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温哥华资讯

温哥华地产

温哥华教育

温哥华财税

新移民/招聘

黄页/二手

旅游

实拍中国人在非洲:鱼蟹现打现卖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据说非洲是全球人类的起源地,也许在5万年前,我们的祖先都还在非洲。既然非洲是人类的起源地,我们也有理由猜想,人类的烹调最早也可能起源于非洲中国人好吃,写到非洲的见闻,自然也会涉及吃。故,本篇关于坦桑尼亚的见闻,居士也向读者介绍一下舌尖上的非洲舌尖上的坦桑尼亚,但主要还是讲讲自己的舌尖感受。


  非洲是地球上的第二大洲,有五亿八千万人,六百多种语言和五十多个国家。我们今天吃的农作物种类许多都起源于非洲,如小麦、大麦、燕麦、小米、豇豆、高粱、酸豆、黄秋葵、山药、西瓜、香瓜、芝麻、孜然芹和甜菜等。在非洲殖民化和洲际商贸活动开始之前,非洲饮食主要种类是小麦、高粱、小米、大麦和小扁豆等。在公元200-300年时,穿越撒哈拉沙漠的阿拉伯人骆驼商队将干果、大米、芒果、柑桔、黑胡椒、生姜及其它香料作物引进到了非洲。到了公元500年,阿拉伯商人又从马来西亚将香蕉与椰子带入到了非洲。大约在公元700年时,穆斯林的形始了在非洲的影响,并将其迅速地传播到非洲大陆的各个角落。此后,几百年里,就从非洲大陆上进行着一种印度洋奴隶交易,也就是穆斯林阿拉伯人用奴隶与印度人交换货物。从公元十五世纪开始,欧洲人到了非洲,并对那里进行殖民统治。现在,虽然法国、英国、荷兰、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等的殖民地统治早已结束,但其对当地餐饮文化的影响依然存在。

  因为气候、地理、地源及历史的不同,其烹饪文化可分为几大类,包括埃塞俄比亚类型、西非类型、东非类型、葡萄牙非洲类型和南部非洲类型。


  本居士所在的坦桑尼亚为东非国家,故本文主要介绍东非饮食文化。这里所讲的东非,除了严格意义的东非五国(坦桑尼亚、肯尼亚、乌干达、布隆迪和卢旺达)外,还包括索马里等国。东非以穆斯林文化占优势,其饮食文化也多属于穆斯林类型的,如许多人不吃猪肉,但在坦桑尼亚,信宗教的还有一半人是基督教的,他们就可以吃猪肉,所以许多当地人还是喜欢去中餐馆。因于比非洲其他地区有比较好的气候条件,加上阿拉伯商人及奴隶贸易的影响,东非除了本土的饮食特色外,烹调上也有外来文化的构成,菜肴种类也比较丰富。

  东非人用于制作面包与粥的谷类与非洲其它地区土著人一样。另外,东非人的烧饭时,主要靠木炭作为燃料。虽然木炭火力不大,但持久。故当地的烹煮方法主要为炖、煮、焖、烤等。由于炖煮焖的多,有时当地人煮一顿饭要化上五个多小时,这才是慢工出细活。炖煮的菜肴采用当地的蔬菜与肉类(牛肉、羊肉),比较传统。然而,其椰子汁加上咖喱与其它香料的烹调方式则显示了印度与亚洲饮食文化的影响。阿拉伯的影响则表现在当地人爱用番红花粉、丁香、桂皮香料和其它几种阿拉伯人爱用的香料以及石榴酱等。葡萄牙人则从美洲和亚洲带来了更多的食物种类如辣椒、玉米和番茄等。东非也有养殖牛羊的人,但他们一般不是用来自己吃的,传统上,牛羊是一种货帀形式,是用来交换的。当地气候条件适合养殖奶牛,可大量的鲜奶及黄油。他们养牛就是为了食用鲜奶。当然,当的马赛部族则比较特殊,在特定的场合他们会喝生牛血的。

