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新加坡: 在新加坡住了三年 終於明白為何有錢人都愛這裡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他的語氣並不冷淡,但卻有一種居高臨下的判斷感。


不是新加坡的華人不好相處,而是他們有著自己的圈子。你一開口,他們便知道你不是本地人;一付款,他們便知道你不是“自己人”。




剛開始時,我還感到有些失落,但後來我想開了:語言是溝通的橋梁,但橋修好了,並不意味著就能走進對方的內心。

看上去高級,卻缺少了一絲溫度

濱海灣花園確實令人震撼不已,金沙酒店頂樓的泳池如同科幻片中的場景一般,環球影城也充滿了樂趣。但總覺得這些地方如同PPT制作出來的一般,完美得有些虛假。

我看到游客們拍照時動作整齊劃一,拍完便走;我看到情侶們約會時一人一杯奶茶,各自刷著手機,表情如同在值班一般。

夜景雖美,燈光閃爍,但我卻問自己:我真的想留在這裡嗎?答案模糊得如同霧氣一般。

不是這座城市不好,而是它太“好”了,好得如同一個樣板房一般,住進去後才發現,無人真正等你回家。

上班自由?下班自由?那只是表象而已

我在新加坡曾做過辦公室助理的工作,剛入職時以為撿到了一個輕松活兒:十點上班、六點下班、無需打卡、還能享受免費咖啡

然而不到一周的時間,我便發現了不對勁之處。

無人催促你做事,但工作卻堆積如山;無人管你幾點下班,但若你敢第一個走人,第二天老板定會“恰好”路過你的工位,問一句:“昨天的任務完成了嗎?”


有位同事每天快下班前都會去洗手間補妝、塗口紅、吹頭發,然後在五點五十九分准時沖下樓。我問她是否趕著約會時,她說道:“沒有,我只是想活得不像一條狗。”

這句話讓我心頭一震。原來大家都一樣,在表面的體面之下,隱藏著各自的喘息與掙扎。

脫貧不易,翻身更是難上加難

我隔壁住著一位印裔阿姨,她白天賣豆奶、晚上收廢品。她有三個孩子都在讀書,生活壓力可想而知。

我問她是否感到疲憊時,她說道:“累也要活啊。”


新加坡, 所謂的階層躍升通道,從來不是為所有人敞開的。這座城市裡,華裔群體占據著社會金字塔的中上層,馬來族和印度裔多在底層徘徊,而外來勞工則像填補空缺的零件,默默支撐著城市的運轉。若你生來便站在中上階層的位置,日子自然如順水行舟,波瀾不驚。

但若你出身寒微,即便拼盡全力,也只能勉強站穩腳跟,連稍作休息都心驚膽戰。

我見過烈日下匆匆扒飯的清潔工,也見過深夜躲在角落裡給家中孩子打電話的搬運工。他們也生活在這片被稱作“發達國家”的土地上,可“發達”二字,從未真正屬於他們。

潔淨得近乎孤寂

某個深夜,我獨自走在回家的路上,時針已指向十一點多,整條街道除了路燈,一片漆黑。站在地鐵口,看著列車呼嘯而過,四周靜謐得仿佛是一幅被精心修飾過的畫面。

新加坡的確幹淨整潔,地鐵上無人進食,公園裡不見煙蒂,小吃攤也規矩得如同軍營中的食堂。但這種過度的“潔淨”,卻讓人莫名地感到不安。

走上十條街,聽不到一句爭執,也看不到人與人之間的親密無間。人們禮貌而疏遠,微笑恰到好處,但當你試圖靠近時,他們會悄然退後半步,保持距離。

我並非在否定新加坡,只是覺得,有時一座城市太過完美,反而會讓人覺得自己像是一根多余的毛發,無處安放。
覺得新聞不錯,請點個贊吧     還沒人說話啊,我想來說幾句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95 秒 and 3 DB Queries in 0.0011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