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名校是一座圍城,我對藤校徹底祛魅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近年來,為了讓孩子在大學申請中提前“占得先機”,越來越多國內家庭開始考慮美國私立高中,甚至是初中,陪讀甚至“骨肉分離”也要搶跑到位。


今年是Jessie舉家搬到美國工作的第九年。

Jessie在美國誕下兩個孩子,一路跨越不同城市,帶著兩個孩子從公立學校讀到私立學校,丈夫也在頂級美國大學工作——看起來,Jessie一家在名校申請路上,已經占盡先發優勢。


但她卻告訴我們,在初高中之前,美國的華人家庭從小學階段就已經卷翻天了,他們一家人甚至有意“躲避”華人社群的雞娃氛圍;而丈夫的名校工作經歷,更讓她對孩子未來的名校夢狠狠祛魅了……

01

選擇私校不是因為“精英”

是公立太不靠譜了!

為了學歷職業上的進一步提升,在魔都工作生活多年的Jessie和丈夫,9年前毅然決定赴美讀書工作——這樣一個決定,也改變了他們和未來孩子的人生路徑。

美國後,Jessie陸續有了兩個孩子,如今哥哥Oscar已經8歲,妹妹也已經兩歲半。

雖然Oscar才8歲,但是搬家和擇校的經歷,也頗有一番折騰。

前幾年,Jessie一家生活的地方在一個大學城,本身又是個小城鎮,這兩點導致當地的環境、學風、人種分布都比較單純,公立和私立學校差別都不大。如果一家人一直在這裡工作生活,Jessie考慮的是就讓Oscar讀公立學校。

不巧的是,就在Oscar要讀小學的時候,由於丈夫工作變動,進入一所藤校工作,一家人不得不隨著搬到大學所在的一個大城市。




生活和教育的選擇變得截然不同。

整座城市裡,墨西哥裔和黑人加起來超過總人口的一半;整個公立教育系統的質量也並不理想。

當地評分最高的一所公立小學也只有7分。剛來的時候,Jessie還沒想到上私立,想著7分的學校也不算差了,讀完一年才發現,公立真不行!


一個班上一共二三十個學生,背景和族裔情況都又雜又亂,又只有一個老師照管。

此前所在的小城鎮,公立一個班十五六個學生,家長們也大多是大學教職工,從班級規模到氛圍素質,都完全不一樣。

學生一多,老師就特別忙,無法很好兼顧到每個孩子。家長和老師溝通也只能靠app交流,沒法及時得到老師的回復。

基於這些情況,讀了一年後,Jessie就毅然讓Oscar轉到私立小學。

新選擇的這所私立學校是從小學到9年級一貫制的,全校四百個左右學生裡,華人占比約1/10,學校開設了西班牙語和中文兩門外語課,中文老師也安排了兩個,足見學校對華人群體的重視。

至於費用,在5年級之前,私立小學的學費每年是3.3萬刀,5-9年級則會增加到4萬多刀每年。

此外私立學校也不像公立會提供免費食堂,如果訂餐,每一餐都在10美金以上;要麼就是自己帶飯,學校也沒有微波爐可以加熱,帶飯只能被迫“白人飯”。


不錯的新聞,我要點贊     已經有 2 人參與評論了, 我也來說幾句吧
上一頁1234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共有 2 人參與評論    (其它新聞評論)
    評論1 游客 [此.而.至.誓] 2025-11-09 14:14
    過來人對家長最最重要的建言是:自己不要被功利心驅使、盲目跟風,而是滿懷熱情地專注於發現、尊重、培養你自己孩子特有的愛好、興趣與特長,盡自己的力量使之發揚光大(即:創造條件),所謂“扶上馬”,使孩子因此有了自信心及往前的動能就足夠了!絕對不要忽視、剝奪或代替孩子的成長.您會擁有一個讓你刮目相看、遠勝過您(及期望)的後代!
    上一頁1下一頁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476 秒 and 6 DB Queries in 0.0028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