  作为东非国家,坦桑尼亚的饮食也具备上述特点。他们一般以玉米、大米 、木薯、甜薯为主食,并配以牛肉、羊肉、鸡和鱼作为肉类食品。当地蔬菜吃的很少,也不会弄。好好的新鲜蔬菜会煮得黄黄的、耙粑的、烂烂的,像猪饲料一般,看了都没有食欲。另外,当地属于重口味,喜欢油炸食品。怪不得当地的妇女,上了30岁就胖得要命,就是油腻的食品吃多了。作为热带国家,坦桑尼亚人喜欢吃辣味的食品,这一点与我们重庆人有点像。当地有一种园头辣椒,味道很辣,有点像我们的朝天椒,但是干辣辣的,没有朝天椒的香味。当地人吃乌嘎喱时,就要沾一下这种辣椒。

  乌嘎喱(Ugali)是当地的一种主食,是由玉米面加在水中煮成很浓稠的玉米糊糊,最后形成生面团状。城市的人主食为米饭或者乌嘎喱,伴以菜汁、肉汁或者炸鸡、烤鱼。而郊区及农村的人主食则为乌嘎喱伴以菜汁或肉汁进食。乌嘎喱的传统吃法是:用右手将乌嘎喱面团捏成一个面球,然后将面球沾在调料或炖菜或炖肉里,用姆指使一下力,以便让乌嘎喱面团将肉片卷起来或裹起来吃。



  除了乌嘎喱,当地常见的面食还有印度薄饼、米面烙饼和咖喱角。印度薄饼(Chapati)的做法是将麦面粉加适量水和少许盐,搅拌揉匀,做成中等大的面球,将面球按平,用擀面杖擀平成一块小圆形,在平底锅中,放少许蔬菜油或橄榄油,两面煎熟烙透即成。米面烙饼为一种叫Vitumbua的小吃,是一种米面做的烙饼,将平底锅面特制成许多圆凹,将米面糊舀到圆凹里,就烙成与圆凹一样大的Vitumbua了。这里的人喜欢用Chapati和Vitumbua当早餐。咖喱角(Samosa)有点类似于春卷,就是以薄面皮卷上马铃薯泥、洋葱、肉末(牛肉、鸡肉、羊肉等)及香料(咖喱粉)等馅料而成三角形状,再经油炸而成的食品。咖喱角在当地做为快餐食品。

  在当地特色的餐馆里,还常见印度香饭(Biriani)。其是由咖喱、米饭、肉(牛肉、鸡肉、羊肉、山羊肉和鲜虾)或蔬菜(素食)和酸奶混合烹饪而成一种混合米饭,有点类似于扬州炒饭。因加了咖喱,印度香饭呈现出金黄的颜色,给人一种色香味浓的感觉。

  坦桑尼亚人喜欢吃烤肉,在达累斯萨拉姆,离可可海滩不远的一条街上,有一些露天酒吧,在晚上很多人喜欢去吃很有特色的烧烤肉,有点类似于我们重庆喝夜啤酒。斯瓦西里语称为Kitimoto,原意为火上的椅子。主要是烤猪肉、牛肉和羊肉,除了烤肉外,还有配以西红柿片与辣椒。用手拿着烤肉,沾上盐与调料吃,并喝喝啤酒,口味确实不错。只是猪肉有点骚味,因是没有阉割的公猪。

  至于坦桑尼亚的餐馆,除了桑吉巴尔风格和印度风味的传统饭馆外,也有英式西菜馆、意大利餐馆和日本料理等。在大街上,也有很多卖快餐与小吃的小贩。在坦桑尼亚的大城市里,不要担心吃不到中餐,特别是在达累斯萨拉姆的中餐馆是很多的,如唐人、王府、四川饭店、长城饭店、太和饭店等,在当地是属于高挡消费的场所。唐人与王府是重庆和四川大厨掌火的川味菜肴,还比较地道的。在多多马,我也见过中国人开的饭馆。在桑吉巴尔岛,也有一家广东人开的中餐馆。只是在莫罗戈罗,没有看到中餐馆。

