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温哥华资讯

温哥华地产

温哥华教育

温哥华财税

新移民/招聘

黄页/二手

旅游

中国结婚人数大反弹 广东名列前茅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一、结婚人数大反弹了


据《城市财经》公众号报道,大陆继上半年结婚对数强势反弹后,今年前三季的全国结婚对数反弹力度更加明显。

11月4日,大陆民政部公布了前三季数据:2025年前三季,大陆全国结婚登记对数515.2万对,离婚登记对数207.7万对。


今年前三季结婚对数再次突破500万对大关,相比去年前三季的474.7万对,增加了40.5万对。而今年上半年的结婚对数是353.9万对,相比于去年同期增加了10.9万对。

很明显,结婚对数反弹力度在增加。不过相比于2023年前三季,仍少了53.8万对。

回顾一下历史。

大陆的结婚对数在2013年创历史新高后(当年结婚对数1346.9万对),一路下滑。2019年跌破1000万对,2022年跌至21世纪以来最低值,只有683.5万对。



2023年随著疫情结束,补偿性结婚潮出现,致使2023年结婚人数上升至768万对,相比于2022年增加了84.5万对。

然而,2024年的数据,再次创下45年来新低。但今年全年的结婚对数却又大幅反弹。

那么,关键问题来了:第一,不是说年轻人都不愿结婚生子了吗,怎么结婚对数怎么反弹了呢?第二,这种反弹是就此趋势改变,还是昙花一现?

第二个问题好回答,结婚对数向下的趋势没有改变,今年的反弹,大概率是稍纵即逝。原因藏在了第一个问题的答案中。

二、三大因素助攻 趋势难以改变

结婚对数为何会反弹,主要三个因素:

第一,民俗心理。2025年为农历“双春年”(正月初六立春、腊月17立春),传统民俗认为 “双春宜婚”,部分人群因忌讳2024年“寡年(无春年)” 而推迟婚期,形成跨年度登记叠加效应。这不是迷信,是民俗。结婚是人生大事,需要吉利,本著宁可信其有的原则,大多数农村人以及不少城里人都信奉这个。说白了,去年很多人的婚期推迟到了今年。

第二,规则调整。4月9日,新修订的《婚姻登记条例》公布,自2025年5月10日起施行。根据《条例》内容:取消了户口本等传统材料要求,实行婚姻登记“全国通办”,允许新人在常住地就近办理登记,彻底打破户籍限制。

这一政策直击异地情侣因返乡成本高、家庭干预等现实痛点,尤其利好流动性强的年轻群体(如跨省务工、异地恋人群)。

数据显示,条例实施后多地登记量激增:广州第二季结婚对数同比增长39.9%,其中跨省市登记占比显著提升;青岛外地户籍群体登记量翻倍。

第三,各省各地鼓励结婚措施助攻。

一方面,直接砸钱。今年1月份,山西吕梁对在吕梁市登记结婚(双方均为初次登记)且女方年龄在35周岁及以下的夫妇,给予1500元(人民币,下同)的现金奖励。

4月份广州市白云区龙归南岭村推出《初婚奖励实施方案(试行)》,规定:双方或一方为本村户籍股东成员的初婚夫妻,最高可申领4万元奖励。

宁波宣布,2025年10月28日至12月31日在甬登记结婚的新人,发放1000元结婚消费券。

杭州宣布,从8月28日至12月31日,为在市、区(县市)两级婚姻登记处登记结婚的新人提供总额1000元的消费券。

绍兴市柯桥区自9月15日起发放1000元的结婚有礼消费券。

金华市浦江县从10月30日起,为每对满足申领条件的新人发放800元结婚消费券。



另一方面,延长婚假。6月份,四川省发布了《四川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修正草案征求意见稿)》提出:

第一,延长婚假。将婚假写入《条例》,并由5天延长至20天,自愿参加婚前医学检查的再增加5天婚假。

第二,延长生育假。将我省生育假延长为生育一孩90天,生育二孩120天,生育三孩150天,即在原规定60天的基础上,对生育一孩、二孩、三孩的分别延长一个月、两个月、三个月。

第三,延长男方护理假。将男方护理假由20天延长至30天,方便男方对妻子生育后的照护,有利于倡导夫妻共担育儿责任。

第四,建立生育休假成本共担机制。明确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筹多渠道资金,建立合理的生育休假成本共担机制,努力保障婚育假期落实到位。

公开资料显示,目前大陆全国已有29个省份延长婚假,其中山西、甘肃最长,可休30天。

河南、四川、黑龙江为参加婚检的夫妻分别额外增加7天、5天、10天,最长可休25-28天。

新疆可休23天,湖南鼓励用人单位将职工婚假延长至20天。

各地除了发布直接鼓励结婚的措施外,鼓励生育措施也在联动著推动结婚率上升。

7月份,广东省发布了《广东省医疗保障局关于进一步加强生育医疗费用保障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支持引导有条件的地方将生育保险生育津贴按程序直接发放给参保人。


在此之前,浙江、河北、云南、山西、内蒙古、黑龙江、上海、福建、山东、湖北、海南、重庆、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均已发布类似文件。

生育津贴发放给个人,今年内大陆31个省市自治区基本会全覆盖,因为这是管理层的明确要求。

不久前大陆国务院发布的《关于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 著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意见》文件中写道:支持引导有条件的地方将生育保险生育津贴按程序直接发放给参保人。

生育津贴直接发放给个人,是各省鼓励生育的措施之一。其鼓励的逻辑在于,生育津贴直接发给个人具有多方面好处,既能保障职工权益、提升申领便捷性,又能减轻企业负担,还对社会生育环境优化有积极作用。

