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温哥华资讯

温哥华地产

温哥华教育

温哥华财税

新移民/招聘

黄页/二手

旅游

逾35%海归就业难 求职碰壁回国变海待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超过35%“海归”就业困难,“新新海归”占大头


  留学7载,花费200万,回国后却找不到心动的工作。这种情况,让张辉(化名)有些意料不到。昨天记者获悉,在父母的安排下,他现在暂时在一家小企业里安顿下来。

  数据显示,目前,浙江省留学回国人员数量已上万,且每年仍以2000多人的速度在递增。然而,“海归”的“幸福时光”已然过去。


  人才市场上,“海归”难以找到合适工作而沦为“海待”者大有人在,变成“海找”者也不乏其人。尤其是那些中学毕业就出国留学的“新新海归”们,在“僧多粥少”的就业环境下,他们甚至慨叹:“海龟”不稀罕了,还斗不过“土鳖”(国内毕业生的戏称)!

  留学7载却找不到心动工作

  1999年,没考上高中的张辉与身边的许多孩子一样,被父母送到加拿大留学。

  “那时候年纪小,管不住自己。”张辉回忆道。刚到加拿大时,由于思乡心切,又缺少父母的管束,张辉常和来自国内的小留学生们“厮混”在一起吃喝玩乐无心向学。

  后来,张辉勉强申请到加拿大一所三流大学,“对专业没什么想法,便跟风报选了国际贸易专业。”

  张辉说,原以为出国镀一层“金”,就能找份好工作,但事与愿违。由于长期生活在华人圈,英语不过关,又没有考取相应的资质证书,尽管在国外待了7年,花费了200多万元,在那里却难找工作,不得不选择回国就业后,发现“‘海归’不再是香饽饽了”。

  从2003年开始,国内每年都要产出大量待就业大学生,加之“海归”回流,国内企业对海归的态度由以前的追捧,日渐转变为理性。回国后,张辉前后找过十几份工作,都不甚理想。最终只能在父母的安排下,草草在一家小企业里安顿下来。


  逾35%“海归”存在就业困难

  张辉的遭遇并不是孤案。

  省人力资源专家汪长江告诉记者,在省人才市场每月举办的高级人才招聘会中,每个场次总有约40个“海归”的身影。郑某就是其中一个。

  郑某是浙江大学政治系2009届本科毕业生。大学毕业后,她选择了去英国留学。在英国,郑某发现,中国留学生虽然学历更高,但对西方的企业文化不甚了解。“可以说,中国留学生在英国的就业竞争能力是很薄弱的。”


  后来,郑某选择回国。她苦笑着说,回国的这一个月时间,她几乎每天泡各大招聘会。“我有7个大学同学陆续去了英国、美国等留学,其中4人因为在国外求职屡屡碰壁,而选择回国就业。”

  海归职场受挫问题究竟有多严重?据世界HR(人力资源)实验室对随机抽取的1500多个“海归”样本统计的结果显示,有35%以上的“海归”存在就业困难,40%“海归”感觉自己的职业方向出错。

  早几年,一份冠名“海归搜索行动───海外留学与归国人员现状大调查”显示,只有57.5%的“海归”能在归国6个月左右找到工作,相当一部分“海归”不得不沦为“海待”。

  “新新海归”拖了就业大军后腿

  “海归”为何会沦为“海待”?

  省专家与留学人员服务中心主任郑知跃称,目前,归国留学生成分正在发生变化,硕博学历获得者的比例有所下降。“事实上,中学毕业就直接出国留学的‘新新海归’们拖了后腿。”
不错的新闻,我要点赞     还没人说话啊,我想来说几句
上一页12下一页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323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32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