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首個AI外教"上崗":人類孩子與人工智能的相遇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今天的兒童,是真正的「AI原住民」。在AI時代,他們生於斯,長於斯,與數字世界的交互是他們與生俱來的本能。為他們提供教育的人工智能體,也必須是沉浸式、交互式、個性化、有溫度的。

AI外教Jessica的誕生,預示著教育的未來,不再是單向的知識灌輸,而是在與AI的共生與對話中,自然習得一種面向世界的溝通能力。她有海量的知識、無限的耐心、能記住每一個孩子所有狀況的記憶力,以及一顆溫暖的心,是一個真正的「超級老師」。


文|易方興

編輯|張輕松

不想讓孩子再學啞巴英語

凌晨三點,枕下的手機響了。

一只手從被窩裡伸出,按掉鬧鈴。動作流暢,沒有一絲遲疑。徐茗醒了,或者說,是她的某一部分醒了。眼皮沉重,意識全靠本能,她解鎖、點開APP、再進入選課列表——幾個異國面孔的頭像,是她歷時兩年淘選出的「菲律賓口語名師」。

她的目標很明確,優先搶「安娜」老師的課。若已約滿,則迅速切換備選。不過十幾秒,兩周後的課程預約成功。退出APP。房間重歸黑暗,她又睡著了。


這是一場持續了大半年的「凌晨三點的搶課戰」。

「就算是過年、旅行期間也要讓小朋友保持上口語課習慣。」菲律賓口語老師上課時間很固定,所以有時候甚至要在飯店餐桌,或者車後排座上上課。

但徐茗也發現,這麼下去也並非長久之計。比如,她的孩子最喜愛的安娜老師,因為教學能力出色,後來被平台安排了更多教務工作,課程表越來越少,直至完全從她的可預約列表裡消失。


那一刻,徐茗感到的是一種深深的無力感。另一方面,菲律賓發生的一切不確定的消息,也都會牽動她的心。比如,新聞報道菲律賓台風或者地震了,她會心頭一緊,既擔心老師的安危,又擔心教學的打亂。她得時時刻刻擔憂著這條纖細的跨國教育線纜,會不會因遠方的風吹草動而突然繃斷。

之所以有一股讓孩子學好口語的執念,是因為她作為80後一代成長起來的家長,當年經歷的是一種被稱為「啞巴英語」的語言學習模式——做題和考試沒問題,但一到說的場景就傻眼了。「但我覺得語言應該是交流的工具。」孩子的英語成績常年在班上前三名,但她不願意孩子長大後像她一樣,只掌握了答題技巧,卻失去了交流的勇氣。

這種期待孩子能自如地「開口說英語」,近乎執拗的追求,背後是一代人的集體記憶。

南昌的家長林嵐,女兒八歲,上二年級,她更加深有體會。作為一所知名的外國語大學的英語專業的畢業生,她是眾人眼中的「英語尖子生」,成績也從另一個角度證明了這一點——專業八級考試一次過,六級更是考了大學全班第一名,堪稱應試教育坐標系裡一顆耀眼的星。然而,只有她自己深知,一旦到了需要張開嘴說英語的場合,她的恐懼便仿佛會扼住她的喉嚨。

這種局面,已經嚴重到了影響出游的地步。她不敢去國外,哪怕在國內,也不敢與外國人交談。有一次,走在北京街頭,兩名外國人找她問路,她像一個聽不懂英語的人那樣連連擺手,躲到了丈夫身後。而丈夫的英語,只是四級剛剛及格的水平,但丈夫當時操著半生不熟、帶著口音的「生存英語」頂上去,一頓比劃,最終也讓外國人聽懂了。

「從那一刻起,我下定決心,一定不能讓我的女兒也像我這樣。」在自責中,她也開始思考語言的意義。
不錯的新聞,我要點贊     這條新聞還沒有人評論喔,等著您的高見呢
上一頁1234...9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526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20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