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銀發浪潮 中國老齡化結構的沖擊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老有所依, 養兒防老可能是中國老齡化人群的共同觀念。就目前中國養老制度還不是很健全的形式下,年輕子女贍養老人的壓力也在逐漸劇增。雖然給社會帶來了某些商機,但是最終還是需要從最根本上建立健全的養老制度。


  

  上千失獨者北京聚會


  媒體人張天潘在網易博客中寫道,

  銀發浪潮沖擊下,中國將面臨著前所未有的老齡化壓力,希望在全社會的共同努力,構建一個完善的多元化、多層次的養老系統,讓所有不論是城鎮的還是農村的老年人都能老有所養、老有所依、老有所樂、老有所安。原文如下。

  這一段時間來,幾個重大的突發性事件發生時,受到牽連的絕大多數是老年人,如5月15日陝西省鹹陽市淳化縣特大道路交通事故,造成35人死亡,11人受傷,據了解事故車為西安一家公司組織193名西安市等地中老年群眾外出觀光,打著旅游的名義實則推銷保健品。5月25日晚7時55分,河南省平頂山市魯山縣一家名為康樂園的民辦老年公寓發生火災,造成38老人死亡,6人受傷。而最令人悲慟的則是,6月1日21時28分左右,客輪“東方之星”在長江湖北監利縣大馬洲江段翻沉,船上乘客多為上海旅行社組織的“夕陽紅”老年旅游團成員,年齡在50-80歲不等。截至6月9日,已搜尋到434具遇難者遺體,8人失蹤。

  這些老年人成為悲傷新聞的主角,令人在悲傷的同時又不得不去反思其背後所呈現出來的深層社會問題,即在銀發浪潮下日益老齡化的中國,如何保障老年人老有所依、安度晚年?如何在商業服務中維護老年人的基本權益?家庭、社會和政府又都如何在這其中發揮應有的作用?等等諸多問題通過這幾個事件擺在了世人的面前。

  “銀發經濟”下市場亂象

  2010年的第六次全中國人口普查顯示, 60歲及以上人口占13.26%,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占8.87%。另據民政部數據,截至2014年底,老齡人口已達近2.12億,占總人口的15.5%,並正以每年1000萬人口的速度增加。預計到2055年,這一比例將達到35%。而根據1956年聯合國《人口老齡化及其社會經濟後果》確定的劃分標准,當一個國家或地區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數量占總人口比例超過7%時,則意味著這個國家或地區進入老齡化。1982年維也納老齡問題世界大會,確定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占總人口比例超過10%,意味著這個國家或地區進入老齡化。無論哪個標准來看,中國都早已經進入老齡化了,但面對這個趨勢,中國很顯然沒有做好充分的准備,否則就上述的三個事件可能就在很大程度上得以避免,或者不會以如此慘痛的方式發生。再加上計劃生育的影響,中國社會主流家庭結構呈現421格局(一對年輕夫婦撫養一個孩子贍養4個老人),極大增加了家庭和政府的養老壓力。

  這裡先不說421格局下的人口勞動力的銳減,將成為中國發展的一個巨大挑戰,但不管如何這可能還是十年二十年後才真正顯現的問題。單單現在反映出來的老齡人口問題,每一個家庭的四個老人,已經足以令人焦慮了。當然,危機之下也是商機相伴。

  銀發浪潮來襲,“銀發經濟”蓬勃發展,普遍流行著一種觀點,認為“銀發產業”將成為21世紀最賺錢的十大行業之一,“夕陽紅”在經濟上成為了“朝陽紅”。在中國這樣的人口大國,中老年產業更是商機無限,老年人群體也被很多商家視為聚寶盆,魚龍混雜其中的無良商家也盯緊著這些老人的錢包。於是人們時常在新聞中或在日常生活中,看到一些商家,以虛假廣告、健康檢查、保健品推銷、廉價贈品、情感交流、組織旅游等等名目各異的方式方法,向老年人進行誘惑、洗腦,使老年人產生消費行為從而最後上當受騙。

  陝西省鹹陽市淳化縣“5·15”特大道路交通事故中,就是陝西省西安相伴商貿有限公司組織193名西安市等地中老年群眾前往陝西省鹹陽市淳化縣觀光,名為旅游實則是以這種在汽車上封閉式的高效手段推銷保健品,並發展會員。據了解,此次活動共有4輛大巴,出事的為第三輛車。據其他車輛的老人回憶,幾天前,老人們花996元(1人民幣約合0.16美元)的會費,一年內免費參加3次旅游。此次活動,每人獲贈了2桶健康調和油(每桶3升)。



