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洪秀柱要直面國民黨的三大挑戰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3月26日,國民黨黨主席補選結束,洪秀柱成功當選。這次選舉是在國民黨2016大選遭遇潰敗的大背景下,所以備受島內外關注。大選失利後,國民黨士氣低落,朱立倫辭職後,名不見經傳的黃敏惠出任代主席,國民黨實際上處在“群龍無首”的狀態。因而,現在的國民黨比任何時候都需要一個有強大領導力的黨首,以避免黨內分裂、被選民邊緣化,這也是國民黨改革和轉型、做好在野黨以及未來再出發的前提。朱立倫宣布敗選後,在藍營選民怨氣彌漫、黨內無人接手“爛攤子”的情況下,“小辣椒”洪秀柱隨即挺身而出,第一個宣布參選黨主席,這被認為是勇氣可嘉。而這次洪秀柱在四位候選人脫穎而出,也並不具有太大懸念。


  

  洪秀柱26日成功當選國民黨新一任黨主席(圖源:中央社)


  但是,對於洪秀柱而言,如果說競選黨主席是穩操勝券的話,那麼在正式成為黨主席後,如何應對黨內外復雜的社會環境和政治局面,才是真正要面臨的挑戰。對於洪秀柱率領下的國民黨來說,既要充分認識到2016大選失敗後可能產生的各種後果的嚴重性,同時,更重要的是,若不想被選民們永久拋棄、砸掉這塊“百年招牌”,並以求重整旗鼓將來東山再起、恢復昔日榮光,就必須對2016大選和國民黨本身進行徹底的反省並做出如下改變。

  第一,重建國民黨的政治文化。

  國民黨一直被認為是一個精英型政黨,七十年前就是因為過分的精英化,不能看到社會民意發展走向,失去民心,被共產黨的“工農革命”趕出了大陸。在今次的大選中,國民黨也可以說正是被島內的“公民運動”趕下了台。

  正如此前所流行的看法,2016總統大選競選過程中蔡英文的人氣一直大幅領先於朱立倫,並不是因為蔡英文表現得有多麼的超群絕倫,而是執政的國民黨這些年表現得實在太差,以致於島內人心思變。國民黨執政8年,雖在兩岸關系等領域取得不少成績,但執政包袱顯然更重。尤其是這些年台灣沉悶的經濟局面沒有明顯改善,經濟增長十分緩慢,外貿波動大,物價上漲,薪資倒退,失業率居高不下,貧富差距拉大,民眾生活郁悶,不滿情緒高漲,“公民運動”風起雲湧。2013年的洪仲丘案引發20余萬民眾自發走上街頭,2014年爆發“太陽花學運”,2015年又爆發“反課綱學運”。不停的社會運動,使得國民黨的形象和支持率遭受重創,執政滿意度不斷創下新低。

  國民黨是一個精英權力和利益共享式結構的政黨,近年來還被認為是已純粹淪為了“台商”利益的代言人。國民黨執政8年,兩岸經貿往來成果頗豐,但獲利主體卻是以台商為代表的精英群體,普通中下層民眾並未從中得多太多實惠,這正是“公民運動”不斷湧現的一大誘因。從“工農革命”到“公民運動”,這啟示國民黨,必須對幾十年來自己所走的精英路線的政治結構和文化理念做出調整,使自己成為大多數公民利益的代言人,否則,便將永遠得不到民心。

  第二,國民黨必須改變內斗的局面,重新團結起來。


  派系分立與內斗似乎是國民黨與生俱來的毛病。在2016大選中,從“換柱”風波到難以提出有公信力的不分區立委名單,國民黨就給人留下了“派系爭斗不止”的印象,這也極大地拖累了國民黨的選情。一直以來的內部分裂不團結,實是國民黨敗選的一個致命原因。

  眾所周知,國民黨高層現在已出現馬英九、朱立倫、吳敦義、王金平“四駕馬車”式的多頭政治格局,這使得國民黨內部派系林立,難以協調,面臨危機卻始終沒有危機意識。王金平自始至終不與馬英九合作,“馬王政爭”震撼黨內外至今創傷未愈。朱立倫接任黨主席後,試圖與馬英九政治切割。原來有可能成為下屆總統候選人的吳敦義,與朱立倫之間關系也極為微妙。而在政治立場上,馬英九朱立倫被認為是中間派,王金平等是本土派,洪秀柱被認為是黨內“深藍”勢力的代表。這些都使得黨內大佬們貌合神離。而後的臨陣“換柱”和不分區立委名單的出爐正是建立在這種復雜局勢之上。




