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53歲男子患上肝癌 醫生:強調數次,死性不改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醫院消化內科,醫生推了推鼻梁上的眼睛嚴肅的問:“你有這種症狀多久了”?


李強老實的回答:“有好幾個月了,怎麼了嗎”?

醫生歎了口氣:“准備住院吧,這件事沒那麼簡單”。


······

李強今年53歲,和妻子經營著一家小商店,生活雖不富裕,但也能自給自足,作為湖南人,他有一個特別的愛好,那就是每個月都會吃上三四次臘肉。

在他看來,那獨特的香味總能勾起他對家鄉的美好回憶。

幾個月前的早上,李強如往常一樣,從市場上買回一塊新鮮的臘肉,准備自己動手烹飪,在他看來只有在烹飪臘肉的時候才能給自己的生活帶來一些樂趣,很快,一道辣椒炒臘肉就新鮮出爐,色香味俱全。



然而,這次吃完臘肉後,李強總覺得肚子有些不舒服,起初他並未在意,以為只是消化不良。

一個月過去了,李強又吃了幾次臘肉,漸漸地,他發現肚子不舒服的症狀越來越嚴重,有時甚至影響到他的睡眠。在朋友的建議下,他決定去醫院檢查一下。

在醫院的消化科,醫生詳細詢問了李強的病情,並安排他做了一系列檢查,幾天後,檢查結果出來了,醫生赫然發現李強的腹部B超上顯示肝臓有一個直徑7cm左右的腫塊,而且血液中的腫瘤標志物明顯升高。

經驗豐富的醫生一下子明白這是怎麼回事,於是神色凝重地告訴李強,他可能患上了肝癌。這個消息猶如晴天霹靂,讓李強無法接受,他怎麼也想不明白,自己平時身體挺好的,怎麼突然就得了肝癌呢?

醫生解釋道:“肝癌的發生與多種因素有關,其中包括不良的飲食習慣。長期食用醃制、熏烤類食物,如臘肉,會增加患肝癌的風險。這是因為這些食物在制作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亞硝酸鹽和苯並芘等致癌物質。”

李強腦袋轟的一下炸開。

其實在兩三年前,體檢的時候就有醫生說自己患有慢性咽炎,多半和喜歡食用臘肉脫不了幹系,但自己就是沒能改正。

回憶起自己這些年的飲食習慣,不禁懊悔不已,他想起小時候,父母總是教育他要注意飲食,可他卻為了滿足口腹之欲,忽視了健康,如今,他終於嘗到了苦果。

在醫生的安排下,李強開始了漫長的治療之路,他積極配合醫生的治療,同時也調整了自己的飲食習慣,他告別了臘肉,改吃清淡、營養豐富的食物。

然而,肝癌的治療過程異常艱辛,李強不僅要承受身體上的痛苦,還要面對巨大的心理壓力。

不過好在,在這段時間裡,李強的親朋好友紛紛伸出援手,給予他關愛和支持。他們輪流陪伴李強,給他加油鼓勁,在病友的鼓勵下,李強也逐漸變得堅強起來,他相信自己一定能戰勝病魔。

什麼是臘肉?

臘肉是一種經過特殊加工的肉類食品,它的制作過程涉及醃制和熏烤或風幹。一般人們會選用豬肉,也有使用牛肉、羊肉、禽類或魚類,選好後將肉類用食鹽、糖、酒、香料和其他調味品進行醃制。這一步驟的目的是為了防腐和增加風味。

經過醃制的肉經過一段時間的風幹,有時還會用煙熏的方式進一步加工。熏烤不僅可以賦予肉類獨特的煙熏味,還可以進一步防腐。



中國,臘肉的種類繁多,根據不同地區有各自的特色,如湖南臘肉、四川臘肉等。國外臘肉也有很多,比如意大利的帕爾馬火腿、西班牙的伊比利亞火腿等,這些臘肉通常只經過風幹,不經過熏烤。

臘肉具有極其特殊的風味和口感,因此受眾群體非常廣,愛好者眾多。可是你知道嗎?在制作臘肉的過程中,其實會產生大量的有害物質。

第一,亞硝酸鹽。醃制過程中加入的硝酸鹽或亞硝酸鹽,用於防腐和保持肉品的顏色。在特定條件下也就是胃酸情況下,亞硝酸鹽可以轉化為亞硝胺,這是一種潛在的致癌物質。世界衛生組織已經將亞硝胺認定是強致癌物,尤其與消化系統癌症如食管癌、胃癌、肝癌的風險增加有關。

而且它們可以破壞DNA結構,幹擾細胞正常的生長和分裂,導致腫瘤的形成。此外,亞硝胺對發育中的胚胎有潛在的致畸作用,可能導致出生缺陷。長期吃的話亞硝胺甚至可能對生殖系統造成損害,影響生育能力。