  坦桑人常去街边露天酒吧,要一瓶啤酒或可乐中,一坐就是半天。另外,他们也很喜欢喝咖啡。坦桑尼亚出产咖啡,其牌子为Africafe的速溶咖啡还是很好喝的,我在里常购来喝喝。回国时,也可作为小品礼品之一。另外,乡下的人人则消费不起这种速溶咖啡,他们一般是在小镇上喝喝土咖啡。我在达卡瓦看到过这种土咖啡制法:将咖啡豆,放在对窝中,用木棒舂成细细的咖啡粉并过筛。然后,将咖啡粉放中水壶中就熬成了黑黑的咖啡。我还喝过几次,咖啡味还是很浓,但有种烧糊的味,里面渣子也很多。

  有一种笑话说非洲人吃饭靠大树,当地人不干活,每天就坐在大树下聊天,或唱歌跳舞的,饿了就爬上树摘几个芒果吃。据说当地人就算不种庄稼,也能靠吃树上的水果过活。也是呀,我在坦桑尼亚几年了,这里虽然很穷,但从来没有听说坦桑尼亚饿死过人的。这里地处热带,果树资源丰富,水果品种琳琅满目,种类繁多,如椰子、芒果、香蕉、菠萝、菠萝蜜和木瓜等,还有香脆的腰果,让你大饱口福。这里的芒果很甜,吃上去不错。菠萝蜜虽然吃起又甜又香,但吃后手上嘴上留下胶状物,粘糊糊的,很难洗掉。当地有一种香蕉品种是作为煮食的,可烤来吃。坦桑尼亚的野外,到处都可见面包树。面包树又叫猴面包树,当地人又称其为“生命之树”。其果实巨大如足球,甘甜汁多,是猴子和猩猩等动物最喜欢吃的,所以被称为猴面包树。当地的市场上,其果肉干销售的。据说在非洲还有六千多年的老猴面包树。以前,当地将猴面包树的叶片也用来当菜吃,特别是将树发出嫰梢像芦笋那样食用。另外,据说猴面包果的种子也可作为咖啡的替代品。

  我们在坦桑尼亚的农业示中心,地处莫罗戈罗省达卡小镇的农村。我们的伙食全靠自己开伙。好在我们是示范农业场,专门搞种植的,蔬菜自然不缺。国内带来的蔬菜品种,在当地试种长得很好。我们蔬菜品种也很丰富,包括辣椒、茄子、西红柿、豇豆、四季豆、苦瓜、丝瓜、冬瓜、黄瓜、西兰花、叶菜类等,每天伙食还是开得很好的。至于肉类,我们可在达卡瓦小镇上去买牛羊肉,也可能到马赛村里去买土鸡土鸭的,有时黑人也会自动将土鸡土鸭送上门来卖。如果想吃猪肉,则开车到45公里远的莫罗戈罗省城去采购。那里的一条背街上有猪肉卖。因当地的猪太小,我们一般就是一次性买一头或半头的,拉回来放在冰箱里吃上一两个月。以前,在中心建设期,周围的村子里还有活猪买,当时有施工队,工地人多,我们就去有猪的村里买活猪回来杀。后来,周围几十公里的猪都被我们中国人买完了。现在只好到莫罗戈罗去买了。哦,顺便交等一下,我们示范农场的伙食是由蔬菜专家小田兼做厨师,他做得一手地道的重庆菜。手下有一位帮厨的当地黑妹乌斯塔,在他的传授下,乌斯塔很快就学会了做地道的重庆菜了,而且能独挡一面了。呵呵,黑妹也会做中餐,而且还是重庆风味的。



  我们在这里,最喜欢享受的就是当地海鲜产品。坦桑尼亚濒临印度洋,是非洲海岸线最长的国家,海产品相当丰富。在达累斯萨拉姆和巴加莫约都有比较大的鱼市场。在那里,有各种各样的海产品,如龙虾、螃蟹、大虾、海参、鱿鱼、石斑鱼、甲鱼等。我们有时到达市,也会在早上去鱼市场买点螃蟹、大虾、鱿鱼、石斑鱼等,当天赶回莫罗戈罗达卡瓦示范农场,饱餐几顿海鲜。除了去达市出差顺便宜买海鲜回来外,到了雨季,也可在达卡瓦当地买几条淡水鱼。另外,我们农场水塘里也有又鱼。这几年,下暴雨,排水沟的水倒灌,不知从什么地方游来一些鱼苗,居然还长了很多的鱼出来。周末也我们的人也去钓钓鱼,一次还钓得到几斤鱼,拿回来烧水煮鱼也能满足舌尖上的欲望。

