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令計劃: 令計劃布控最後一道隱形密碼(圖)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另外,判決內容中稱令計劃受賄財物共計7,708.5383萬元人民幣(1元人民幣約合0.16美元),而單獨列出的潘逸陽、李春城等人的行賄款項,加起來是4,456萬元人民幣,中間相差3,252.5383萬元。這些沒有明說的款項來自“為霍克等人職務晉升等提供幫助,單獨或與谷麗萍共同收受霍克等人給予的財物”。其中“霍克等人”除霍克之外還有誰,目前是一個迷。


  還有,“李春城”的出現可能是諸多謎團中最不像謎團的一個。此前坊間多認為,李春城案是周永康系列案件子案,此時發現竟與令計劃案存在關聯。這在一定程度上證實了令計劃周永康之間的“合謀”傳聞,也讓很多人更加篤信習近平曾在講話中提到“黨內的陰謀家”是確有具體所指。

  令計劃身上的八卦也讓很多網友惦記。一年前,中共在通報令計劃案時披露其“與多名女性通奸,進行權色交易”。而在新華社發布的令計劃受審的通稿中,出現了“令計劃濫用職權,為特定關系人陳×、張××及其親屬在……等事項上提供幫助”表述。有評論者分析,判決中對令計劃的親屬做了“明顯的切割”,根據中國相關法律的解釋,“特定關系人”只有“情婦”一種可能。而在此前的傳言中,在令計劃落馬前三個月就已失聯的央視時政新聞部副主任馮卓是令計劃最大牌的情婦,她是否就是判決中提到的“陳×、張××”中的一位,還是另有真相,同樣不得而知。


  另外,山西一家地方媒體在其微信公眾號上轉載令計劃受審的新聞時,特別提到“在公訴機關指控的犯罪事實中,沒有山西官員和商人的影子”。這讓很多人提到又一個謎團:傳聞中圍繞令計劃建立的“西山會”,是否“湮沒在了令案的判決中”?同時別忘了,大陸官媒在報道令計劃落馬時,曾詳細講述令計劃兒子令谷車禍身亡的傳聞,正是為了掩蓋這次車禍令計劃“擴編”“西山會”,開始與周永康“聯手”。令谷的車禍真相如何?相關傳言至今也沒能夠完全證實。

  更大的一個謎團來自令計劃的家族。判決中不僅對令計劃的二哥、同是落馬官員的令政策進行了切割,連令計劃的五弟、外界盛傳帶著大量中共機密文件潛逃美國的令完成也只字未提。西方媒體炒作令完成已有很長時間,將令完成手裡掌握的東西說的神乎其神,甚至包括“中南海安保地圖”、“核武器發射密碼”等最高機密,將其視為“令計劃要挾中共的一張王牌”。“令完成”在大陸網絡上也一直屬於敏感詞的范疇。2016年1月15日,中紀委高官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關於令完成這件事情,中方正在處理,也在和美國進行溝通。”這是北京方面首次公開談論令完成案。香港《南華早報》曾在6月初發文,北京正在尋求華盛頓協助遣返令完成,不過這一報道找不到更多的事實依據。一些評論者認為,判詞不提令完成的背後,顯示“令完成在令計劃案中的角色依然高度敏感”。倒是一些西方媒體上出現了“判決書暗示令完成手中的國家機密不構成威脅”的聲音,但在大陸網友中間並沒有多少人相信。


  以上的種種,讓令計劃案有如一首中文流行金曲改編後的歌詞,劇情已落幕,謎團卻沒有入土。特別是令計劃本人在“最後的演出”中,讓這些謎團增加了一絲神秘色彩。庭審階段的最後陳述,令計劃多次“感謝”,還提到“依法庭審和人文關懷的有機結合”,這既是一代大內總管的行事風格,也與他自身的性格緊密相關。不同於薄熙來受審時桀驁不馴的激烈反駁,也不同於周永康受審時帶有草莽氣息的直來直去,令計劃留下了一句“五味雜陳”的話:“今天的庭審對我來說刻骨銘心”。


  有評論者分析,令計劃雖沒有薄熙來那樣的紅二代氣場,卻也始終保持著一份獨有的高傲,這句“刻骨銘心”顯得意味深長。無論是2012年獨子令谷車禍身亡後照常工作、開會,還是十八大前被調往政協、2014年山西官場淪陷波及兄長,令計劃“都以其超強的心理素質應對變局、拒不認輸”。根據判決中的描述,令計劃正是在被調離中辦後,通過中辦秘書局局長霍克“遙控”中南海獲取機密情報,近乎於球場上“戰斗到最後一分鍾”。此前有關令計劃被調查期間“發瘋”或“裝瘋”的傳聞,也被判決中“鑒於其案發後能如實供述自己的罪行,有認罪悔罪表現”字樣擊破——他只是“心理防線崩潰”,而不是“瘋癲”。經歷過心理上的大起大落,一句“刻骨銘心”究竟帶有怎樣的感情色彩,引發了人們不同方向的解讀。

  更受網友關注的,是那句在新華社的通稿中沒有出現,但在央視畫面中出自令計劃之口的“我再一次向組織、向辦案機關負荊請罪”。在被廣泛轉發與評論的一條微博中,作者認為“負荊請罪”這個詞用得有點怪:“負荊請罪的主角是廉頗和藺相如,廉頗沒有犯法,只是得罪了藺,屬於臣子之間的私人恩怨,希求對方的寬宏。令計劃作為一個在文字裡打滾大半生的人,用詞絕不會馬馬虎虎。”不少大陸網友順著這個思路,繼而發揮出了“趙國——趙家人”的噱頭。

  謎團沒法消費,就消費已有的文本,這在娛樂化的互聯網中一點算不上奇怪。但令計劃挑選了“刻骨銘心”、“負荊請罪”等詞匯,應當的確是經過反復斟酌的。在中國,能當領導秘書的人物必是一支“筆杆子”,令計劃這位“大筆杆子”,則利用自己最後的亮相機會,為世人留下了一段涵義豐富、暗布密碼的“作品”,將自己一生所有的功名榮辱、喜怒哀樂都填充其中。不知道他在講稿上推敲用詞的時候,腦海中一幕幕閃現的,是他圍繞在最高權力周圍的高光時刻,還是聽聞愛子車禍身亡的黑暗瞬間,亦或是他在中南海大院裡給流浪貓喂食的一個個尋常的午夜時分。
不錯的新聞,我要點贊     無評論不新聞,發表一下您的意見吧
上一頁12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91 秒 and 2 DB Queries in 0.0010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