  而諸如東方之星這樣的“長江豪華游輪”,也主要是針對的客戶群體是中老年人,往往以廉價為吸引力,協和旅行社的“東方之星”產品11天行程最貴才2,298元。而據旅游業內人士稱11天1,000元到2,000多元的價格,旅行社要麼虧本,要麼不掙錢。據媒體報道,除了像協和旅行社這樣專做“夕陽紅”的旅行社在推廣這類產品外,還有一些大旅行社一般設有老年游部門,也會推廣此類產品。

  盡管各種面向老年人的消費興起了, 但老年人的權益保障方面,並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隨著老年人越來越重視生活質量的提升,將來走出家門旅游、身體健康維護等方面,就面臨很強的需求,但鑒於當前的社會保障、醫療水平、社會服務等遠遠不能達到這個群體的需求。比如在東方之星故事後,有媒體也指出,人身意外險“一般只保障65歲以下人群,65歲以上老年人無法投保”,一般旅行社代游客購買的意外險,70歲以上老人是無法購買的,因為70歲以上本身就不在理賠范圍內。在這樣的背景下,“銀發經濟”的市場看似熱鬧,實則更像一種對於老年人單方面的攫取,甚至過程中不乏連蒙帶騙,而很少能正常服務好老年人。

  強調商機之下,卻很難見溫情。全社會除了焦距老年人口袋裡的人民幣,更要關心老年人的內心、精神,從老年人落入保健品推銷的“溫情陷阱”頻頻受騙,到老死家中數日無人知曉,這背後都是精神的孤獨。而且另外還有一個特殊的群體----失獨老人也在近期頗受關注。有關專家推算,1975-2010年出生的2.18億獨生子女中,有超過1,000萬會在25歲之前死亡。這意味著有2,000萬名父親和母親,在中老年時期失去唯一的子嗣,成為孤立無助的失獨老人。而這些問題的破解,就需要一個適應中國實際的養老制度,以安頓這些老年人的身心健康


  社區化養老任重道遠

  除了這兩個以旅游相關的銀發經濟故事外,魯山縣康樂園老年公寓火災,則暴露的是當前中國養老機構的大問題。這3年來,連發10余起養老院事故,讓養老院成為令人憂心的“安全黑洞”,更讓老年人談養老院色變。

  在4月29日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中國民政部新聞發言人陳日發介紹說,截至3月底,全中國各類注冊登記的養老服務機構31,833個,各類養老床位合計達到584萬張,每千名老年人擁有養老床位數達27.5張。但按照“百名老人5張床位”的國際標准計算,中國養老床位只是這個標准的一半。業內專家曾指出,當前社會養老服務依然面臨很多挑戰,包括發展規模小、水平不高、供需矛盾突出、相關法規政策不健全、市場參與度低、城鄉地區發展不平衡等問題。中國的社會養老服務體系,成為在人口老齡化快速發展時期擺在政府與社會面前共同的課題。

  現在的養老形式主要有家庭養老、社區養老和社會養老三種。家庭養老在421格局下,這個將會越來越艱難,而現在很多人期待政府在這中間承擔起主要責任,但事實上這是很不切實際的----盡管這本來應該是政府的職責和義務,但客觀地說中國當前的財力物力很難承擔起。政府公辦的養老院除了嚴重匱乏,還面臨著資金不足,人員渙散,機構臃腫,虐待老人等現象也是時有耳聞。另外,根據中國人的家庭觀念,以及日本台灣的經驗和老年人的實際需求,大的、遠離市區的養老機構並不受老年人的歡迎,往往入住率較低。同時,養老機構也只能解決很少一部分老年人的養老問題。因此綜合考量,社區養老可謂是中國即將要大力推行的最可行辦法。

  社區養老, 就是把家庭養老和機構養老的最佳結合點集中在社區,讓老人住在自己家裡,在繼續得到家人照顧的同時,由社區的有關服務機構和人士為老人提供上門服務或托老服務。一些社區開辟了托老所、老年日間照料室、助餐點等社區老年服務場所。在運作上,采取政府保障基本、社會積極參與、家庭合理分擔的方式,整合並充分利用現有居家養老和社區為老服務資源,引導社會廣泛參與。簡而言之,就是政府主導,社會力量(社會資本、社會組織)參與構建“離家不離親、離家不離社”的社區化養老。