第二,多環芳烴。在臘肉熏烤過程中,木材或其他燃料的不完全燃燒會產生PAHs,這些物質可以附著在臘肉表面。多環芳烴具有致癌性,長期攝入可能增加患癌症的風險。

第三,丙烯酰胺。當臘肉在高溫烹飪過程中,如煎、炸、烤等,含天門冬酰胺的食品(如肉類)與還原糖發生美拉德反應時可能產生丙烯酰胺。丙烯酰胺具有潛在的神經毒性作用,並也是一種致癌物質。


因此,臘肉即便是一種非常好吃、擁有極致風味的食物,但由於它的加工和處理方式過於繁雜,會讓其攜帶大量的有害物質,這對於人們的健康來說就是災難。

那有人問西式臘肉會不會好一些?

常見的西式臘肉有火腿、魚幹等,其實危害是差不多的。

西式臘肉與中式臘肉在制作工藝和原料上可能存在一些差異,但它們都涉及到醃制和/或煙熏的過程,這些過程可能會產生亞硝胺等有害物質。

很多西式臘肉在制作過程中也可能使用亞硝酸鹽或硝酸鹽作為防腐劑和發色劑,這些化學物質在一定條件下可以轉化為亞硝胺。因此,如果西式臘肉中使用了亞硝酸鹽,那麼其安全性並不會比中式臘肉更好。

此外,它們的加工方法也可能有煙熏、醃制和熟成等步驟。煙熏過程中產生的多環芳烴(PAHs)和醃制過程中可能產生的亞硝胺都是潛在的健康風險因素。

所以,不管是中國的還是外國的臘肉,建議都少吃或不吃,這樣能有效避免患癌的可能。

一定要吃臘肉的時候,如何減輕危害?

逢年過節,肯定會碰到必須吃臘肉的時候,這個時候是否有辦法降低吃臘肉的危害?


首先,適量食用永遠是最重要的。不管是任何場合,不要頻繁食用臘肉,將其作為飲食中的偶爾調味品而不是主要食物,尤其在一頓飯的時候吃個兩三片臘肉過過嘴癮就可以了,切忌一直吃,很不健康

其次,建議搭配蔬菜一起吃。臘肉的危害在於一些有害物質和促氧化物質太多,那麼新鮮蔬菜水果中的纖維和抗氧化劑可以幫助減少醃制食品中的有害物質對身體的負面影響,比如吃利比裡亞火腿的時候搭配哈密瓜、蘋果都是不錯的選擇。

還有,吃的時候要徹底清洗。在烹飪前徹底清洗臘肉,以去除表面的鹽分和可能的污染物,醫生最推薦的是先焯水,這能有效去除油脂和鹽分,但這樣做的話會讓臘肉的風味削減很多,但是和健康比起來,風味差點無所謂。

因此,當大家一定要吃臘肉的時候切記這幾點,能幫你把危害降到最低。

不小心出現肝癌,有何症狀?

上文中的李先生其實早就出現了肝癌,但由於不明症狀,所以耽誤了治療。吃臘肉是他的催命符,但缺乏疾病意識是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救命稻草。

以下是肝癌出現後最常出現的表現。

①,上腹疼痛。這是最常見的症狀之一,通常是由於腫瘤生長導致肝臓包膜伸展。

②,腹部腫塊。在肝臓位置可能會摸到硬而不規則的腫塊。

③,體重下降。沒有明顯原因的體重減輕是許多癌症的常見症狀。

④,食欲不振。可能與腫瘤引起的疼痛或不適感相關。

⑤,乏力。由於肝臓功能受損,因此很多電解質合成、內分泌的功能可能會變差甚至消失,這就會導致患者出現全身無力的症狀。



⑥,黃疸。由於肝臓無法正常處理膽紅素,所以會讓血液中的膽紅素含量升高,時間長了以後就有可能導致皮膚和眼睛發黃。

癌症狀出現的主要原因包括:

1,肝臓功能受損。腫瘤的生長會破壞正常的肝細胞,影響肝臓的代謝、解毒、分泌和合成功能。

2,腫瘤壓迫。腫瘤可能壓迫周圍的器官和組織,引起疼痛和其它症狀。

3,血液供應改變。腫瘤可能導致肝內血管結構發生變化,影響血液供應,導致肝功能進一步受損。

綜上所述,不論是醫生還是其它專業人士,都在反復強調臘肉的危害性,偶爾吃點肯定沒多大事,但是如果長期攝入,那麼肝癌、胃癌一定會在不經意之間找上門,這樣的後果你真的承受得住嗎?因此管住嘴很關鍵!
您的點贊是對我們的鼓勵     好新聞沒人評論怎麼行,我來說幾句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415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99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