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温哥华资讯

温哥华地产

温哥华教育

温哥华财税

新移民/招聘

黄页/二手

旅游

蓝可儿失踪: 蓝可儿长眠科士兰 亲友哀伤送别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丧礼单张上,蓝可儿(专题)笑貌长留亲友脑海。王露摄




相信是载蓝可儿(专题)家人及灵柩的灵车驶出殡仪馆。王露摄




写有「永远怀念蓝可儿(专题)」字句的花圈,表达亲友对她的无限哀思。王露摄



蓝可儿亲友参加完仪式后心情沉重。王露摄

今年一月底独自前往美国洛杉矶旅游,但离奇死亡的卑诗大学(UBC)女学生蓝可儿,丧礼於昨天(周六)在温哥华低调进行,灵柩下葬於本拿比科士兰墓园(Forest Lawn Funeral Home),约有50、60个亲友出席仪式,不少华裔亲友在丧礼後仍难忍悲伤,悄然拭泪。

本报记者王露

丧礼上午在温哥华喜士定东街(E. Hastings St.)1835号的高希云殡仪馆(Glenhaven Memorial Chapel)举行。上午9时左右陆续有花店公司人士将花圈送到,其中一个插上白色菊花和粉色康乃馨的花圈上,以英文写有「In Loving Memory of Elisa Lam」(永远怀念蓝可儿)字句,寄托亲友对她的哀思。

家属允许才可进入灵堂


据悉,灵堂入口处设有大电视屏幕,上面打出蓝可儿生前照片及她的生日。殡仪馆一个男职员向记者透露,告别仪式上午11时开始,前来悼念人士需事先获蓝家允许才可入内。

上午10时半,陆续有人前来悼念,不少是20岁左右的华裔年轻人,也有两、三位外籍人士,其余都是中年华裔男女。

一个前来参加告别仪式的20多岁华裔女生称,她是蓝可儿的朋友。她称可儿对人很好,不知何故突然离世。她说,事件令可儿双亲饱受压力,晚上失眠难安。

另一位不便透露姓名的中年华裔男士称,认识蓝可儿多年,参加她的丧礼令他心情很沉重,不想多说。


告别仪式历时约三小时,下午约1时相信载蓝可儿灵柩及她家人的三辆黑色灵车,由殡仪馆驶往科士兰墓园。下午2时左右,蓝可儿亲友於墓园聚集,准备举行安葬仪式。为避免打扰仪式,殡仪馆职员请记者离开。

拥有48年历史的科士兰墓园,安葬不少名人,包括香港演艺人沈殿霞(肥肥)、摄影家何树桐(何桐)及前香港四大总华探长之一吕乐等。

资料显示,蓝可儿1月26日入住洛杉矶塞西尔酒店(Cecil Hotel),同月31日与家人失去联络。

两周後,警方公开她在酒店电梯的闭路录影,片中蓝可儿行为怪异。直到上月19日,有维修员工收到住客投诉浴室水压不足,往酒店水塔检查时,赫然在水塔底发现她的屍体,洛杉矶警方及验屍官收集资料後,同意让遗体运回温哥华安葬。目前,洛杉矶警方仍等待蓝可儿的死因报告,以确定她的死因。

蓝可儿的丧礼上,家人准备的单张,封面刊有蓝可儿的照片,并写上「In Loving Memory of Elisa Lam」(永远怀念蓝可儿),内页则引用加拿大着名女作家阿特伍德(Margaret Atwood)1970年出版的诗选《苏珊娜.穆迪日志》(The Journals of Susanna Moodie)中,题为《在魁北克登陆》(Disembarking at Quebec)的诗篇。

阿特伍德的作品,常被列为加拿大中学生必读文章之一。

《苏珊娜.穆迪日志》是阿特伍德以加国移民女作家苏珊娜.穆迪的口吻,创作出的诗选。《在魁北克登陆》通过第一人称形式,口述一个初到魁北克人的心声,描写该人物与周围景物格格不入,流露出她对自身存在感的疑惑。

点个赞吧!您的鼓励让我们进步     无评论不新闻,发表一下您的意见吧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340 秒 and 2 DB Queries in 0.0008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