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温哥华资讯

温哥华地产

温哥华教育

温哥华财税

新移民/招聘

黄页/二手

旅游

未来是他们的!曝AI"万亿闭环"内幕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Sam Altman利用算力稀缺和巨头间的FOMO情绪,构建了一个“庞大而不能倒”的AI商业生态。微软选择旁观,在保持关键话语权的同时,让竞争者冒险出牌;黄仁勋则以史上最大计算项目的激进姿态,将英伟达与OpenAI的命运深度捆绑;而孙正义在重压下重燃野心,用5000亿美元的“星际之门”点燃全球算力军备竞赛。


OpenAI首席执行官Sam Altman正通过一系列精心策划的交易,将全球最大的科技巨头们牢牢绑定在其人工智能战车上。通过巧妙地利用这些巨头的野心与焦虑,Altman不仅为OpenAI锁定了看似无穷的算力,更构建了一个庞大到“不能倒”的商业生态系统,将整个科技行业的命运与这家尚未盈利的创业公司紧密相连。

近几个月,Altman主导的一系列交易风暴席卷硅谷。今年1月,软银的孙正义与Altman在白宫宣布5000亿美元的“星际之门”项目,英伟达在上月敲定1000亿美元的合作,并讨论为OpenAI建设自有数据中心的部分贷款提供担保;甲骨文签下3000亿美元合同后,股价飙升近40%,其董事长Larry Ellison一度成为全球首富;AMD和博通也相继宣布数百亿美元级别的交易。而微软选择放弃独家云服务协议,实际背后却是一种精明的风险管理。


这些合作公告在资本市场上引发了剧烈反响,仅在消息公布后的首个交易日,就为相关公司带来了合计6300亿美元的市值增长,并屡次带动美国科技股大盘创下历史新高。

这场围绕算力的豪赌,核心是一场由Altman挑起的“有限游戏”。他利用竞争对手之间的“错失恐惧症”(FOMO),成功地让一家又一家公司加入牌局。然而,这种金融上的“一山更比一山高”也加剧了市场的担忧:对人工智能的热情是否正在演变成一个仅依赖于一家公司——甚至一个人愿景——的巨大泡沫?

随着OpenAI签下高达数千亿美金的算力账单,而其年收入仅为130亿美元,这种巨大的财务杠杆正考验着所有参与者的神经。部分交易甚至呈现出“循环”特征,即合作伙伴出资帮助OpenAI购买自己的产品。这背后,是Altman坚信算力即未来的指数级增长逻辑,他曾对员工表示,公司的长远目标是到2033年建成250吉瓦的算力,一个足以匹敌德国全国用电量的庞大计划。

孙正义的野心:点燃FOMO导火索


在点燃这场算力军备竞赛之前,Altman曾遭遇过挫折。去年,他向微软首席执行官Satya Nadella提议,希望微软投资至少1000亿美元为OpenAI建设名为“星际之门”的新数据中心,但遭到了拒绝。同样,他向台积电提出的7万亿美元全球芯片制造厂计划也未获支持,台积电首席执行官魏哲家在2024年的股东大会上直言,Altman“过于激进,难以置信”。

屡次碰壁后,Altman转向了软银(SoftBank)首席执行官孙正义。这位以冒险著称的投资家在经历WeWork等投资失利后,正急于在AI领域下一次重注。据孙正义在东京的一次活动上回忆,当Altman向他强调“没有更多算力,一切(AI的宏大愿景)都不可能实现”时,他开始思考,“如果更多就是更好,那我们应该做得更多。”




为了促成交易,孙正义去年11月邀请Altman到其位于东京郊区的豪宅做客数日。在这座被其同事称为“凡尔赛”的庄园里,两人达成了共识。随后,他们共同在白宫宣布了一项计划投资5000亿美元的“星际之门”项目,由软银牵头为OpenAI融资和建设数据中心。

尽管据媒体报道,该合资项目因选址分歧遇到了一些障碍,但它成功点燃了市场的狂热。软银股价在公告后上涨11%,更重要的是,它激发了整个行业的“错失恐惧症”,为Altman接下来的布局铺平了道路。


点个赞吧!您的鼓励让我们进步     好新闻没人评论怎么行,我来说几句
上一页123下一页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367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58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