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割完股民韭菜 負債上百億 他坐著私人飛機跑了(圖)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錢沒了,人也沒了。


文丨華商韜略 陳斯文

2009年,十八年沒拍過片子的中影集團董事長韓三平,准備再當一次導演。


他拿到了一個好劇本:《建國大業》。

在《建國大業》的投資方裡,不乏中影、英皇、寰亞等巨頭,一家名叫DMG的公司,盡管名不見經傳,也位列其中。

打動韓三平的,是DMG老板肖文革(专题)的一句話:

“我不是來分錢的,而是來幫著賺錢的。”

【1】

在所有的公開資料裡,肖文革的出身都是一個謎。

他出生在1967年,因此起名“文革”,多年後,感覺時代烙印太強的他,還曾把名字改成了“肖文閣”。

他自稱出身軍人家庭,曾經在政府和部隊工作,而這種經歷往往會被當成是“有關系、有能量”的。

1993年,肖文革創立了DMG娛樂傳媒公司,兩個合伙人,一個叫丹·密茨,對外官宣是來自美國好萊塢的導演;另一個叫吳冰,是八十年代的全國體操冠軍,退役後沉浮香港(专题),從武打替身開始,拍了一連串動作電影。



▲從左至右為肖文革、吳冰、丹·密茨

據肖文革自述,三人能走到一起,是因為“都是電影的狂熱愛好者”。

但DMG的起家業務,卻和電影沒什麼關系。


關於要不要幹電影,他們討論了好一陣子,結論是90年代的中國電影剛起步,院線少、觀眾少、市場有限,最重要的是:審查制度太嚴。

《紅高粱》被批缺乏崇高、歌頌土匪;《大紅燈籠高高掛》被批丑化民族、迎合洋人;《活著》差點給槍斃了;《陽光燦爛的日子》送審時,姜文渾身緊張,整天拎著一把斧子在院裡轉悠。

人都快神經了。

所以三個人達成了一個約定:寧可不做中國電影的先鋒,也堅決不做中國電影的先烈。

但不拍電影的DMG仍然拿起了攝影機——給企業拍廣告片。


這個業務,DMG幹得很真誠。用吳冰的話說:

“再小的廣告片,也當成好萊塢大片拍,再小的客戶,也當成大客戶維護。”

靠這份真誠,DMG開始在廣告公關行業嶄露頭角。根據官方宣傳,十幾年裡,美國Summit廣告獎、戛納廣告金獎、倫敦國際廣告獎提名,DMG把圈子裡的大獎拿了個遍。

它的客戶,也從最早的嘉陵摩托,一路擴展到寶馬、奧迪、耐克、NBA、一汽大眾、中國移動等國際大品牌。

但肖文革他們,仍然一直在暗中觀察中國電影,等待一個入場的好時機。

多年後,當媒體問到“好時機究竟是什麼”時,肖文革和吳冰同時伸出一只手,對著鏡頭張開了五指。

【2】

張開五指的手,代表的是5000塊銀幕。

2009年,中國電影院線的銀幕總數突破了5000塊。對於行業,這裡面藏著兩個機會。

一方面,如同人均GDP超過3000美元一樣,5000塊銀幕,意味著中國電影的市場規模沖破了臨界點,消費者觀影需求上去了,中國電影終於可以靠市場養活自己了。
點個贊吧!您的鼓勵讓我們進步     還沒人說話啊,我想來說幾句
上一頁12345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65 秒 and 6 DB Queries in 0.0040 秒

    備案/許可證編號:蘇ICP備1103010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