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楊振寧: 翁帆發文悼念亡夫楊振寧!夫妻相處細節被曝光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翁帆發文:楊先生離開的時候一定很欣慰,他交出了一份滿意的答卷;有他多年的陪伴,我何其有幸


2025年10月18日

翁帆的告別:一份跨越54年光陰的答卷當103歲的楊振寧安詳離世,他小54歲的遺孀翁帆在社交媒體寫下這段文字時,評論區瞬間分裂成兩個世界——有人被“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打動,也有人冷嘲“演技比科研更值得拿獎”。這段爭議了19年的婚姻,終於在生死界限前,迎來了最殘酷的公眾審判。




翁帆口中的“答卷”,或許包含這些數字:

20年:婚後楊振寧發表13篇學術論文,主編4部科學著作

2.1億美元:他為清華高等研究院募集的科研資金

37場:他坐著輪椅參加的學術講座,直到98歲高齡

有清華教授透露:“楊先生最後幾年聽力幾乎喪失,全靠翁帆在耳邊‘喊’著討論論文。”那些質疑“老少戀圖名利”的人可能不知道,翁帆曾默默退回楊振寧遺囑中的房產贈與。



2004年這段婚姻曝光時,輿論風暴比學術爭議更猛烈:

網友制作“年齡計算器”,調侃“翁帆出生時楊振寧已是中科院院士”


八卦雜志偷拍二人牽手照,標題用《祖孫戀的物理公式》

甚至有人偽造翁帆“婚前日記”,編造“心機上位”故事

但鮮少人提及:

楊振寧教她讀《莊子》,她幫楊振寧整理《曙光集》手稿


疫情隔離期間,100歲的他給她寫英文情詩,她譯成七律回贈

這段婚姻像極了楊振寧研究的粒子——越是被人用道德顯微鏡觀察,越顯現出復雜態:

支持派引用楊瀾采訪:“他們的精神共鳴遠超肉體關系”

反對派翻出2006年楊振寧訪談:“如果我走了,贊成翁帆再婚”

吃瓜派則盯著翁帆的素顏照對比:“20年沒老,怕是吸了陽氣”

普林斯頓大學曾做過“忘年戀”研究,結論是:“超高智商群體的情感模式,往往突破社會時鍾。”


點個贊吧!您的鼓勵讓我們進步     還沒人說話啊,我想來說幾句
上一頁12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65 秒 and 3 DB Queries in 0.0013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