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英國: 中國貨船鑽入北冰洋寒流 21天抵達英國 震驚世界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對國際受眾來說,中國對其在北極的行動積極宣傳正面信息。墨卡托中心李愛玲便指出中國官員——包括習近平本人——傾向稱太空或極地為“合作新邊疆”,強調中國願意與全球改善“多邊治理”的行動。


譬如,2017年,中國在日內瓦聯合國演說中敦促國際社會秉持“和平、主權、包容與共享治理”原則,“將深海、極地地區、外太空與網際網絡轉化為合作新邊疆,而非競爭角力場”。

長尾賢還分析說,以這條“北極絲路”來看,中國確實擔心依賴馬六甲(麻六甲)海峽的不穩定,因此正在開發許多替代航線。其中一條路線是同朝鮮合作開發港口,以便穿越日本海,而這條路線可以連接北冰洋。不過,長尾賢強調日本海有三個出海口,分別是宗谷海峽、東海海峽和津科海峽,皆在日本控制之下:“這種情勢對中國來說還不夠理想。”


根據德國墨卡托中國研究所2025年的研究報告,中國歷年來在北極的關鍵行動如下:

1993年:中國購買首艘破冰船“雪龍號”(Xue Long),從烏克蘭取得。

1999年(7-9月):中國進行首次北極探險。

2004年:中國首個永久北極研究站“黃河站”(Yellow River)在斯瓦爾巴群島(Svalbard)開設。

2012年:雪龍號成為首艘穿越北方海路(Northern Sea Route)的中國船只。

2013年:中國成為北極理事會(Arctic Council)的永久觀察員國。


2016-2020年:中國在瑞典基律納(Kiruna)運營遙感衛星北極地面站(Remote Sensing Satellite North Polar Ground Station)。

2017年3月,中國國務院副總理汪洋在俄羅斯國際北極論壇上表示中國將秉承尊重、合作、可持續三大政策理念參與北極事務。

2018年:中國第二個永久研究站“中國-冰島北極科學觀測站”(China-Iceland Arctic Science Observatory)在冰島卡爾霍爾(Kärhöll)開設。


2018年:中國啟用第二艘破冰船,也是首艘國產破冰船“雪龍2號”(Xue Long 2)。

2023-2024年:中國啟用兩艘新型破冰船“極地號”(Ji Di)和“探索者3號”(Explorer 3)。

2030年目標:中國目標成為極地強國(polar great power)。

不過,歐洲中國北極的勢力延伸,並非沒有反應,歐盟執委會主席烏爾蘇拉·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於今年7月訪問冰島時稱,隨著北極冰蓋的退縮,新現實已浮現,“特別是俄羅斯中國的戰略存在與經濟活動。歐洲必須適應這些新現實,因此我們將審查我們的北極策略,以確保其有效回應這些新挑戰。”

無論如何,中國開辟的“北極絲路”仍需停靠歐洲終端港口,無法完全繞過歐盟監管。此外,極端天氣是首要挑戰,因為這條北極海路僅夏季至秋季(5-10月)冰況可行,全年運轉率不足30%,冬季風暴與浮冰可延遲航程一周以上。若有船難不幸發生,救援難度很高,也令人卻步。

種種挑戰凸顯北極開發的雙面性:經濟誘惑與戰略風險並存。但不可否認,北極已成國際大國競逐的新戰場。北京的信息可謂清晰:冰融時代,中國來到了——但誰主沉浮,仍待時機揭曉。
不錯的新聞,我要點贊     還沒人說話啊,我想來說幾句
上一頁1234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522 秒 and 3 DB Queries in 0.0013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