  我们示范中心周围为荒野,偶尔也能碰到小型的野生动物。有时,它们也会成为我们的美食。这里蛇很多,以前打死过碗口粗的大蛇。也曾将几条蛇剐来煮起吃过。开始吃两次还觉得味道鲜美,后来就吃腻了。现在见到蛇,再不会吃它们了。山龟也很多,特别是下暴雨时,排水沟里就会钻出一二只山龟,有还很大。先是吃新鲜,与鸡块儿炖,确实很补人。不知怎地,后来也不吃了,捉到的都放生了。还有蜥蜴,这里也常能捉到大蜥蜴。也吃过两回,但现在也不吃它们了。我们这里鸟儿特多,它们在玉米杆做窝下蛋,我们的人不经意之间,就会弄到许多鸟蛋。鸟蛋倒是很好的补品,只是太小了,剥皮不易。

  好了,就写这么多吧。总之,舌尖上的非洲,还是很有特色的,烤肉味、海鲜味,还有野味与纯天然味。

  

  又来一个黑妹学做重庆菜了

  

  我们中心的小田同志带了两个黑妹做厨了

  



  我们示范中心的黑妹厨师在炒肉片,一手地道的重庆风味菜

  

  小黑炒中国菜,炒得有有板有眼的

  

  我们中心的蔬菜丰富多彩

  

  我们农业示范中心也自已弄点火锅来吃,看上去还是很不错的

  



  停电了,打着电筒吃火锅

  

  打着电筒吃火锅

  

  洒喝得好开心哟

  

  来,干杯!

  



  我们中心也常有中国人来吃地道的重庆菜

  

  在磨黄豆,准备点豆腐花

  

  我们在非洲也点豆(腐)花

  

  豆花点好!

  



  在水塘里钓鱼

  

  在水塘里钓起一条胡子鲢

  

  在水塘里又钓起一条胡子鲢

  

  钓的胡子鲢

  



  打整好的胡子鲢

  

  做水煮的鱼的姜葱蒜与干辣椒

  

  做水煮鱼要先熬


  

  已放入了胡子鲢的水煮鱼

  



  胡子鲢做成了水煮鱼,让人流口水了

  

  有油炸鲜鱼,如何不喝啤酒

  

  油炸鲜鲜确实好吃

  

  达市的卖海鲜的鱼市场外的打渔船归来

  



  达市的卖海鲜的鱼市场

  

  达市的卖海鲜的鱼市场一角

  

  巴加莫约海边鱼市上卖鱼的当地人

  

  从达市场购回的大闸蟹

  




  打整螃蟹

  

  整理鲜鱼

  

  达市中餐馆的大龙虾

  

  这里蛇很多,也可能变成我们舌尖上的美食

  



  野生大山龟,炖鸡很补人的

  

  野生大山龟

  

  鸟蛋与土鸡蛋

  

  当地的蜥蜴也有很多大的,遇到我们中国人也可能是舌尖上的美食

  



  达市常见的露天酒吧

  

  照片名称:5当地的咖啡

  

  照片名称:5舂咖啡豆的小孩

  

  舂好的卡咖啡粉过筛

  



  达卡瓦小镇上喝土咖啡的当地人

  

  卖花生米的小孩

  

  打整牛肉的妇人

  

  肉铺里待售的牛肉

  



  当地也卖猪肉

  

  达市大学露天酒吧的乌嘎喱(Ugali)

  

  用餐乌嘎喱(Ugali)前要洗手

  

  学当地人用手食用乌嘎喱(Ugali)
点个赞吧!您的鼓励让我们进步     好新闻没人评论怎么行,我来说几句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471 秒 and 4 DB Queries in 0.0074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