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楊翁戀"之外,聊聊李政道的愛情信仰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這些天大家對楊翁戀的討論異常熱烈,忽然就想起了李政道。他的婚姻同樣值得稱道。


去年8月李政道離世時,網絡對他幾無熱切的討論,大多是例行公事的官宣行文,輿論不悲不喜,平靜無波。然而他同樣是一顆巨星,對於科學界及國家的貢獻有目共睹《李政道先生逝世,他曾為中國科大少年班創立“點亮明燈”》《巨星隕落,栽下一片常青》。

為什麼他的離開沒什麼人討論?


想來與他的低調行事以及個人生活缺乏足夠的故事性有關,人們天然地喜歡追逐窺探那些不同凡響的故事。可是不得不說,李政道與夫人秦惠䇹的婚姻故事,真的是身體力行地詮釋了一生只愛一個人的至高愛情理想。

秦惠䇹是北宋詞人秦觀33世孫,秦家在民國也屬體面世家,妥妥的千金小姐。李政道因受朋友之托去接其妹,結果與隨行的秦惠䇹相識,她的顏值、風姿和內秀,讓李政道一眼即為之傾倒,從此日思夜慕,癡情追求。他的導師見他精神上困頓不已,還跑去問楊振寧“李是不是遇到了經濟上的難題?”

所幸流水有情,落花有意,李政道與她一見鍾情,牽手一生。婚後恩愛甜蜜,伉儷情深,她全身心支持他的科研事業,充當他的研究助手,為他構築了一個溫馨的生活港灣。

他對她愛護有加忠貞不二,不僅在事業上努力為家庭提供良好的生存保障,在日常相處中也對她溫柔以待,更在她晚年患病時無微不至地照顧陪伴,他給她喂水喂飯喂藥,洗臉擦身,傾情安慰。

將近一年的時光裡,他為了隨時照顧她,堅持睡在她床前的椅子上,幾乎沒有床上睡過一個整覺。經濟價值和情緒價值都給到了,其他細節網上都有,不過多贅述,這裡只聊聊他們的晚年選擇。

1996年11月29日,李政道夫人秦惠䇹因肺癌離世。夫妻倆46年的相濡以沫,歷歷在目,一朝失去,李政道悲痛不已。




他將亡妻的照片放置床頭日夜相伴,在日復一日的極度思念中,他為她寫下悼詩:“去歲此日君我笑,今日同時不見君。瞬目已是一周年,生死兩地影茫茫。心相撫,情相連。”

痛失愛妻那年,李政道70歲,周邊的親朋好友都勸他再找一位伴侶以免孤獨,以他的社會地位和事業成就,想要尋找一個優秀的異性再婚是很容易的事,也確實有多位女性主動出擊,有意與他共度晚年,照顧他的生活起居,結果都被他拒絕了。

他說,我這一生的伴侶只有秦惠䇹,絕不另娶。她在他心中的位置,再無人可替代。此後他一直獨身,晚年繼續為科學事業的發展貢獻力量,直至去世。


直到多年之後,李政道遵從兩個兒子讓母親葉落歸根的開導,將秦惠䇹的骨灰安葬在了蘇州。她墓碑上的名字是“李秦惠䇹”,李政道守著兩人的回憶,獨自走過28個春秋。

2024年8月4日,98歲的李政道也追隨亡妻而去。孩子們遵從他的遺願,將他的骨灰帶回蘇州,與離別28年的秦惠䇹葬歸一處。夫妻倆在故國太湖邊的墓園重逢,並肩而立,真真正正踐行了這對夫妻“在天願做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的愛情信仰。

他把科學研究當成了畢生致力開拓的事業,也把愛情當成了一生的信仰,他也與她共同演繹了“生同裘、死同穴”的愛情絕唱。

我雖然能夠理解那種驚世駭俗、不走常規的感情故事,然而,這種真摯到永遠的愛情答卷在悠長的歲月裡,也更加長久地在我的內心震蕩回響。

我愛你,就是地老天荒,永不相移。這個時代,已經看不到這樣的愛情了,這才是這段婚姻的彌足珍貴之處吧。


覺得新聞不錯,請點個贊吧     還沒人說話啊,我想來說幾句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10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14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