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中國車企"喜報"扎堆,泡沫有多少?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圖片來源:各車企發布的大定海報


車圈“泡沫經濟”背後的“營銷焦慮”

事實上,中汽協與乘聯會每月都會發布汽車銷量數據,不少車企也會公布旗下車型的月度銷售數據。


近年來,伴隨汽車市場競爭愈發激烈,一些車企開始公布周訂單量、周排名,用各種限定詞標榜旗下車型在特定時間段、特定細分領域“第一”的排名,並大肆宣傳。

如今,用限定詞比拼排名都不夠了,畢竟這些數據需要時間沉澱。車企急不可耐地在新車上市期間“卷”小訂和大定訂單數據,營造新車上市即被“哄搶”的熱鬧氛圍。

對於車企來說,通過公布大定訂單數字,來打造車型的熱銷狀態,無外乎兩種目的:一方面是給消費者、合作伙伴和市場信心;另一方面則是在營銷焦慮的時代,以此震懾對手。

目前,汽車行業內“訂單注水”不僅是車企的營銷手段,甚至還形成了一條“利益鏈條”。有汽車業內人士爆料:“有廣告公司在新車發布會前幾個月就開始策劃‘小訂過萬’數據,一是讓消費者覺得是爆款,二是哄領導開心。但是躲得了初一、躲不過十五,隔不了幾個月就交付了,幾個月之後進入平銷期(平穩銷售期),都藏不住的。”


原高合汽車工程師楊悅卿此前表示,由於成本高、風險大,找外部供應商刷單只是一小部分車企的做法,真正的刷單大頭是車企自己的經銷商和銷售。比如在小訂環節,經銷商和銷售會先用自己的錢支付,將名額以及小訂的官方優惠權益囤起來。後續有人在小訂期之後去店裡看車,銷售也能用這些優惠權益吸引顧客下單,將囤著的小訂名額轉給顧客。這種模式下,車企獲得漂亮數據,銷售掌握營銷籌碼,經銷商與主機廠上演“共贏”戲碼,小訂名額就像車輛一樣,從車企“批發”給了經銷商。

不過,如果車型未能取得預期銷量,壓力又轉移給了經銷商。數據顯示,2025年9月全國汽車庫存總量已達304萬輛,盡管庫存系數1.35低於警戒線,但庫存預警指數連續多月高於50%榮枯線,顯示超過半數經銷商面臨銷售不及預期的壓力。


大量訂單集中在早期大定階段也造成部分車型“曇花一現”的現象。由於有前期的訂單積累,車輛可以在上市初期做到銷量快速攀升,但是在消耗完積累訂單以及上市初期的流量紅利後,便出現銷量急轉直下的現象,甚至淪為市場中的邊緣車型。

此前,長城汽車董事長魏建軍還曝光了汽車行業存在“零公裡二手車”現象。所謂“零公裡二手車”,就是已上牌卻沒開過的新車。經銷商或廠家為達成銷量目標,將新車登記注冊後,立即轉入二手車市場銷售。這些車表面是“二手”,實際與展廳新車無異——膜未撕、椅未坐、胎無痕,唯一區別是價格直降20%—30%。車企用這樣的方式刷高了銷量數據,但長此以往,“零公裡二手車”又會擾亂新車市場的價格體系,損害行業根基。

2025年9月,工業和信息化部等六部門啟動為期三個月的專項整治,重點打擊誇大、虛假宣傳行為。其中包括引用、捏造虛假數據,選擇性披露銷售數據,巧立名目發布銷量排行等各種榜單。不少專家呼吁建立透明機制,如比對訂單與車輛上險量、完稅數據,以核實真實交付情況,並對數據嚴重偏差的企業予以懲戒。

數據泡沫帶來的短期熱度,終究無法替代真實的產品力與市場口碑。在中國汽車市場不斷發展壯大的今天,行業也應逐步走上規范化發展之路,真正實現長期、健康的發展。
點個贊吧!您的鼓勵讓我們進步     無評論不新聞,發表一下您的意見吧
上一頁12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26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28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