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少碰4種維生素 亂吃維生素的人 患癌風險增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45歲的老吳,最近深刻體會到了什麼叫“年輕時不養生,老了養醫生”。


年輕時他拼命工作,生意越做越大,錢包是鼓了,身體卻日漸“脆化”了——動不動就感冒疲勞,整個人像是提早進入了“更年期”。

在朋友的推薦下,他買了瓶復合維生素,指望它能讓自己“滿血復活”。


可吃了一段時間,身體還是那個“脆皮”狀態,一點沒好轉。老吳想著可能是劑量沒到位,於是從1天1粒自行加到一天8粒。

結果不到一周,他就開始腹脹、惡心、吃不下飯。硬撐了十天後,老吳整個人黃得像“小黃人”,家人見狀馬上把他送進醫院。

沒想檢查顯示,老吳已經發展成肝衰竭,醫生診斷後考慮是藥物性肝炎,而罪魁禍首就是過量服用了復合維生素。

很多人看到這,可能會疑問:維生素不是好東西嗎?怎麼還能把肝給“幹報廢”了?

隨著養生觀念的普及,很多人把維生素、鈣片當“防病神器”。但真相可能有點扎心:你花大價錢買的補劑,效果可能沒想象中那麼好,亂補還可能補出事。

為啥呢?雖然營養素是身體必需的“螺絲釘”,但對於大多數飲食均衡的健康人群而言,額外補充維生素沒啥必要。



而且已有大量研究發現,靠猛補營養素來降低慢性病風險,這招兒基本沒用,補多了反而容易出問題,比如鈣補多了,可能增加心血管和腎結石的“施工風險”。而維生素D補過頭,還可能增加骨質疏松的風險。

哈爾濱醫科大學營養與食品衛生學教授李穎指出,對於能正常吃飯、飲食均衡的普通人,身體一般不會“缺糧斷餉”。牢記 “飲食金字塔” ,不挑食不偏食、控制好熱量,一般不會缺維生素。


而對於60歲以上的老年人來講,由於身體機能“老化”,或吃得比較單一,營養攝入不足才可能出現維生素缺乏。這時可以在醫生指導下適當補充,但需避免高劑量服用。

總之,維生素不是智商稅,但把它當仙丹就不對了。好好吃飯才是王道,特殊情況問醫生,別自己當“藥劑師”胡亂加餐!

2022年美國預防服務工作組匯總84項研究(超74萬人)發現,常規補充維生素,對於預防心臓病、癌症或降低死亡風險,基本沒有明顯幫助。 而補過了頭,反而可能增加患癌風險。

這個結論在24年6月《美國醫學會雜志》發布的研究中也得到了進一步證實。


該研究發現,每天吃復合維生素的人,全因死亡率反而升高了4%。其中,β-胡蘿卜素的表現尤為“糟糕”,它會分別使心血管病和肺癌的風險增加10%和20%。

而備受追捧的維生素E和維生素D,研究也顯示它們並無預防疾病的效果,過量維生素D還可能引發腎結石。

這還沒完!

瑞士聯邦理工學院的一項實驗室研究也曾揭示過:過度補充維生素B3,可能會顯著加劇一種凶險的乳腺癌(三陰性乳腺癌)的發展,並幫助癌細胞轉移到大腦,最終導致死亡風險上升27%。

這一項項研究都在指向同一個結論:維生素絕不是“多吃點沒壞處”的保健品。盲目進補,無異於在健康的土壤裡埋下風險的種子。

作為能量代謝的“小助手”,B族維生素家族龐大。但補多了反而會幫倒忙,可能讓你感到煩躁、疲倦、沒胃口,甚至出現皮膚發紅、瘙癢等反應。

這是一種“過量即毒藥”的典型。短時間過量可導致急性中毒,症狀包括頭暈、嗜睡、頭痛、嘔吐和腹瀉等。
不錯的新聞,我要點贊     這條新聞還沒有人評論喔,等著您的高見呢
上一頁12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06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15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