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温哥华资讯

温哥华地产

温哥华教育

温哥华财税

新移民/招聘

黄页/二手

旅游

房市情报: 华人涉傀儡集资贷款炒房偷税被曝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今天环球邮报爆料,华裔顾俊刚(Jun Gang Gu, 音译)巧妙使用他人身份在大温地区贷款炒房,涉偷税被线人实名举报。




配图为顾先生


根据实名线人Demetre Lazos举报材料和环球邮报调查显示,顾先生是2009年通过联邦投资移民项目移民加拿大,现为加拿大公民。移民温哥华后,成立了3家房地产公司,通过签署房地产“实际受益人”合同方式,使用来自他人的借贷资金做首付,他人身份在加拿大银行贷款,购买住宅物业,几年后炒卖出去。整个过程涉嫌规避巨额税负, 暴露出加拿大严重的系统漏洞和松散的政府监管。

根据环球邮报对至少36单房地产交易的调查显示,顾先生或者他所有的几家公司通过高息揽储集资(在几个案例中,为月息1%,或年息15%),吸引了多名“投资者”,包括本国人和中国人。顾先生使用这些投资者的资金作为购房首付,以及使用他们的身份向加拿大银行贷款购房。见下图:



这些投资者需要签署”全权委托书“(Power of Attorney)授权顾先生或其公司购买房地产,虽然这些房产的产权证使用的都是“投资者”名字,(也作为投资安全性的担保)。但房产的“实际受益人”却是顾先生,投资者除获得归还的借款本金和利息外,所有收益都归顾先生所有。通过这种方法,隐藏了真实业主身份,轻易地获得了巨量的购房资金,在卖房时还通过业主“自住房”政策,规避了资本利得税。

环球邮报的一个案例显示,一套房产在空置3年多后,以500多万加元售出,在过去2年中,顾先生共向其“投资者”支付了120多万加元“管理费”和“佣金”。而在同一时期,顾先生和夫人经常从其银行账户转出大笔资金,有时一笔就超过60万加元,而其信用卡消费超过31万加元,家庭以宝马奔驰轿车代步。


顾先生的报税记录显示,2015年其个人收入仅为45865元,而其妻子唐敏(Min Tang, 音译)为23612加元。其名下的3家公司全部申报亏损。然而自称是“家庭主妇”的顾太太最近却能在西温以210万加元无贷款购买了一幢带有壮观海景的全新庄园--当然这是从其投资者手中以远低于市场价格“购买”的。

根据顾先生名下3家公司的支票记录,在2014年到2016年间,至少收到760万加元款项,但都被标注为投资者“借款“,根据加拿大税法,这些资金都属于”非纳税款项“。




配图为举报材料

这些投资者购房记录显示,很多投资者申报名下房产为”自住房“, 虽然他们根本一天也没有居住过。但却可以在卖房获利后,无需缴纳资本利得税。

环球邮报甚至调查了顾先生的一些“投资者“。一名叫张申林(Shen Lin Zhang, 音译)的客人在2014年申报收入59711加元,纳税2594加元,而家庭主妇张夫人则居住在温哥华价值200万加元的房子里。在同一时期里,张先生以300万加元卖掉一套房产,然后再以和顾先生合作的形式,买入2套总价值400万加元的房产。而张先生还拥有大约300万加元的海外资产。

加拿大税局(CRA)正在调查这个举报案件。CRA称,2015年在安省和BC省共调查了2203宗房地产涉税案,明年计划更多些。CRA将严肃处理偷税案例,承诺保护税务系统的公平和完整。

本文根据环球邮报报道编译,略有删节
点个赞吧!您的鼓励让我们进步     已经有 334 人参与评论了, 我也来说几句吧
注:
  • 地产及投资版面的文章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请谨慎!
  • 加西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或许可,严禁转载或摘录
  •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共有 334 人参与评论    (其它新闻评论)
    评论19 游客 [仁.亲.其.梁] 2016-09-11 10:07
    伊朗人有的是这么干的,干嘛没人举报?
    评论27 太尉 2016-09-11 11:49
    很多人还是带着浓厚的天朝思维看待现代自由贸易,举个例子:一个人去苹果店买了个iPhone7,是用信用卡支付的(并没有实际付钱),然后加价一倍卖了(卖不出就退回苹果店),这样的人我们是赞赏他有商业头脑呢,还是指责他“投机倒把”,还要去税局举办他偷税漏税呢?
    评论32 游客 [曰.老.百.知] 2016-09-11 12:40
    高手呀,绝对高手,研究透了加拿大的房产买卖税法,有办法,厉害,佩服,我怎么就没想到呢? 这就是差距呀,不是一点,所以就应该是没钱人士,哈哈.
    评论45 璐烘 2016-09-12 10:39
    大砖生 写道:
    游客 写道:
    高手呀,绝对高手,研究透了加拿大的房产买卖税法,有办法,厉害,佩服,我怎么就没想到呢? 这就是差距呀,不是一点,所以就应该是没钱人士,哈哈.


    差距啊,要是我能有这样的头脑,也能住上西温的海景房 icon_mrgreen.gif


    这也不全是他的头脑,他是敢做的人。背后有专门支招的呢。多跟你律师会计师谈谈,这种方法你也能有。
    评论47 璐烘 2016-09-12 13:04
    游客 写道:
    有的会计师,在解放区的,还专门有地产买卖的模板亮给客户,照着模板做地产炒卖保你赚。然后介绍“团队”给你呐!政府是该管管!


    这都是做生意的,他们收了咨询费,那不给点具体的意见哪能说得过去。光收咨询费,有用的意见啥也说不出,这种会计师怕是谁也不愿意找吧。得看开点,大家都是做生意吃口饭而已,老外的会计师也未必竟能好到哪里去了。何况你要是遇到了专业方面的问题,不也得求助于这些人么。
    评论49 璐烘 2016-09-12 15:15
    游客 写道:
    现在新毕业没几天的小会计小律师就道听途说的弄点“干货”糊口,真是胆大专业差。不是说你,也没必要尴尬。


    我这外行人都知道刚毕业的小会计小律师是不能执业的,你这看着这么内行的评论怎么连这个基本常识也不知道。你看到哪家事务所的老板是刚毕业的小会计小律师了?
    评论52 璐烘 2016-09-12 15:45
    游客 写道: 不给你一一列举了,这边所有的专业协会都是培训参加了就可以执业了,小会计小律师们就在斗争中成长,执业的过程就像在飘摇的船上没着没落的。我没事儿光听这些“专业人士”抱怨吐苦水儿呐,你来的年头可能不多,不了解也可以理解。找了专家,所有的事情也要自己想想好好把握,毕竟人家也有免责声明,后果由当事人承担。“专业人士”们,要弄就弄个彻底没漏洞的,要不然就说不知道,别祸害人! 参加培训就能执业?你这是哪里听说的。你说的是大街上挂着一个income tax的牌子的那种吧或者公证人吧。真...  [更多...]
    评论1 游客 [丝.十.中.故] 2016-09-11 00:38
    哈哈!该严厉打击了!
    评论2 游客 [及.乎.莽.遵] 2016-09-11 01:25
    这个风险太大,税务局只要被盯上,不太好脱身。不像中国可以疏通。弄不好财丢失去自由身。
    评论3 游客 [喜.昔.汤.义] 2016-09-11 02:58
    盖子被打开了一条缝,下面藏着的东西会一个个冒出来吗?
    上一页1234...9下一页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474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21 秒