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温哥华资讯

温哥华地产

温哥华教育

温哥华财税

新移民/招聘

黄页/二手

旅游

《终结者2018》公映:看施瓦辛格出镜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T-800的全景镜头由定格动画方式拍摄完成。


  《终结者》在84年上映,它把当时的机器人特效推向了极至。而就在同时,另一股特效技术风潮正在兴起。两年前,一部《电子世界争霸战》(Tron,首部大量运用CG的影片)的影片的问世,宣告了数字特效时代的来临。而多年以后,另一部“终结者”影片将站在数字特效技术的风口浪尖。

  


  《终结者2》成为电影特效由模型向CG转变的分水岭。


  第二幕:模型与CG的完美结合

  让我们把时间快进到1990年的7月,这时卡梅隆已经着手开始制作《终结者2:审判日》(Terminator 2: Judgment Day,下简称《T2》)。除了再度携手老朋友斯坦-温斯顿,卡梅隆这次还拉上了另一队来头不小的特效人马,他们就是大名鼎鼎的“工业光魔”公司(Industrial Light & Magic,下简称ILM)。在此之前的89年,卡梅隆才刚和ILM合作完成科幻电影《深渊》(AByss)。这部电影因成功塑造了首个全三维数字角色而成为特效史上的里程碑。正是那个跨时代的数字角色启发了卡梅隆创作出“液态金属机器人T-1000”,成为新一集“终结者”电影中的反派,而阿诺饰演的T-800(指令由追杀变为保护)这次则成了故事中的英雄。如果你以为T-1000完全由ILM的电脑高手们完成,而SWS不过是把他们在上部《终结者》中的工作重复了一遍,你可就大错特错了!


  首先,《T2》中的T-800镜头复杂程度大大超过了上一部影片。仅仅是电影开场T-800踩碎头骨一幕,就创下了记录:这是首个完整展现复杂全比例机器人的实拍镜头。SWS团队从第一部《终结者》中使用过的T-800骨架复刻出了四个新的模型,而新模型由于采用了更轻质的材料和更先进的镀层材料,不仅比原始的T-800更轻,而且还更加耐用,操作性上有了很大的提升。而上一部影片中用到的支撑型半身模型技术也升级了。《T2》用到的半身模型是人类形态的T-800,也就是阿诺的替身,用于拍摄T-800冒着SWAT小队枪林弹雨前进的镜头。操作者这次不必把沉重的“假阿诺”架在肩上,而是通过支在胸前的摇臂控制它,这样更容易保证“假阿诺”的头高和真阿诺相符。

  
不错的新闻,我要点赞     无评论不新闻,发表一下您的意见吧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316 秒 and 4 DB Queries in 0.0014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