  當前養老服務體現的不足,很大程度上也是因為這一塊長期以來都仰賴於政府,而沒有重視社會力量的參與。根據國際經驗方面,英國日本、香港等地在養老服務上均采取由政府、非營利機構、營利機構等構成的多元化的投資運營方式,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政府的財政負擔,也滿足了老人多層次、多樣化的養老服務需求。以英國為例,地方政府、志願者、私人機構創辦的護養院的比例分別為17%、21%、63%。

  在社區養老這方面,中國可以借鑒新加坡公共組屋制度經驗,在公共組屋區內,許多公寓大樓底層都不安排住戶,而專門用作幼兒園、教育中心及樂齡老人的工作或活動場所,最大限度滿足社區各種群體的需求。



  農村養老成為社會真空

  社區化養老,能夠接好地解決城鎮老年人的問題,但對於農村獨居空巢老人,卻起不到多少作用。中國國務院參事馬力曾在北京大學第八屆中國老齡產業高端論壇上透露,在城市,領取退休金的人群大概占86.8%,而農村領取退休金的人群僅占18.7%,大量靠的是家庭和土地養老。民政部的數據顯示,在中國940萬無法自理的老人中,農村占了746萬。與此同時,農村養老壓力更表現在,中國傳統家庭養老模式的根基已經日益瓦解,在農村有半數以上的老人處於空巢狀態。

  農村老人,因為子女長期離家進城工作,猶如被遺棄一般。有的不僅自己無人照看,還要照顧孫輩孩童,處境更是堪憂,成為最容易被傷害的群體。比如2013年,陝西商南縣一男子半月連殺7名留守老人,對其中的6旬老婦先強奸再實施殺害。2012年,廣西全州縣抓獲一青年男子,其一年多時間搶劫強奸農村留守中老年婦女達106起,這些案件由於受害者年事已高,子孫滿堂,礙於面子,大都不敢聲張,沒有報案。老人不斷被騷擾,成了全村人的噩夢。無家人照顧而社會照料又缺失,造成了農村老人的生存生活成為社會保障體系最薄弱的一環。

  魯山縣康樂園老年公寓創辦者就是看准了一個政府與社會服務的空白區----空巢老人養老,從而迅速發展起來。可是農村養老院要服務的對象是弱勢群體,支付能力差,但是運營成本高,低額度的財政辦不好,但財政很難補貼得起,於是就使用了易燃的泡沫板填充的彩鋼板房,而這可是縣裡最好的養老院。這代表著中國農村養老最真實的現狀。

  那麼如何解決更好地農村養老問題呢?上海財經大學人文學院課題組在日前發布的《2014中國農村養老現狀國情報告》顯示:四成多的農村老人喜歡的養老方式是與子女同住。但無論中東西部, 都有六成以上的農村老年人不願意進城養老。這除了生活習慣,還有很多是處於對經濟負擔的考慮。“報告”指出,農村老人消費支出中,醫療支出為第二位,近四成老人患高血壓,兩成老人多半患頸椎、腰椎病,近五成的農村老人每天都需要吃藥。農村老人醫療費的資金來源,很大一部分是來自於“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新農合),常見病的住院費用可以報銷一半,像尿毒症等大病、慢性病,新農合最高可以報銷75%以上。但新農合只能在戶籍地參保和報銷,移居城市,就意味著農村老人無法享受這一福利。目前新農合尚未全中國統籌,多數地區間是無法異地看病、報銷。各省分割的農村醫療保險政策是阻礙農村老人進城的重要因素。

  這個時候來看這個問題,其實就不單單是建議何種模式的養老制度的問題,而是涉及到流動人口的戶籍制度、醫療制度等諸多的中國社會民生問題頑疾。要解決這個問題,就必須在更高視野上去解決這個亟須解決的社會問題,讓農村老人,能夠進入到社區養老的這一切合中國實際的養老模式范疇之中。

  銀發浪潮沖擊下,中國將面臨著前所未有的老齡化壓力,中國共產黨的十八大報告中提出了“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大力發展老齡服務事業和產業”,但這一句話要落地,卻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構建一個完善的多元化、多層次的養老系統,讓所有不論是城鎮的還是農村的老年人都能老有所養、老有所依、老有所樂、老有所安。
您的點贊是對我們的鼓勵     這條新聞還沒有人評論喔,等著您的高見呢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53 秒 and 4 DB Queries in 0.0015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