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温哥华资讯

温哥华地产

温哥华教育

温哥华财税

新移民/招聘

黄页/二手

旅游

我们的财政足够积极吗?(图)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今年以来,“加大积极财政力度”几乎成了口号,人人都喊。甚至有央行官员公开说,“降税效果好于降息……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财政赤字可以有所突破”。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财政部,作者计算。


  那么,今年上半年,我们的财政政策到底怎么样,够不够积极呢?

  谈及财政政策,主要看四点——“收、支、管、平”:

  1.“收”和“支”好理解,就是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这也是财政政策最为重要的两个手段。

  2.“平”是财政的状态,即收入和支出叠加后的结果。从长远看,财政收支追求动态平衡是各国的共识,而“积极财政”是不平衡,是从短期数据表现出的财政赤字,即支大于收。

  3.“管”是财政政策的节奏。最直观的表现就是,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的进度和节奏。

  从这四点入手,我们来求证今年上半年财政的积极度:

  今年上半年,全国财政收入和支出的累计额分别为8.55万亿和8.92万亿,出现近3700亿的财政赤字。


  千万不要小觑这3700亿,需知自1994年分税制改革以来,上半年就出现了财政赤字的局面,在我国尚属首次。此前,财政收支的规律基本是上半年抓收钱,下半年抓花钱——1994年至2015年,除了2007年财政盈余,其余年份均为财政赤字,并且赤字均发生在下半年。

  2016年打破了这一规律。可见从“管”的进度看,当前的财政政策已经很积极,并且从没这么积极过。

  再看“管”的趋向,具体是看宏观税负。按照半年口径,上半年全国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为25.1%。事实上,自2011年以来,这一指标就稳定在25%左右。换句话说,我们的宏观税负水平在过去6年间就没有变过。在地方层面,2016年上半年有超过25.1%宏观税负的地区只有4个。


  这样看来,我们的财政还不够积极,尤其是在“降低税负”已然列入中央“三去一降一补”的情况下。而税负的稳定,主要源自划归中央财政收入的国税力度。

  当然,把“不积极”的板子都打在中央财政身上,也有些冤枉:

  一来,年初全国人大审议通过的“预算安排”已经明确,今年全国赤字规模为2.18万亿元。财政支出的规模就是实际收入再加上这2.18万亿。这样一来,想要加大支出,首先就要扩大收入。

  二来,我国财政收支的格局是“收入大头在中央,支出大头在地方”,中间的衔接靠中央给地方的税收返回和转移支付,并借此传递宏观意图。例如,中央财政支持偏向西部边疆,很明显地表现在这些地区收入和支出占GDP的比重上——最突出的是西藏,今年上半年西藏财政收入和支出与其GDP的比值分别为14%和143%,也就是说中央财政对西藏的支持已经超出了其GDP的规模。其他边陲省份的情况也大抵如此。但由于种种原因,不少西部省份的经济增速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进而对“积极财政”产生了一定的抵消作用。

  那么,我们的财政到底算不算积极呢?似乎很难一概而论。笔者认为,这最终取决于财政政策的实际落实力度,取决于政策效果够不够积极。

  目前看来,“积极财政”的效果还不错。虽然全国GDP上半年6.7%的实际增速低于去年的6.9%,但名义增速已回升至7.45%,较上年高出0.8个百分点。同时,GDP季度环比折年率增速也回升至7.4%,高于去年的6.1%。从地方看,除江苏、湖北、湖南、辽宁和山西之外,其他地区的名义增速均出现好转势头——增速超过10%的地区由去年的3个增加至6个;超过全国平均增速的地区则由去年的11个增至16个。
不错的新闻,我要点赞     无评论不新闻,发表一下您的意见吧
上一页12下一页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328 秒 and 6 DB Queries in 0.0036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