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温哥华资讯

温哥华地产

温哥华教育

温哥华财税

新移民/招聘

黄页/二手

旅游

全球首例!中国医生让四肢瘫痪者自主行走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吴敏飞教授率队进行脊髓神经接口植入


脊髓神经接口,是一种旨在与脊髓神经系统建立直接通信通路的技术,通过植入微型电极施加电信号,激活和控制肢体的运动神经元,以期患者能重新实现瘫痪肢体自主活动的支配。

据吴敏飞介绍,在完成手术植入并启动电生理调控后6小时后,刘先生的手指随即实现了轻微自主运动。


同时,术后约6小时,“我们发现当关闭调控程序,即停止刺激后,他的手指和脚趾同样能自主地轻微收缩。这意味着电刺激可能也促进了受损神经元的再生修复。”

这是一个奇迹。“起初,我们怀疑这可能是由于停止电刺激后残电的影响。但随着康复推进,调控刺激的不断增强和优化,他的肢体活动愈发能受自主控制,几个简单的调控,就能发挥显着作用。”吴敏飞说。

不仅如此,改变还在持续发生。

术后3个月,吴敏飞团队进一步为刘先生定制了“外骨骼机器人”,帮助他实现了站立和行走。“对于截瘫患者,站立有助于恢复心肺循环功能。某种程度上,脊髓血液循环好了,也会刺激神经的再生修复能力。”



术后第5个月,刘先生能脱离“外骨骼机器人”,实现在助行器辅助下行走。到了今年9月初,他彻底摆脱了助行器,仅在旁人的搀扶下,迈出了受伤后自主行走的第一步。


“短时间内能恢复到如此程度,此次治疗的效果远超出我们的预期。”吴敏飞对“医学界”表示,按照目前的康复进展,未来,刘先生极有可能无需他人搀扶,即可实现自主行走。

全球首创

这不是学界第一次尝试通过植入式的脊髓电刺激来治疗脊髓受损的瘫痪者。


在该领域,全球的领军人物莫过于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EPFL)的Grégoire Courtine教授。过去20多年间,Grégoire Courtine团队多次通过脑机/脑脊接口等技术路线,让不少脊髓受损患者恢复了一定的行动功能,相关成果6次登上顶刊《自然》。

而此次吉大二院脊柱外科团队应用的创新“脊髓神经接口”技术,则是由吴敏飞在全球范围内率先提出的概念。

据吴敏飞介绍,相比于脑机/脑脊接口是依靠大脑信号的采集、解码和传递,脊髓神经接口能直接调控脊髓运动神经元,无需在大脑皮层植入电极,创伤更小,安全性更好。

“同时,由于脊髓神经元被大量神经纤维包裹,信号采集非常困难。而通过脊髓神经接口,我们只需输入既有程序,就能调控不同的神经核团,实现运动神经元的激活。”吴敏飞说。


觉得新闻不错,请点个赞吧     还没人说话啊,我想来说几句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312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23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