以往生育津贴经单位中转,存在个别单位截留或挪用高于女职工工资部分的情况,直发个人可避免此类现象,确保女职工足额拿到应得津贴,减少劳动争议。

直发模式打通了医保系统与银行帐户的直连通道,女职工分娩后只需线上提交电子材料,医保部门审核后即可将津贴划入个人帐户,无需经过单位环节,大幅缩短了申领时间,提高了发放效率。

此外,现代职场中职工跨区域流动较为常见,生育津贴直接发放给个人,可避免因工作变动导致津贴发放错误或延迟,确保职工无论处于何种工作状态,都能按时、足额领取到生育津贴。

而且,对于失业人群(生育保险费由失业保险基金代缴)、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和灵活就业人员等群体,他们没有固定用人单位,无法通过单位获得生育津贴福利,生育津贴直发个人使这些群体也能享受到生育保障,扩大了生育保险的覆盖范围。

除了地方外,中央层面上,也发布了推动生育率和结婚率的大招。7月28日,大陆国务院发布《育儿补贴制度实施方案》,开始真金白银鼓励生育。从2025年1月1日起,对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生育的3周岁以下婴幼儿发放补贴,至其年满3周岁。

育儿补贴按年发放,现阶段国家基础标准为每孩每年3600元。其中,对2025年1月1日之前出生、不满3周岁的婴幼儿,按应补贴月数折算计发补贴。对按照育儿补贴制度规定发放的育儿补贴免征个人所得税。在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特困人员等救助对象认定时,育儿补贴不计入家庭或个人收入。

8月5日,大陆国务院发布《关于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的意见》。明确提到:从2025年秋季学期起,免除公办幼儿园学前一年在园儿童保育教育费。也即从今年下半年开始,公立大班免保教费。私立的大班保教费,按照公立大班保教费标准免除,剩下的家长支付。

减轻生娃育娃负担,其实就是在鼓励年轻人领证结婚。毕竟,年轻不愿结婚的重要因素,除了结婚本身的成本高昂外,生娃育娃成本,也是一座高山


以上三个因素,是今年结婚人数反弹的逻辑。

那么,为何文章强调今年只是“阶段性反弹”,而没有改变长远的下行趋势呢?逻辑很简单,因为导致结婚率下滑的根本因素,并没有改变。



第一,成本没有实质下降。结婚成本并未下降,而是越来越高。养娃育娃成本,即便有一年3600元的补贴,大班免保教费,但也只是杯水车薪,没有实质性下降。反倒是在如今的大环境下,赚钱越来越难,收入缩水、工作不稳定,比比皆是。

第二,适婚人数下降。最关键的是,适婚人口在下降,这是判断结婚对数仍未见底的最重要因素。从2013年以来,我们的结婚人数持续下降,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适龄结婚人数不断下降。

以2020年公布的、详细的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来看。根据大陆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20年各年龄段数据可以看到,当下的主力结婚人数90后,比80后少了5637万人。00后目前已经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而00后的人数比90后又少了885万人。

第三,婚恋观转变。年轻一代的婚姻观念已经发生改变,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由于各种原因而选择推迟结婚生育,少数年轻人甚至选择不婚不育。这也是近年来大陆单身人口增多的一个重要原因。

结婚人数继续下降,新生儿人数必定会跟随下降,新生儿人数下降,又会导致将来的适龄结婚人数下降,两者互为因果,形成一个解不开的结。

三、广东撑起了结婚对数与出生人数

在结婚对数与出生人数下行趋势无法阻挡的当下,广东扛起了所有。

根据大陆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25年统计年鉴数据显示:2024年,广东省结婚对数51.19万对,位居全国第一,且是全国结婚对数唯一在50万对以上的省份。河南、四川、江苏、山东几个人口大省位居前五。

根据各省发布的2024年统计公报显示:广东省2024年出生人口113万,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第一,且是全国唯一一个出生人口超百万的省。出生率8.89‰,位居全国第七。

河南、山东、四川、河北的出生人口规模位居前五。

广东省结婚人数、出生人数双双位居第一,有两重逻辑:

第一,常住人口规模全国第一。广东省2024年常住人口1.278亿人,差不多全国每10个人,就有1个居住在广东。

第二,人口结构年轻。全国老龄化最严重的地区是东北东北三省老龄化率位居全国前三,辽宁第一、吉林第二、黑龙江第三。而广东的60岁以上人口占比仅为14.86%,位居全大陆倒数第二。

反过来看,就是广东的60岁以下人口占比高达85.14%,年轻化率位居全国第二。对于一个人口超1.2亿的超级人口大省来说,拥有如此规模的年轻人,是其结婚对数、出生人口始终位居第一的底盘。

关键问题来了,广东为何拥有这么多年轻人?

一方面因为广东宗族意识强,敢生能生。另一方面,则在于广东强大的人口竞争力,每年吸引大批年轻人口入粤。

七普数据显示,2010年至2020年十年间,广东常住人口增加了2169万人,位居全国第一,是增量第二的江苏的两倍多。2024年,广东省的常住人口增量74万,依旧位列全国第一。

广东强大人口竞争力的根源,是其强大的产业竞争力。

根据大陆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第五次经济普查数据,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广东撑起了中国的就业市场。

从这个角度来看,作为中国经济、产业、人口、金融、科技第一强省的广东,是中国经济最具活力和潜力的地区。这是广东结婚对数、出生人口、常住人口增量长期霸榜的根本逻辑。
您的点赞是对我们的鼓励     这条新闻还没有人评论喔,等着您的高见呢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382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21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