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温哥华资讯

温哥华地产

温哥华教育

温哥华财税

新移民/招聘

黄页/二手

旅游

东北最洋气农村:全村都是混血 满口东北话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黑龙江边上有个宏疆村,165户人家,75户是混血。你走在村里,迎面碰到的都是蓝眼睛、高鼻梁,但开口说的是东北话。


这些人花了三代时间,拼命往汉族里嫁娶。不是为了攀附什么,恰恰相反,他们想抹掉自己的俄罗斯面孔。




江边的异乡人

1917年,十月革命的炮声把一批俄罗斯人赶过了黑龙江。他们在逊克县边境扎下根,男人砍木头盖房子,女人种地做饭,跟中国人一起过日子。

时间久了,两边通婚成了常态,宏疆村就是这么来的。

村里的房子,跟普通东北农村没什么区别。土坯墙,红砖瓦,院子里堆着玉米秸秆,冬天烧炕,夏天在院子里乘凉。

唯一不同的,是村民的长相。

87岁的徐维刚是村里最后一个纯血俄罗斯人。他叼着旱烟袋,坐在院子里晒太阳。


俄语?早忘光了,他满口东北腔,跟隔壁老王聊天,你根本听不出他是俄罗斯族。

"我就是中国人,在这儿生在这儿长。"




徐维刚的户籍证明上,写着"无国籍"三个字,这是目前唯一能证明他身份的东西。

苏联名字被译成特维申果·伊万·安德烈耶维奇,但连他自己都念不顺这个名字。



往北200公里,内蒙古恩和乡的情况类似,2631个人,七成是混血。

金发碧眼的大妈在街上卖列巴,用东北话跟你讨价还价。木刻楞房子,俄式教堂,草原牛羊。看起来像童话世界。


不错的新闻,我要点赞     这条新闻还没有人评论喔,等着您的高见呢
上一页123456下一页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330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24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