  顯然,如果這種局面一直持續,國民黨將永無寧日。反觀蔡英文,之所以能夠操盤選舉屢戰屢勝,就在於她不但能夠團結民進黨內部,將民進黨打造成具有高度凝聚力的政黨,還能夠整合泛綠各派系山頭,從而使綠營充滿戰斗力。所以,對於即將成為在野黨的國民黨來說,要在未來實現翻盤,就必須改變以往“窩裡斗”的局面,團結起來一致對外。

  第三,國民黨須重新認識台灣。當下,台灣的公民政治結構正在發生劇烈變化,這迫使國民黨必須注意島內民意的變化走向,尤其是要學會和年輕人溝通。

  正如台灣民調專家、智慧交易所執行長洪耀南稱,台灣政治陣營一向是以藍綠相分別,雖然2008年泛藍實力達到頂峰,馬英九以得票率58.4%的優勢贏得大選,但也正是從那時開始,藍綠基本盤逐漸發生根本性的變化,而這被國民黨所忽視。這些年來,泛藍選民不斷流失,許多新生代首投族都加入了泛綠的陣營。這八年中,國民黨歷經2009年縣市長選舉、2010年“五都”市長選舉、2012年馬英九以51.6%的微弱優勢險勝,2014年“九合一”選舉只剩下40.7%,七年後,朱立倫得票率更跌至31%。這些所揭示的正是藍綠陣營實力消長變化的體現。

  也正如此前《多維CN》第三期文章《英倫二戰 台灣究竟鹿死誰手?》中所言,藍營崩盤式的敗選,也不能完全歸咎於馬英九執政無方、國民黨內斗,以年輕一代為主要構成的第三勢力白色力量崛起也是一大主因。在2016立委選舉中,以年輕世代為主體的“時代力量”能夠獲得5席,超越僅獲3席的親民黨成為立法院第三大黨,說明新世代勢力已成為一支不可忽視的重要政治力量。而民進黨蔡英文能夠獲勝,就在於民進黨高層不僅實現了新老交替,而且能夠掌握主流民意的走向,順勢與第三勢力結盟,作出了正確的政治判斷。之前蔡英文推出的五大政綱中,第一條就是“實踐世代正義”,這對於年輕新生代力量是具有吸引力的。

  反觀國民黨,不僅高層面臨人才斷層,黨員隊伍也全面老化,後繼乏人,而且與民意嚴重脫節,近年來一直延續政黨對決、藍綠對抗的老路,沒有考慮到新生代勢力的崛起,不會與年輕人溝通,就必然會被越來越多上場的年輕一代所沖擊,像“太陽花學運”和“反課綱運動”都是典型表現。蔡英文此前曾信心滿滿的稱可以做“最會溝通的政府”,這也是國民黨的最大罩門。所以,重新認識台灣政治社會結構和民意變化,加強與年輕人的溝通,團結新世代力量必須是國民黨此後工作的重中之重。

  總而言之,對於即將成為在野黨的國民黨及其新任黨主席洪秀柱來說,除要正視劣勢和不足之外,也要認清自己的優勢,畢竟自身還是一個歷史悠久、有著相當實力和基礎的政黨,而且目前來說還是最大的在野黨,而作為在野黨依然還有很多事要做。尤其是在剛過去的國民黨8年執政時期,兩岸和平發展成果顯著,那麼在民進黨上台可能會為兩岸關系帶來不確定因素後,在協調兩岸關系方面本就不可或缺的國民黨還可能會扮演更關鍵的角色。而且,只要能夠深刻吸取此次敗選教訓,與時俱進,改弦更張,他日東山再起、重奪執政大權就不是沒有希望。
點個贊吧!您的鼓勵讓我們進步     這條新聞還沒有人評論喔,等著您的高見呢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32 秒 and 4 DB Queries in 0.0010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