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ontact Us | CHT | Mobile | Wechat | Weibo | Search:
Welcome Visitors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Home

温哥华资讯

Realty

Education

Finance

Immigrants

Yellow Page

Travel

说服农村父母补缴社保,一场养老的家庭"战争"。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之前,她对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政策并不了解,只知道农民一年会有一两千块的养老金,一直以为是国家补贴。去年年底了解完政策,她就赶紧联系村干部,为父母两人都办理了补缴。按照次高档5000元每年的标准提档补缴,算下来两个人一共要补缴接近15万元,阿闪拿出自己存的应急钱补上了。


阿闪家里姐妹三人,当她提出为父母补缴养老保险时,两个姐姐都不同意,“她们对政策不了解,怕钱有去无回”,她就一个人承担了所有费用。后面二姐支持了2万块,但话里话间还是有顾虑,“二姐会反复问,这个有没有人缴,钱缴到哪里?有没有人拿到钱?从哪个途径交,靠不靠谱?”阿闪干脆把钱退给了她。

不过,了解完政策的细则后,姐姐们都转变了态度,打算过年把钱分摊给阿闪。大姐甚至开始操心起自己的养老保险来,前段时间还在问阿闪流程的事,也想为自己补缴一下。“对姐姐而言也算有所突破了”,阿闪说。




对许琪来说,为父母补缴社保,更像是一种给自己的安慰,为未来的不确定性买单。“我怕我后续有什么变故的情况下,可能连几百块都掏不出来,我买的是一个安心。”

和很多老人一样,她的父亲也是执拗拒绝的那个,连理由都高度相似:政策是变换的,相当于存钱,万一人没了,钱没领到,实在很亏。今年国庆,村里的一个60多岁老人,去喝喜酒时忽然猝死,爸爸心有余悸,拿这件事作为拒绝补缴的“盾牌”,“他说你看到没?生命就是这么无常。”


许琪的父亲60多岁,和很多农民工一样,他年轻的时候也参与过城市化的建设,去过广东工厂打工,也在家乡做过服装生意。但由于不断流动,当年的工厂也没有完善的制度规范,他没能持续缴纳职工社保。直到许琪大学毕业前不久,父母才彻底回老家来生活。

“可能对于我父母那个时候而言,他们也没什么路可以走,哪(条路)更挣钱就在哪一个。”目前,父亲做门窗相关的小生意,妈妈没有稳定工作,兼职做一些零活,去村里人家酒席上帮忙做饭、洗碗。


为了说服父亲,许琪让他去问身边人,“他的朋友不可能没有一个补缴的”,但出乎意料的是,在当地农村,大多数老人真的没补缴,基本都和父亲一个想法,“怕自己拿不到,活不了那么长。”只有小部分是子女直接帮忙补缴的。另外,除了观念不普及,钱本身也是难题。许琪说,比如一年4000元一档,并不是最高的,但很多农村家庭拿出这些钱是困难的。而且老人们根本不知道怎么缴纳,线上操作特别麻烦,“他本能就会去逃避这个麻烦。”

许琪最终也没能说服父亲,如果直接给他补缴,他可能会一直惦记着这些钱。今年国庆,她为母亲补缴了近6万元,父亲没有阻拦。



●图源东方IC
不错的新闻,我要点赞     这条新闻还没有人评论喔,等着您的高见呢
Note: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_VIEW_NEWS_FULL
    _RELATED_NEWS:
    _RELATED_NEWS_MORE:
    _POSTMYCOMMENT:
    Comment:
    Security Code:
    Please input the number which is shown on the following picture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Page Generation: 0.0353 Seconds and 5 DB Queries in 0.0062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