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温哥华资讯

温哥华地产

温哥华教育

温哥华财税

新移民/招聘

黄页/二手

旅游

全球首例!中国医生让四肢瘫痪者自主行走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更令业界振奋的是,此前,全球相关领域的治疗进展,多集中在下肢瘫痪的患者。而本次研究则首次通过神经调控技术,证实了高位截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可行性,为该领域开辟了新的方向。


吴敏飞表示,不同于上肢瘫痪,在高位截瘫中,患者下肢的神经支配中心位于损伤平面以下,虽然与大脑失去了联系,但其本身的神经结构仍保持完整,运动功能的部分恢复相对容易实现。

同时,上肢,尤其是手指是人体最精细、最复杂的运动器官,依赖于大脑皮层发出极其精细的指令,这种精细控制一旦被脊髓损伤中断,重建起来极为困难。


“因此,经过我们的治疗,患者的手指实现运动,这证明从大脑到脊髓到手,整条通路已经通畅,展现出脊髓神经接口的巨大潜能,是重大的临床突破。”吴敏飞说。

如此突破并非一蹴而就,背后是团队持续多年的科研攻关与技术积淀。

相关数据显示,全球有约2000万人患有脊髓损伤,年新发病例数约为90万,且以外伤为主的脊髓受损发病率逐年升高。自2014年起,吴敏飞团队便启动相关研究,通过对多种技术路径的探索,在脊髓神经修复领域产出了一系列科研成果。

到了2023年,吴敏飞正式确定了“脊髓神经接口”的技术方向,通过产学研协作,接连在小鼠和灵长类动物中完成了验证。

而在推进至人体试验前,吴敏飞告诉“医学界”,由于人类是直立行走动物,动物实验难以还原全貌,团队还利用AI技术,建立了中国人的健康脊髓大模型,以此不断优化神经调控的技术细节。

“通过高位脊髓调控,实现上肢功能的恢复,这在过去是想都不敢想的事。”吴敏飞表示,最初,研究的招募计划同样是针对下肢瘫痪者,但由于情况危急,团队决定放手一搏,最终取得了令人惊喜的结果。

让更多瘫痪者回归正常生活


据了解,目前刘先生还在持续接受综合康复治疗,运动功能也仍在不断恢复之中。

吴敏飞对“医学界”表示,团队下一步面临的核心挑战,是如何进一步恢复患者手部的精细运动功能,帮助他实现独立吃饭、喝水等基本的生活能力。

“我们还在推进研发‘语音控制’等更为便捷的指令系统。”吴敏飞表示,当下,刺激刘先生运动的信号指令,主要依赖手动在外部设备上输入,“如果能实现通过语音等方式控制,患者将获得更大的‘自主权’。”


此外,“电刺激促进受损神经环路的自我修复,也是我们重点的研究方向。目前,刘先生的脊髓神经功能已表现出一定的重塑迹象,我们希望随着时间推移,他能逐步脱离机器,回归日常生活。”



更长远来看,脑机接口等技术的同步发展,也让脊髓神经接口充满了更为广阔的想象空间。

近年来,在脑机/脑脊接口领域,我国科学家团队已多次实现了临床应用端的突破性进展。而在政策端,关于脑机接口发展的支持政策也接连落地。

今年年初,北京市、上海市科委陆续发布“脑机接口行动方案”,强调到2027年,要产出一批重大原创性成果。上海市科委更是提出,2030年前,上海要实现脑机接口产品全面临床应用。

吴敏飞表示,由于在脑信号的提取、解码上仍存在一定的技术挑战,目前,通过“意识”发出脊髓神经元的运动信号指令,其速度和准确性,还比不上手动或语音控制。
点个赞吧!您的鼓励让我们进步     还没人说话啊,我想来说几句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320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23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