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温哥华资讯

温哥华地产

温哥华教育

温哥华财税

新移民/招聘

黄页/二手

旅游

中国动车事故: 揭秘动车事故中航拍救人的民间救援队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2007年,土生土长的苍南人张炳钩凭着一股子热情组建起了“壹加壹”。此前,他做了三年多自由撰稿人,是当地多家媒体的通讯员,但凡有突发事件发生,他总能最先到达现场。


  “壹加壹”受到温州市民积极响应,很快中心就聚集了众多志愿者。四年来,参加9次抗击台风、1次抗击龙卷风、1次抗震救灾,共安全转移群众7万多人,救助受伤人员1500多人,资助贫困学生100多名,募捐款项达140多万元。

  但很快,张炳钩就遭到了很多草根NGO都要面临的问题——资金。“救人完全公益,可那些出租车的油钱、过路费怎么办?还有各种装备也需要不断添加。”稍有疏忽,救援中心就会难以为继。


  最终,“壹加壹”用两年的时间,才解决这个头痛的问题。从2009年开始,张炳钩开始与政府合作,方式就是“政府购买”。

  首先,根据多年来的救援经验,张炳钩自己选择政府部门进行洽谈,写出应急救援的方案和执行细则。

  苍南被称为“中国台风县”。2006年,超强台风“桑美”在马站镇登陆时,最大风力居然超过17级。台风过后,整个苍南伤痕累累。

  苍南地理位置极其特殊,“台风登陆地最集中的霞关镇,从陆地向海外微凸,像手一样伸向大海”。

  于是,每一次台风来临,当地政府都会严阵以待。“他们需要专业的民间救助组织。”张炳钩说。

  事实上,每次强台风袭击苍南,就会有百余名志愿者从四面八方赶来,将船上的渔民、低洼地带群众、旧房危房居民转移到防台避灾点。灾民觉得饿了,就吃点盒饭、面包,找不到地方过夜,就在出租车上将就一晚。

  这些应急避灾点,正是“壹加壹”和当地乡镇合作建立。在苍南灵溪镇的一处避灾安置中心,随着主汛期到来,二楼物资仓库已经配备了牙刷、牙膏、毛巾、草席、被褥等生活用品,以及应急灯、手电筒等应急设备。一旦台风来临,这里可以转移灾民上千人。苍南县民政局救灾救济科负责人表示,像这样的乡镇级避灾点,苍南全县已经建了15所。而这些,正是张炳钩所看到的“政府需要”。


  一开始,张炳钩并没有考虑这种模式。虽然在国外政府购买志愿者组织的服务,早已稀松平常,但在国内还并不多见。最初抗击台风时,他只经常听到抗灾一线的乡镇干部感叹:“台风登陆时通信工具都没有信号,之后又是停电,手机也无法充电。抢险救灾的时候,又找不到足够的车。”

  2007年5月,张炳钩在乘坐出租车时,无意中发现车上装有GPS全球定位系统。“出租车司机对道路很熟悉,车技也好,车上又有GPS,在台风来临的时候肯定能发挥作用”。

  他的脑海里随即浮现出成立出租车防汛服务队的想法。在起草了成立方案后,他找到了龙港镇宏达出租车公司总经理李少红。当年7月,全国第一支运用出租车车载GPS全球定位系统防汛防台的应急服务队正式成立。这128名“的哥”成为壹加壹应急救援中心最早的一批志愿者。

  心理干预队的出现,更具戏剧性。“苍南是个拥有五六种方言的大县,每次台风过后,都会有外地的心理专家来给受灾群众做心理干预。但由于语言不通,心理辅导的效果大打折扣。”张炳钩说,“所以,我们就想成立自己的心理干预服务队”。

  而所有这些,几乎都与当地政府的工作不谋而合。“本地的志愿者专才,熟悉温州的文化、地理和语言。”张炳钩表示:“这都决定了抢险效果。”所以,在洽谈政府购买时,他几乎没有遇到阻碍。
您的点赞是对我们的鼓励     好新闻没人评论怎么行,我来说几句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379 秒 and 3 DB Queries in 0.0023 秒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10301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