工業機器人,未來也將成為人形機器人的核心部件。


1     還沒人說話啊,我想來說幾句
上一頁12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57 秒 and 3 DB Queries in 0.0011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